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


當然是和他一起 涮!涮!火!鍋!

……


網絡上,“疫情過後的第一件事”的話題閱讀量高達4.1億,回帖“吃火鍋”僅點贊數就超過20.1萬。(數據來自新浪微博)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在餐飲行業中火鍋行業已經成為餐飲細分中的大哥。也成為餐飲行業的一大特色菜系,以簡單、快捷、經濟、營養的特點成為大眾餐飲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青睞。


火鍋是社交屬性極強的品類,人們宅家這麼久,復工後社交需求爆發,是否能帶動火鍋的消費?


01“觸底反彈”未能達到預期


2014-2019年,火鍋餐飲市場保持了穩健發展,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1.0%,2019年該市場規模突破5,336億元人民幣。英敏特預測,到2020年火鍋餐飲市場規模預計可達6771億元人民幣。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數據來源:英敏特 Mintel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餐飲業收入達到4.6721萬億元人民幣。從收入來看,火鍋在餐飲服務市場佔11.4%,可見,說明火鍋是餐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新冠疫情的爆發對火鍋市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封城期間,門店暫時關停,使得企業陷入資金流疲軟的困境,並導致大量小型火鍋店倒閉。儘管3月以來,很多火鍋店已恢復營業,但上座率下降,以及消費者擔心在公共場所接觸病毒和非必要支出的減少,使得復甦之路漫長而艱難。英敏特預計,新冠疫情對市場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將持續到2020年底。


02危中有“機”,“疫”後變革


疫情的爆發也為企業創造了機會,讓其收入來源變得多元化。市場上的火鍋企業一直在積極尋求生存和適應的方法,提供產品(如預加工食品)以滿足在疫情期間,消費者生活中出現的新需求。從長遠來看,領先的火鍋企業更可能更好地抵禦風險和生存。換句話說,

疫情將加速火鍋餐飲業的整合。


1、居家“常態化”,自熱產品飛速增長

據英敏特於2月28日-3月6日展開的月度追蹤調查顯示,82%的18-59歲被訪者表示他們每天或幾乎每天都在家做飯。家庭烹飪行為的持續增長有助於推動許多主食材料的銷售,而2020年春節前後,火鍋調味品的銷量突飛猛進就是明顯例證。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天貓的數據粗略估計,從春節到近2月底,火鍋調味品的銷量達到去年同期的2到3倍。疫情期間,自熱火鍋的消費也顯著提高。自嗨鍋品牌創始人表示,自嗨鍋的線上訂單量增加200%-300%。雖然餐飲業將繼續面臨市場挑戰,包括社交距離以及消費者在支出上更節儉。但火鍋店品牌蘊藏機遇,只要它們能夠投資發展多元化產品,擁抱零售模式。


2、走出門店,邁向零售化

與餐飲業的流行趨勢一致,火鍋企業也通過推出包裝產品以向零售化進軍。火鍋調料和複合調料是火鍋店品牌涉足零售業的早期嘗試。隨著自熱品類的蓬勃發展,更多火鍋品牌加入了這一潛在市場,推出速食火鍋和其他產品。此外,這些不僅僅侷限於正餐,甜品或飲料等領域也蘊含潛在發展機遇;例如,湊湊、海底撈和小龍坎已涉足茶飲。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圖片來源:上海潮生活


品牌在疫情中求生存,疫情的爆發促使火鍋企業想方設法在動盪時期存活下來。火鍋店品牌已積極參與發展外賣業務:大龍坎和小龍坎在成都推出了火鍋外賣服務;海底撈在2月中旬恢復了外送業務;巴奴也在全國20個城市開啟了火鍋外賣服務。此外,幾家知名火鍋店品牌,如海底撈、辣府和佩姐聯合發起了一場淘寶直播,鼓勵觀眾一起“享用”火鍋。淘寶與外賣平臺“餓了麼”合作,讓消費者在觀看直播的同時可以點火鍋外賣。


3、火鍋體驗不輸堂食

儘管去店裡吃火鍋仍然是最受歡迎的體驗,但英敏特調研顯示,即使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消費者享用火鍋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包括自己在家做火鍋或點外賣火鍋。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圖片來源:網絡


最經常光顧火鍋店的消費者集中於規模較大的家庭,體現出火鍋堂食與家庭聚餐的緊密聯繫。25-29歲的年輕女性是火鍋冒菜外賣的高頻消費者,其中有16%表示她們點火鍋冒菜外賣的頻率為每週至少1次。


03獨特“標籤”用戶點評


不同派系火鍋擁有獨特的“標籤”,消費者對不同火鍋各有認知

川渝火鍋的重口味和辛辣風味能刺激消費者的味蕾,為他們帶來絕妙體驗,因此川渝火鍋被認為是“適合犒勞自己的”。粵系火鍋被認為很養生。不同於火辣的川渝火鍋,粵系火鍋的口味清淡溫和,並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粵系火鍋迎合了消費者日漸提高的健康意識,這有助於解釋其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原因。被訪者認為雲貴火鍋很新穎,很可能是因為其地方特色食材(如野生菌)以及酸辣的口感。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數據來源:英敏特 Mintel


川渝火鍋可以帶來愉悅感

72%的被訪者認為川渝火鍋的特點是“適合犒勞自己的”,說明吃點好的獎勵自己仍然是消費者選擇川渝火鍋的首要驅動因素。川渝火鍋的重口味和辛辣風味刺激著消費者的味蕾,為他們帶來絕佳體驗。辣味是消費者最有興趣嘗試的火鍋湯底口味。從人口統計特徵來看,對於18-24歲的年輕女性、高收入者以及一線城市居民辣味更受歡迎。


粵系火鍋以養生形象受到歡迎

在消費者看來,養生是粵系火鍋的突出特點,尤其是女性和居住在二線城市的被訪者。根據美團發佈的《2019年火鍋業態發展報告》,2018-2019年,粵系火鍋門店數量增長率顯著,達 到71.9%。“輕口味”的粵系火鍋迅猛發展,說明消費者對健康飲食有很高的要求。不同於川渝火鍋,粵系火鍋強調保留食材的新鮮和原汁原味。加入雞肉、海鮮或豬骨一起燉煮數小時的湯底,給人帶來一種滋補養生的感覺。有些商家還會在火鍋湯底中添加中藥材,宣稱可有助於祛除體內的寒氣和溼氣。


獨特的風味和配料讓雲貴火鍋別具一格

雲貴火鍋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這主要是由於它的配料和口味。野生菌是地方特產,在雲貴地區頗受歡迎,並且它們也被廣泛用於烹飪中以增添美味。此外,酸辣風味也使得雲貴火鍋的口感有別於其他類型火鍋。酸湯魚火鍋的流行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隨著文化和口味融合在全國的發展,再加上發達的物流運輸系統,這類小眾火鍋將迎來增長潛力。


04火鍋新世界“健康+風味”


火鍋市場發展趨勢明顯,健康營養為高端化鋪路

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的營養價值。消費者“主動追尋健康”的心態,再加上消費升級,為火鍋商家提供啟示,暗示火鍋品牌不能夠將目光僅僅聚焦在尋找口味的差異上。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滿足味蕾,火鍋也可以是健康養生的。中國有句老話——“藥補不如食補”,多商家都在火鍋湯底中增添營養成分,以提升火鍋的養生形象。花膠雞火鍋就是健康養生火鍋的優秀示例。在中國,花膠是一種珍貴稀有的食材,因此花膠雞火鍋的出現引起了網絡熱議並廣受歡迎。該火鍋湯底宣稱熬製數小時,吸收了花膠的精華。除了其鮮美的口感之外,花膠雞火鍋據稱還有美容的功效,因為花膠可以補充膠原蛋白。


營養和配菜方面的創新更受重視

湯底和配菜增加營養成分的火鍋創新能夠吸引更多被訪者,尤其是富裕家庭和有孩子的被訪者。並且,火鍋也可以是健康的,這打破了火鍋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傳統形象和觀念。粵系火鍋提供了養生和健康選擇的絕佳示例。滷味和火鍋的融合吸引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創新的配菜帶來新穎的就餐形式,併為火鍋增添各種不同風味。


關於火鍋創新感興趣的數據調查(單位:%)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數據來源:英敏特 Mintel

如果說,青睞於健康食材是健康理念的外在表象,那麼口味上的變化則更顯內斂,更為深刻。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麻辣一直是餐飲口味中的絕對霸主。然而,社會變遷,消費升級,中國人的口味也在發生悄然轉變。


據統計,全國以甜鮮味型為主的餐廳數量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了麻辣風味。到2018年,前者比後者足足多出94萬家!在過去幾年裡,中國人重油、重鹽、重辣口味偏好明顯降低,以中和健康為特徵的甜鮮口感偏好增加,消費口味正在從刺激型轉向品鮮型。


為了迎合口味轉型,火鍋品牌在製作營養湯料時,往往會藉助一些成分,實現增鮮與回味持久,減少鹽、味精和其他調味料的用量。比如思賓格酵母抽提物適量添加到麻辣火鍋冬陰功火鍋湯料中,能夠提升火鍋濃厚的底味,包括辣味和鮮味,使口感更飽滿,回味更悠長。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在泰式冬陰功風味火鍋底料中加入思賓格酵母抽提物後,辣味、底味和後味均得到改善。

點擊進入瞭解更多關於思賓格酵母抽提物的產品應用


在火鍋醬料配方中,酵母抽提物也是一種十分關鍵的成分,往往起到增強鮮美味道和醇厚感,緩和鹹味、酸味、掩蓋異味等作用。

比如,香辣牛肉醬是火鍋店裡最常見的醬料,適量加入思賓格酵母抽提物可以使得牛肉醬的整體肉感醇厚飽滿,醬香風味明顯提升;而另一種火鍋食客們所鍾愛的焙煎芝麻沙拉醬中,適量添加酵母抽提物可以整體提升芝麻風味,帶來濃郁芝麻焙烤香氣。


思賓格:後疫情時代,火鍋行業危中有“機”

加入思賓格酵母抽提物的香辣牛肉醬,在肉味、醬香風味和底味上均有所提升。


除了用調味料凸顯品牌的專屬味道外,對食材的選擇與加工,對服務內容的設定與細節打造,也能夠形成品牌的專屬形象。個性化的菜品和服務,已經成為火鍋品牌獲得口碑與高復購率的秘訣。


火鍋,傳承千年的國民美食,在今天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用健康理念、個性化、跨界思維與科技手段改造後的火鍋產業,將持續煥發活力,成為引領餐飲行業的創新工場和淘金樂園!


文章部分資料參考來源:英敏特 Mint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