走獅溪,打筍子


被稱為“中國方竹筍之鄉”的桐梓

桐梓人不僅會吃筍

還會“打筍”

走獅溪,打筍子

今天小關就帶大家上山去“打筍子”

說到“打筍子”

那當然得去獅溪鎮的柏芷山和箐壩山啦

方竹筍主要生長在海拔1400米至2500米的高原山區

而柏芷山的海拔較高

正適合竹筍的生長

每年筍子出土最早

而柏芷山和箐壩山也是我縣連片原生態方竹林面積最大的區域

原生態方竹林面積達到9.45萬畝

走獅溪,打筍子

每年八月中旬開始

筍農就沿著陡峭的山路進山採筍

農忙時

每天有近5000人進山採筍

別小看這個採筍

這裡面可有大講究了

家中世世代代的採筍的筍農張體讓告訴小關

採筍要選擇“採小留大、採低留高、採遠留近”的竹林法則

走獅溪,打筍子

採筍不是所有都採

母竹要留下來

選擇30釐米到45釐米之間嫩筍為佳

要經驗豐富的筍農每天才能採到6000多根新鮮方竹筍

走獅溪,打筍子

近年來

獅溪鎮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發展

搶抓方竹產業的機遇

採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

成立了桐梓縣箐壩村農民專業種養殖合作社

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和收購方竹苗

整個村共育苗700畝

是全國最大的方竹苗基地

走獅溪,打筍子

箐壩村村民華會告訴小關

他種植了15畝方竹苗

每年從3月份開始種植

12月就可以銷售了

每一畝可獲得5萬塊錢的收入

走獅溪,打筍子

獅溪鎮箐壩村支部書記曾存琥說道

箐壩村現有育苗戶130戶

其中有貧困戶20戶

通過方竹育苗

人均收入能達到12000元以上

主要銷往周邊縣份和雲南省

走獅溪,打筍子

如今

獅溪鎮方竹林成林面積14萬畝

涉及農戶6326戶

方竹產業

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走獅溪,打筍子


(記者:張小紅 圖片攝影:楊茂華 王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