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本書爭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最近“流浪大師”沈巍火了,之所以被大家追捧,主要是因為他博學多才,談及《尚書》《左傳》等古代典籍如數家珍,左右逢源,受到大家加碼點贊。確實,《尚書》《左傳》雖然名揚天下兩千多年,但現代人卻瞭解不多,更不用說讀懂讀通了。

《左傳》暫且不說,有些古文底子的人還能讀懂大概,而《尚書》卻讓人望而生畏。《尚書》是一部記錄歷史的書,有人說是上古時期《三墳》《五典》的部分內容。不過這本書不是我們平常看的一般歷史書,它極少採用記事的方式,而是採用“記言”方式為主。所謂“記言”就是記錄人所說的話,只是這些話不是口語罷了,大概是古時候的“官話”,比口語文雅一些,所以我們現在讀起來覺得詰聱難懂。

為一本書爭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伏生

《尚書》後被列為儒家經典著作,實際上被刪刪減減,抄抄改改,反反覆覆折騰了2000多年,所以,現在的《尚書》與先秦時期甚至更遠的時代的《書》(上古時期的名字,據說“尚”字是孔子加上去的)差別很大。其中的真真假假弄得歷代文人爭個不休。

《尚書》流傳下來,歸功於一個叫伏生的人,他是秦朝的“博士”(一種官職)。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期,天下私藏書全部收繳燒光,伏生把《書》藏在牆縫裡,得以保存。後來,漢朝建立,不禁民間藏書,伏生就把《書》拿出來,卻只有二十九篇了,掉了好幾十篇。於是,他拿了這二十九篇文章,在山東山西一帶傳授流傳。因為原書所用的字是很古老的字,而不是漢朝時的文字,他的學生抄錄的時候,就用隸書,這中間恐怕有些內容就因為字的轉換有些出入了。這一版本被稱為“今文尚書”,“文”就是字,“今文”就漢朝當時的字。這一版本傳至東漢,大學問家馬融、鄭玄都給這部書作過註解,可惜早就遺失了。雖然此時的《書》本就少了幾十篇,但東漢那些儒者就說是完整的一部書,以使人尊信儒家典籍。

為一本書爭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魯壁

到了漢景帝時,人們在孔子的舊宅發現了一本古代文字寫的《書》,字體和語言沒幾個人讀得通,就成了皇家藏書,這就是另一版本,稱作《古文尚書》,比伏生流傳下來的要多了十六篇。由此也就成就了漢朝學界的一大風景——今古文之爭。

今文派注重拿典籍為當時政治需要提供理論基礎,古文派主張尊重歷史。不過相較之下,古文派略勝一籌。而社會上的學者呢,古也好,今也好,相互佐證唄。到了後來,《古文尚書》雖有人作註解,但也並沒有流傳下來,到了三國戰亂,躺在皇家藏書樓裡的原書也不知去向。

此中還有個叫張霸的人,偽造了一部《古文尚書百二篇》獻給皇帝,皇帝一看和皇家所藏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這個人被下了大獄。再後來,這部偽書也沒見了。

為一本書爭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丁晏

後來晉武帝的外公王肅的人故伎重演,又偽造了一部《古文尚書》,不過做得巧妙了一些,儘管有些人覺得有點假,但誰也不敢找皇帝外公的碴,於是這一版本的《古文尚書》又因緣際會得以流傳一千多年。期間,不少大學問家質疑,爭論不休,但又沒什麼確切的證據,乾脆將錯就錯了。一直到清朝中期,才有高人丁晏經過繁複的考證正式撥亂反正,把王肅的罪行指出來了,這才有了真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