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男兒抗日死沙場,青史名垂姓字香。中原倘有英靈護,怎讓倭奴亂逞狂。”

這是辛亥元老、中共南方局領導人之一的董必武董老感慨戰局寫的一首詩。當時正是1944年四五月,豫中會戰爆發,蔣介石嫡系、“中原王”湯恩伯部幾十萬大軍一敗塗地,幾十天時間就丟掉了大半個河南,開豫桂湘大潰敗之始

“今歲中原戰役,倭勢仍張,國軍竟莫能抗,感時撫事,輒令人想念將軍於不置也。”

董老在詩文裡懷念的“英靈”和“將軍”不是別人,正是已經殉國4年,堪稱抗戰軍人之魂的張自忠將軍。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張自忠將軍

01

自忠取自:“王之藎臣,無念爾祖”之意,取字藎臣,即“忠誠之臣”。

1891年8月11日,張自忠出生于山東省臨清唐園的張家大院東樓,出身官宦之家,當然張將軍當過清朝人。張自忠乳名“寶勤”,取名“自忠”。在取字上,張老先生則取《詩經.大雅》中“王之藎臣,無念爾祖”之意,取字藎臣,即“忠誠之臣”。

張老先生期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忠義之士。成年後,張自忠一度加入到辛亥革命的風潮中去,還曾投筆從戎,但是結果都不盡人意。

  • 1916年秋,張自忠找到自己的老團長車震,透露了他還想當兵的想法。車震見這位富家子弟意志堅定,於是在1916年9月去天津時順帶將張自忠介紹給了已經是旅長的馮玉祥。馮玉祥見其一表人才,果斷收入麾下當見習官。1919年初,張自忠奉命進入軍官教導團學習。在學習期間,他一方面因為興趣,一方面勤勉刻苦,所以每一回考試,他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在教導團中堪稱“模範團員”。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馮玉祥後來回憶:“在教導團中,他又作了一個標準的團員,他非常勤學,對人處事極其真誠友愛,又能刻苦耐勞,這時便顯出他未來一定是個將才。”

  • 1931年,張自忠40歲,已成為西北軍中一員悍將,這一年,西北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張自忠任三十八師師長,駐防山西。

引用 在38師駐防山西期間,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曾在1931年夏奉命考察華北政務,便道歸晉掃墓,宋哲元特派張自忠請其檢閱三十八師。孔祥熙獲得的印象是:

“卒武整飭,無矜氣,無怠容。”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 1933年,日寇侵犯熱河,張自忠奉命開拔前線,即長城一帶,他將第一次和日軍交手。雖然在裝備等各方面和日軍有著天壤之別,但張自忠綜合戰況,給與了日軍狠狠的一擊,當日夜裡到第二天天明,二十九軍進行了成功的夜襲,此役我軍殲敵數百人,突襲部隊傷亡600餘人。張自忠給部隊做出了積極防禦,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殺傷日軍的指示。

張自忠的指示不僅避免了29軍不必要的傷亡,還打出了一個羅文裕大捷。就裝備而言,29軍和日軍相差甚遠,但裝備低劣的二十九軍居然打退了日軍的幾十次猛攻,殲滅日軍約6000人,使日本朝野為之震驚。

日本一家報紙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而一位筆名為醉丐的詩人寫了一首《頌29軍38師師長張自忠》,表達了他對張自忠在長城抗戰中的的敬仰之情:“軍稱模範久馳名,誓與倭奴苦戰爭。深夜出兵來殺賊,刀光閃爍氣崢嶸。”

02

漢奸之名說起來,也不算太複雜。

長城抗戰後,張自忠步入政壇。在佔據了華北之後,不可否認的是宋哲元、張自忠二人還是有“軍閥思維”,認為平津是自己的地盤,自認為完全可以與日本人周旋。

  •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宋哲元還是張自忠,都對日軍全面侵華的決心估計不足,一心以為和日本親善,可以保住自己的平津地盤。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張將軍曾被誤認為是漢奸

當時的張自忠甚至還代表宋哲元,專門去日本做過訪問,日本方面對張自忠十分忌憚,便開始玩弄一系列鬼蜮伎倆:1937年4月底,張自忠為了幫助宋哲元敷衍日本方面,出訪日本。為了混淆張自忠的政治面貌,日方啟動政治心戰,故意炮製消息對外界放話,離間群眾和張自忠的關係,但是整個訪問過程中,張自忠並未做出任何對不起國家民族之事。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 在盧溝橋事變期間,日軍更是喊出“只打馮治安,不打張自忠”的口號,讓群眾誤解成了“37師打,38師看”。從這時起,一直到張自忠在盧溝橋事變之後返回南京為止,對他這一時期的親日以及打成漢奸的言論至今廣為流傳,甚至有“是因為在北平混不下去,當不了漢奸才南返”的無稽之談。


  • 當日本軍隊兵臨城下之時,宋哲元以“保留西北軍一點底子”為由,帶著大部隊先撤了。他把那副爛攤子丟給了張自忠。當時,張自忠是天津市市長,在北平治病。

宋哲元走的時候,張自忠說了一句:“我怕要成了漢奸了!”

果然,北平孱弱的兵力,根本無法防守日軍。張自忠最終決定,在城裡各處張貼安民告示,放日軍入城。

  • 那一天,北京的老百姓起床後發現,國民革命軍全撤了,到處是安民告示。他們瞬間就明白了——這是投降啊!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淪陷中的北平

日軍不費一槍一彈,進入北平城。張自忠不願真成了漢奸。他先是逃進一家德國醫院,然後再通過其他方式,潛逃出城。但不戰而丟北平,這個責任,張自忠確實難辭其咎。

  • 全國的報紙鋪天蓋地地羞辱張自忠,人們給他個四字評語:“自以為忠!”

面對國人的指責,張自忠一度有些消沉,甚至想過自殺明志。他的苦衷,只有他自己明白。但是在李宗仁,馮玉祥等人的力保下,他很快地就恢復了過來,成為第五戰區的一員,加入到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中。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國破山河在,日軍佔領下的北平老照片

03

從這一刻起,張自忠就想好了自己的歸宿。從1938年2月開始,張自忠帶著他的原三十八師擴編而成的五十九軍,他的抗戰生涯走向了新的輝煌。

在臨沂保衛戰期間,張自忠指揮的59軍馳援第3軍團,而張自忠和龐炳勳之間早有宿怨,為此李宗仁特派徐祖貽協調兩軍之間的關係。但張自忠將中原大戰中和龐炳勳的宿怨拋在一邊,並作出了非常清醒的判斷,3月14日,59軍全軍以攻為守,強渡沂水攻擊日軍側背,短短三天時間,59軍傷亡6000餘人,徐祖貽擬向長官部請示撤下59軍,但是張自忠覆電:

我軍傷亡大,可日寇傷亡更大。我59軍官兵誓死浴血苦戰到底,請允許再打一晝夜。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遺書

而後三天的作戰,59軍以6000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000餘人,擊傷11聯隊聯隊長長野佑一郎,日軍和第10師團會師的計劃破產。而張自忠和龐炳勳,也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徐州會戰後期,張自忠率領59軍作為後衛,不僅給友軍李仙洲部做出了正確的行動指示,還有效的掩護了五戰區主力撤退,功不可沒。當時在場的軍聯絡參謀李誠一不得不感嘆:“張自忠予人以安,自己處其危境,真乃名將典型”。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老照片:抗戰十大戰役之徐州會戰


  • 在武漢會戰期間,張自忠將軍死守潢川,其麾下劉振三師長在日軍無恥地釋放毒氣兩次昏迷的狀況下,取得了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第10師團3000餘人的優異戰績。日軍不得不承認:“皇軍在潢川方面曾遭遇到華軍極強烈之抵抗,致蒙受巨大之損失。”

1938年10月張自忠升任33集團軍總司令後,他的抗戰生涯走向了新的輝煌。

  • 1939年,國軍發動了冬季攻勢,李宗仁指揮的第五戰區。殲敵30840人,其中張自忠指揮的右翼兵團的戰果就佔了近1/3。如此輝煌的戰果,也不得不讓蔣介石在軍事會議上吐槽滿是中央軍的第三戰區冬季攻勢戰績實在太差——畢竟才和日軍接觸一下就半途而廢,相比張自忠將軍的彪炳戰績,實在是太丟人了。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04

張自忠將軍是不怕死的,他曾有過在日軍進攻之時淡然練字的沉著事蹟。或許他早就抱定了有去無回的決心。

1940年5月,棗宜會戰打響。張自忠將軍親率麾下第55軍74師兩個團渡河作戰。但是湯恩伯不戰而退放棄棗陽,由於手下38師師長黃維綱被敵糾纏,在友軍第11集團軍司令黃琪翔一退再退的情況下,張自忠將軍要面臨日寇絕對優勢的進攻。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張自忠將軍是不怕死的,這一回他親率部隊渡河作戰,眾人勸他轉移,但是張自忠的回答則斬釘截鐵:

“我奉命追截敵人,豈能自行退卻!當兵的臨陣退縮要殺頭,總司令遇到危險可以逃跑,這合理嗎?難道我們的命是命,前方戰士都是些土坷垃?我們中國的軍隊壞就壞在當官的太怕死了!什麼包圍不包圍,必要不必要,今天有我無敵,有敵無我,一定要血戰到底!”

  • 在負責截擊的440團和444團傷亡慘重的情況下,為了守住杏仁山和東山口,張自忠把身邊負責警衛的手槍營、特務排都派出去增援。這樣,他身邊僅剩下高參張敬、兵站科員馬孝堂等數人。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5月16日下午3時,74師東渡的部隊在絕對優勢的日軍進攻下傷亡殆盡,但是他們還是集中在杏仁山上頑強抵抗了1個小時。在混戰中,張自忠將軍不幸頭部中彈,在最後的白刃戰中,又被日軍刺刀刺中,壯烈犧牲。和張將軍一起戰鬥的高參張敬也壯烈殉國。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05

一個人到底在大家心目中是什麼地位,不看他生前,而是看他死後。

刺死張自忠的那個日本兵,叫藤岡。他在張自忠的屍體上,翻出了一支鋼筆,上面刻著三個字:“張自忠。”藤岡大吃一驚,對方聲名赫赫的集團軍總司令,居然沒跑?藤岡立刻把這一情況彙報給了聯隊長。聯隊長不敢怠慢,請來了曾和張自忠有過數面之交的三十九師團參謀長專田盛壽。

確實是張自忠!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張將軍墓

當晚,第三十八師和一七九師的官兵,立即組織了敢死隊,不顧一切地向日軍第三十九師團的司令總部發起拼死攻擊,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一定要搶回張將軍的屍體!

按照日軍的記載:“當夜,張自忠的遺體即被數百名中國兵採取夜襲方式取走。”張自忠的遺體,被中國官兵重新洗淨,換上整潔的內衣和軍裝,配上將軍短劍和領章,裝入貴重的楠木棺材,準備送回當時的陪都重慶。

途經宜昌,百姓得知運送的是張將軍的靈柩,10萬人出城哭送。其間日軍飛機飛臨宜昌上空,防空警報長鳴,但群眾無一散去。

日機盤旋多圈,一彈未投而離去。

張自忠的靈柩走水路前往重慶,一路上經過巴東、巫山、雲陽、萬縣、忠縣、涪陵,所經之處,供桌延綿數里,祈願的香火繚繞不絕,很多中國百姓在長江兩岸長跪不起。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隆重國葬送行將軍


1940年5月28日,張自忠靈柩抵達重慶,重慶百姓傾城而出迎接靈柩。蔣介石臂挽黑紗,親自上船迎靈。

張自忠殉國時為上將軍銜,50歲,是“二戰”時期同盟國方面犧牲的最高軍階的將領。

國民黨之後追授張自忠二級上將。共產黨之後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

在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和一些城市,都有那麼一條路,叫“張自忠路”。

名留青史的“漢奸將軍”張自忠,以死為終的救贖之路


1957年,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張自忠將軍入土為安,1982年,張自忠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張自忠路的名稱也在80年代逐一恢復。在湖北,山東,重慶等地,張自忠將軍的紀念活動都時有進行。

張自忠將軍身經百戰,拼死殺敵,自長城抗戰到棗宜會戰犧牲,率部殲滅日軍不下6萬人,保衛了祖國不受外敵侵犯,捍衛了華夏民族的尊嚴,不愧為一代抗日名將。馮玉祥曾經這樣概括張自忠將軍的“自忠精神”:英勇果斷;肯犧牲自己;韌性的戰鬥,不知道什麼叫休息;吃苦耐勞,與士卒共甘苦;重視軍民關係全虛心接受部屬意見;注重幹部培養並延攬人才;明是非不將就;知恥;以身作則;不愛錢;好學;不畏難;體貼部下。其實再核心一些,“自忠精神”就是“愛國,愛民,奮鬥,奉獻”。

當年,眾多中華兒女秉承著自忠精神堅持抗戰,贏得了勝利。在今天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張自忠將軍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國人借鑑。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嘴上喊愛國並非真愛國,只有像張自忠將軍那樣站在人民的立場,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到自己的責任,才是為國家貢獻自身微薄之力的正確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