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引言:

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理论起源于原始先民的探索,像是神话传说中的尝百草的神农氏,先民们通过品尝各种各样的食物药物来判断治疗功效。逐渐地,人们发现很多食物既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还可以解除一定量的病痛,甚至有的食物在平时吃下去可以让身体更健康。于是,许多可以当作食物填肚子又可以当作药物治病的食材被重视。

在先民不断的发展下,“药食同源”这个概念被确定,药膳也就逐渐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最早记载药膳的文献甚至可以追溯到《诗》中的夏禹时期,《诗经》中记载夏禹“为此春酒,以介寿眉”。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人们就注意到部分酒有着延缓衰老的作用。在随后的数千年间,直到秦汉时期药食随着中医进步逐渐分开,药膳在先秦始终处在人们的主要思想中

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一、神农百谷化百草——先秦时期食材的多样化让药膳的种类逐渐丰富

根据考古资料,中国目前的最早的文字是先秦早期刻在龟甲等物品上的汉字与其他古文字。但是因为早期文字多数用于仪式等方面,很少有专门的食物医药的记载,多数的记载都是不区分药物与食品。另一方面,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仍然接近原始社会时期,多数将巫卜之术跟医药之学划成一部分,许多人都是求助于巫师。在巫师的记载下,很多的食品都可以用来帮助他们与神明沟通,这些食物自然难以算作是药草。所以先秦早期的文字记录中很少见,一直到了殷商时期药膳的明确记载才开始出现。

在殷商时期的龟甲卜辞中,有着“贞疾用鱼”的记载,抛却卜辞中具有的宗教意味不谈,使用鱼治疗疾病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的一个思路。当时的医学知识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人们通过日常的经验积累,很容易找到某些特定食物对于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效用。既然这些本身是食物不是药物,那这些食品就可以像是日常饮食一样被接受,也就出现了药膳的概念。这个卜辞记录的鱼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药膳的记录

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某些食品可以被长期服用来对身体产生好的影响,但是又专门不作为药材使用并且不作为日常生活的口粮,这类食品或者是食品加工产品就可以称作是药膳。在满足少量适量的情况下长期服用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还会有好处,这些药膳不仅可以治疗某些症状,还可以养生保健、增强体魄

卜辞显示殷商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人们开发出来更多可以食用的谷物、蔬菜、果实。相比于之前,他们可以食用的不仅仅是种植出来的各种粮食蔬菜,还有着饲养的禽类鱼类。在卜辞上还详细记载了各种食材专门的烹饪方式。

在商周时期的饮食器具上,像是鼎、炉之类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在当时人们看来,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更是体现仪式性,保障文化传承的重要措施。在食材逐渐丰富化并且神圣化之后,药膳这个概念就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像是当时风行的酿酒行业,一方面就本身作为药膳的一种存在形式受到追捧,另一方面也是许多药膳的原材料。仪式化的饮食让食物逐渐担负起了药物的一些责任。

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二、“药食同源”——医学进步让食物的药物价值逐渐体现

《说文》载:药,治病草。

药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原始时期,人们还不善于种植农作物或者是饲养肉作动物,日常的口粮多数是通过每天在野外的寻找。在这种条件下,所有可以被充饥的食物都可以被拿来食用。原始时期的长期积累让当时的人们知道了有些植物不仅仅可以拿来充饥,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虽然这类食物有着药物的效用,但是它确实是真正的食物。食物的药物价值逐渐体现出来。

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药膳是中医中药的衍生物,在中医中药逐渐进步的先秦时期,使用美味佳肴制作而成的可以防病健身的药膳就体现了它的独一无二的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的草药,其中本草分成上中下三个品级,上品的绝大多数药物跟中下品中的将近一半药物都属于“食药”的范畴,也就是药食同源的种类,既可以用作药物,人长期服用也有益处。

在成书于东周时期的奇幻故事集《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百多种药物,包括多种类型,包括动植物、矿物等等。其中的植物类很多种药物实际上就是当时主要口粮的别称,这体现了先民在医药的发展中逐渐了解到有些食物可以作药,有些药物也可以用来充当口粮。先秦诸子的专著中更是提及了很多食药类植物,像是《管子》、《诗经》、《楚辞》中出现了“卷耳”、“辛夷”等等植物。

先秦时期的医者认为兼具药性与食性的食材是遵循天地四时而生的优等材料,既有着药物的作用,又有着食物的安全性,兼具了药食之美。像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三十多个药膳方子,选取材料的原则就是:首先保证药物的食性重于药性;其次选择可以长期为人服用的。当时的医学认为药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两种东西,只要用途一样,食物照样可以作为药材,药材也可以给人们充饥。《素问》中记载了一个叫五谷汤的药膳方子,这个方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谷物的汤。谷物进入药膳方中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食物的认识随着医药进步而深刻化,谷物虽然是食物,但也有着药物的作用。

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三、“以食养之”——食物养生的观念引起人们以食物药膳来强身健体的风尚

先秦时期的药膳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当时的人们注重食养食疗,相关的理论甚至被很多人记载出了专门书籍。不光是专门的医书,像是《黄帝内经》、《胎产书》中的饮食论很多,当时的很多不涉及医学的文学典籍也记载了很多食疗有关信息。像是《礼记》中有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就有通过不同的食品调整人体来顺应四时的习惯。

当时的主要主张是讲究与适应自然,节度自然产物。人们觉得不应该违背自然的规律,既然这个时间只有这种食物,人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只食用这种食物。某种方面来说,这样顺应自然的饮食有着药物不可比拟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除了顺应自然食用某些特定食物之外,当时的食疗还注重膳食的方子。这种类比医方出现的食疗方不仅显得很正规,服用起来还不会有药物的各种副作用,所以很快在民间风行起来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方《养生方》、《食疗方》中就有着多个药膳方,包含着“食养“、”食疗“两种内容。食养指的是那些食材或者是成品具有增强体魄的方子;食疗则是指那些专门用于治疗某些特点疾病的方子。《养生方》中的41个方子均为食养之方,可以看出食养的概念在当时的人群中极其风行。

不光是食养的风行,为了健身从而延寿,当时的食物养生观念还注重食禁,也就是在特定时间特点场合禁食某些食物。像是《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很多的饮食禁忌,基本上是集中在某些特定种类的食物相互之间有着影响,一旦同时食用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有些食物在不一样的季节食用的方式也不一样,甚至有的食物在某些时节不宜食用。

神农尝百草,扁鹊书良方——进击的先秦药膳,药食同源的饮食智慧

这些种种禁忌或许在今人看来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食物的尊重以及对于生命的敬重,体现了先民朴素的生命观。掌握饮食五味之宜忌,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可以延年益寿。

结语

自远古时期以来,人们逐渐地适应了自然环境的各方面,也渐渐知道了怎样改造自然。所以人们的食物来源慢慢从单一的渔猎前进到了畜牧与种植。在驯化野生物种的途中,先民逐渐积累了自然产物的药性,于是在夏商时期百姓的生活安定之后,物产的丰腴让药膳的发展逐渐兴盛。随后不断出现的医学技术进步也让更多的药膳被端上了餐桌。

当人们研究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单纯想要吃,而是想着能不能在吃的同时发挥食物的药物作用时,药膳就出现了。药膳的发展也是先民认识自然改变自我的一个显著证明。药膳学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几千年传承的学问不仅承载了先民的智慧,还向我们展示了对于食物探索的不懈追求

参考资料

《中医药膳学》

《汉书》

《中国文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