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今天的節目咱們還是說一說印度。印度這一段也是小動作不斷,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是政治類和軍事類相關的節目已經很多了,有心的朋友也看了很多了,咱們再說就沒什麼意思。今天的節目我們從經濟的角度講一講印度今年以來的迷之操作,究竟是為了什麼?

首先我說一個數據,就是2020年的第二季度印度的GDP增長數據,第二季度印度GDP增長是負的23.9%,在世界的主要經濟大國裡邊位居倒數第一 ,下跌幅度1/4。有一張表格,這個表應該是印度人自己做的,美國排列第一下跌32.9%,印度第二。但是我們知道美國它的數據是按環比計算的,換算成同比的話其實下跌還不到10%,印度怎麼說都是倒數第一。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印度在經濟增長方面這就不說了,表現最差,而且疫情防控也沒有做好。官方的數據是300多萬,但是沒有幾個人相信的,霍普金斯的研究員自己都說:印度的感染人數最少是超過一個億。

咱們中國人有一句話就是:我們做事情,你最少得落一頭,你不能兩頭都落不著,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現在印度正是陷入了這種境地。其實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印度也是很認真的,堅決執行防控政策,莫迪老仙曾經說:如果我們不防控30天的話,我們要倒退30年。結果還沒到30天印度上下都受不了了,莫迪老仙也是沒辦法,慢慢的放開了控制,結果現在成了這個樣子。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印度疫情防控就不說了,為什麼經濟會下滑的如此嚴重?我們就從其中的一個方面給大家深入的分析一下,分析透了之後,對印度的這一些情況朋友們可能都有一些瞭解。

從哪個方面進行分析?咱們從外匯儲備開始講。其實一個國家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外匯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國內你要啥啥沒有,重要的生產工具、一些先進的東西你都需要到國外買,沒有外匯儲備是萬萬不行的。特別是對於印度來講,國內還有一個萬國造的武器庫,這就更要命。我們都知道前一段時間印度向法國買了陣風戰鬥機,三代半的戰鬥機每架是2億美元,這個價格也就印度能承受得了。

還有印度的航母,雖說從俄羅斯買進來沒有要錢,但是維修改造總共俄羅斯向印度要了30億美元,把印度坑的不輕,這個也是錢。沒有這些外匯儲備的話,印度的各方面都無法進行下去。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像咱們國家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的時候,還有一句口號喊得非常響,都快象徵著政治任務了,這個口號就是“出口創匯”。我們仔細分析這個詞,創匯是根本的目的,出口才是手段,只要能夠創匯,你出口什麼,掙不掙錢其實並不重要。就像我們國家的稀土,在沒有掌握提純技術之前,賣的真是土價錢。但是沒有辦法,我們也缺外匯啊。

印度也是一樣的,咱們國家缺外匯困難的時候,稀土賣成土價錢,印度缺外匯,連糧食都賣。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大國,但是印度國內的糧食很多嗎?其實不多,印度的人均糧食佔有量甚至還不如朝鮮。朝鮮是想辦法出口創匯往國內買糧食,印度是為了外匯可以去賣糧食。

當然了你想吸引外匯儲備,除了出口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國外的僑民往國內匯款。中國在這方面優勢不明顯,但是印度的優勢比較明顯。印度在國外有很多人是It行業的中堅力量,我們都知道在美國的硅谷有很多印度人,這些人的收入也比較高啊,所以印度國內有一些僑匯。還有一些印度人沒有什麼技術,就依靠出賣體力到國外去打零工,也能掙不少錢。但是今年的新冠疫情把這一塊給徹底截斷了,所以今年印度的僑匯也是大幅度縮水。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吸引外資了,中國吸引外資,其實在一段時間內也是被當做政治任務來對待的,各地政府在吸引外資方面是想盡了辦法。這些年成績非常好,到現在咱們中國是不缺外匯儲備了,但是對於吸引外資的態度,還是非常熱情的。

外資不僅能夠帶來外匯,最重要的它能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還能帶來一些別的東西,咱們就拿特斯拉來舉例子。特斯拉來到中國,其實中國是看重它的外匯嗎?很明顯不是 ,特斯拉來中國還向中國銀行貸款呢。那麼是看中特斯拉的技術嗎?其實也不完全是,特斯拉的技術在國際上算是不錯的,但是以中國現在的技術能力來看,也就那麼回事啊。我們把特斯拉吸引過來其實就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把國內的電動車市場攪混,叫國內的電動車市場有競爭,僅此而已。我們沒有別的目的,還給了特斯拉優厚的待遇,還給特斯拉補貼。

印度在這一塊做的怎麼樣?首先說印度的外匯儲備吧。印度的外匯儲備其實是非常缺的,要不然他不至於說賣糧食。印度國家的外匯儲備是大概4000億美元,聽著這個數字好像也不算太少,但是印度的外債很多,14000多億美元的外債,每年的利息是1200多億美元,所以還上三年利息,印度的外匯儲備就被消耗光了。

印度很缺外匯,那麼得到外匯的手段也就無非這麼幾種。先說出口,其實印度的出口是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產品,咱們拿中印之間的雙邊貿易來舉例子。2019年中國和印度的貿易總額是6395億人民幣,其中中國向印度出口5156億,佔了絕大的頭,印度向中國出口才1238億,主要是什麼東西呢?工業原材料,像孔雀石之類的礦產。在生活中我們確實很難發現我們身邊有什麼樣的印度生產的東西。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前一段時間印度國內還興起了抵制中國產品的熱潮,印度抵制中國的產品很容易,印度國內的手機這不用說了,而且印度國內的電腦92%是中國產的,彩電80%、光纖80%、摩托車零部件85%、包括印度藥材原料70%、壓縮機85%、50%的耐用消費品零部件都要從中國進口,所以它抵制中國的產品很容易。但是我們的網友有的時候開玩笑說:“我們倒是想抵制印度產品,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印度的產品在哪兒?唯一能想到的是印度神油。”但是好多印度神油其實是中國自己造的,無非是貼個牌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上來講印度其實出口沒有什麼拳頭產品,一些初級原材料。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是服務方面,有一些軟件之類的外包還能掙點錢,但是總體出口能力不強。

在外國打工的僑民向本國匯款,剛才已經講了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之下被砍掉了一半還多,這也指望不上,所以印度就只有一個途徑來增加外匯儲備,那就是吸引外資。我們要講的也就是這一塊,非常的奇葩。

要說吸引外資現在已經成了印度的救命稻草了,但是印度的一系列操作讓我們看不懂。今年以來印度是禁了中國的 APP,基本上所有中國的APP都禁了,而且抵制中國的產品,這讓中國的企業在印度的前期努力基本上全部打了水漂了,損失是在所難免。而且前一段時間阿里巴巴宣佈,暫停對印度的投資計劃,等於從中國來的這些投資被印度自己給斷掉了。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其實在世界各大國裡邊,要論向印度市場進行投資,中國的熱情是最高的,這些年也做了不少的努力。而且中國和印度之間沒有簽署貨幣互換協定,中國的企業帶到印度的那是實打實的美元,至於說這些美元你去買陣風戰鬥機了,還是讓老毛子給坑走了,那是你的事情了。但是印度硬生生的把來自中國的投資就給斷掉了。

很多朋友都說了:印度和中國的關係不好,印度人有骨氣,寧願不要這個錢也不受氣。這個話聽著有點道理,但是我們要是仔細的分析,往前扒拉扒拉就會發現:印度的迷之操作它不僅是針對中國人的,全世界的投資者好像他都坑。

我舉一個例子:沃爾瑪,沃爾瑪實力應該是非常雄厚了,但是沃爾瑪在印度虧的是毛都不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沃爾瑪是怎麼在印度折戟沉沙的。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接下來咱們再舉一個例子:日本。日本對印度市場也是非常有興趣的,前幾年印度要修高鐵,2013年的事情,當時中國和日本都想給印度修高鐵。最後印度是選擇了日本,這個不奇怪,拋開政治方面的因素咱不講,日本人是真下了血本,真心想給印度修高鐵。

印度人就說了:“我這沒有錢。”

日本人就說:“你不用擔心,我倒貼錢。”

真是倒貼錢,首期800億日元的投資貸款30年,利息0.1%,跟不要利息是一樣的。日本人說了:“我倒貼錢,原材料、技術、什麼都不用你管,你只管出土地就行了,我總不能從日本把土地給你帶過來。”就這麼很愉快的2015年就把合同簽了,原計劃是2023年通車,8年的時間。現在2020年馬上就要過完了,但是印度方面連徵地的任務還沒完成,而且印度還跟日本說:“2022年是我們的一個什麼節日和慶典,你能不能提前一年,2022年就把鐵路修好。”現在連地還沒徵完,你讓日本人兩年修好?日本人氣的要吐血,跳恆河的心都有了。

這個高鐵100%是已經黃了,日本前期投入的資金、各種消耗是都打了水漂了,我們也可以講,當年真是慶幸咱們沒有接這個工程,咱們要是接了,也被坑的血本無歸了。

從這裡邊可以看印度不僅是坑中國,還坑了其他一些願意投資的國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你們哪個國家想要到我印度投資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其實吸引外資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呢?“不能與外資爭利”,像咱們國家吸引外資,要求你把技術帶進來,解決國內的就業,至於說你掙多少錢?那是你的問題。同時只要你遵守法律,遵守中國的法律,你就安心的經營,別的什麼事都不會有。你看中國和美國現在都搞成這個樣子了,蘋果公司,有誰想過動過他一根汗毛嗎?對吧?這就是我們的投資環境。相比之下印度的投資環境是太差了,這就生生的把自己吸引外資的這條路線,自己給做沒了。別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再到印度去進行投資,我想是非常困難的。

就從這一塊舉這一個外匯儲備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印度市場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今年二季度它的 GDP能夠斷崖式下跌的原因,這一點都不奇怪。

其實說到這兒,咱還是說一些大家喜歡聽的事情。前幾天南海美國的U2飛機跑過來偵查了,咱們的網友都說:“美國人這是來碰瓷的,派了一架老古董的飛機,那動作大一點自己都能解體,跑來碰瓷。”

其實要說碰瓷,美國和印度一比那啥也不是,印度才是世界上的碰瓷之王。這一次他是拿著20萬人的人命來碰瓷。

從經濟角度看一下印度的迷之操作,老仙究竟是怎麼想的?

怎麼來解釋這一塊?印度在西線邊境部署了20萬軍隊,我們都知道啊,重裝備也上來了,而且摩擦不斷。萬一矛盾升級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這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一旦打起來肯定是要打你後勤的,中國的重炮射程最少是100公里往上,火箭炮480公里的射程,誤差30米,那路是死的,他又不會跑。射擊諸元早就存在火控電腦裡邊了,萬一打起來的話根本就不用瞄準,直接重炮一轟就完事了,你的後勤就斷了。

如果說後勤斷掉,20萬印度士兵豈不是被陷入絕境?你說這個情況是個人都能想得到,印度政府能夠想不到嗎?肯定想得到,但是想到了為什麼還要在邊境摩擦,你說這不是碰瓷這是什麼?

回過頭來咱們再講講這陷入絕境的20萬印度軍隊,如果原地就這麼待著,後勤跟不上,肯定結局不妙。只剩下兩個選擇了,要麼就拼命進攻,你往哪進攻去?前面幾百公里連個人都沒有,高原4000多米,晚上零下三四十度,後勤被斷掉,要不了一個星期就得全交代到高原上。

要不然投降?投降也不是辦法,20萬人你得管吃管喝,晚上還得有地兒住,要不然夜裡也是個凍死,對吧?你說這種情況就好像你開了一部豪車,前面站了一個衣衫襤褸的,手裡拿塊板磚,先照自己的腦袋上拍一下,滿頭是血的就要往你的車下邊鑽。你說你碰見這種情況該怎麼辦??也只能是考驗高層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