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 第4回 立志,得遇贵人(下)

大棋局: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 第4回 立志,得遇贵人(下)

(接上)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得很快。过了一年,1839年6月,陶澍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年61岁。左宗棠不胜伤感唏嘘,但他没有忘记陶公的嘱托。陶澍去世以后,他7岁的儿子陶桄(guang)的培养责任,就落在了左宗棠的肩头,他从现在起,要担当做“亚父”的责任了。但是,做总督儿子的正式老师,应有程序还是要走一下的。于是陶澍的亲家贺熙龄,给左宗棠写了一封邀请信,左宗棠的好同学和知己,也是陶澍的女婿,胡林翼专门赶到湖南安化,为左宗棠颁发了家庭教师的聘书。

从此,左宗棠在陶家授学超过8年,在此期间,他既是名义上的家庭教师,事实上又是未来女婿的代理家长。并且,陶家的藏书真的很多,品位也很高。左宗棠在学问和才干上更是精进了一大步,他曾不无兴奋的写信告诉妻子:“唐宋以来史传、别录、书部,以及本朝志乘、记载,官私各书,凡有关系海国故事者,应有尽有”。朝廷的各种“宪章文件”,陶大人收藏的“臣工奏稿”等罕有资料,都可研读。他通过书籍,神交古人;通过奏稿文字,与当朝的重要文臣,乃至皇帝神交。他像古代的庄子一样,“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1847年,左宗棠的大女儿左孝瑜满14岁,左宗棠为女儿和陶桄(guang)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从此,陶左两家正式结为儿女亲家。消息传出后,在湖南官场上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此时,曾与陶澍有很深交情的林则徐在千里之外,也听到了。1848年,左宗棠结束了陶家授学的生活,回到湖南湘阴的柳庄(是左宗棠靠授学的收入,自购的田产),更加致力于兵学和农学的研究。

说起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回顾大清朝1840年代的内忧外患,那就不得不说一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而此时,左宗棠就要与这位重量级的人物相会了。

林则徐(1785年8月至1850年11月),字元抚,福建侯官县人。他1804年考中举人,1811年参加会试、殿试,高中二甲第4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林则徐曾官至一品,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等。他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力主严禁鸦片,深得人民爱戴,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于1839年任湖广总督、钦差大臣,到广东开展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销烟”。但英国人却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取得了功绩,且让国民称为“可称大快人心之事”。最初道光帝是充分肯定的,并亲笔书写“福寿”二字大楷,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

但不久后形势开始恶化,1840年6月英军进攻广州,但林则徐严密布防而未得逞。英军随后于1840年7月5日,攻占了浙江的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京城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忙令主和派大臣与英军议和并妥协,于是林则徐成了“替罪羊”。1840年9月,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查办;直到1841年6月28日,皇帝又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就这样林则徐成了朝廷有名的“罪人”,遭受了近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直到1845年9月,道光帝才有所悔改,召回他入京候补。11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并于1846年4月实授陕西巡抚,至1847年则授为云贵总督。对于鸦片战争及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左宗棠十分气愤,也与林则徐的主战观点一致,并用一首诗来明志:

一怒永维天下祜(hu),三年中靖鬼方人。

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

就在左宗棠心情矛盾之时,想去救国却无兵无权;不去救国又心有不安,才不得展。且在道光帝与清廷的时运、国运暴跌之际。所谓时事生巨变,时势造英雄;山雨欲来风满楼,天下将崩之际,中国的大地也必然呼唤民族的英雄。

此时的林则徐同样是英雄无泪,百感交集。长期的心情压抑,发往新疆的劳苦奔波,使他旧病复发。再加上他夫人最近又去世了,林则徐苦闷至极,又担心未来的国事无所托付。1849年,他索性因病辞归,回乡调治。同时,他也铁了心:这次回乡一定要会见左宗棠,共商国是,相机托孤。因为此时,左宗棠的同学及好友,胡林翼正在贵州省任知府,他又一次郑重地向林则徐举荐了左宗棠。如果能见到左宗棠,并将西北及新疆的军国大事托付给他,那林则徐就算心事已了,死而无憾了。

正在家中心忧天下的左宗棠,见到林则徐的亲笔信。他打开一看,心如战鼓,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毕竟林则徐已名满天下,万民景仰,此时也是位高权重,居然专程来见自己。并且,左宗棠对林则徐倾慕已久,对他在“虎门销烟”的勇气,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本次见面之前,两人也算是神交已久了。关键的是,林则徐与左宗棠信奉的是相同的“道”,两个人都饱含爱国热情,两人都是经世致用学派。

来人提醒左宗棠,林老爷在长沙湘江边,已约好了船,等你去面谈。林则徐是一个办事踏实的人,来见左宗棠之前,他就已经得到胡林翼对左宗棠“近日楚才第一”的评价。再者,从广州流放新疆伊犁以来,他依然带着为国鞠躬尽瘁,踏实做事的心。为了巩固西北边防,他绞尽脑汁,走破脚板,不顾政坛上的失意和他人的冷眼。虽然年老体衰,仍不辞辛劳,抓紧时间翻阅、整理大量的新疆屯田档案资料。他亲自抄录《喀什噶尔等地屯田原案》,《哈密厅卷宗》,以及《伊犁喀什河史地》等。从北疆到南疆,尽一切机会去了解当地实情,搜集资料。他不但对朝廷将他流放新疆毫无怨言,反而感激皇上给了他继续在伊犁,为国家边防办实事的机会。就这样,他晚年来伊犁戍边,结合第一手的资料,总结了许多大的策略、想法,汇总成了“治边真言”。

林则徐已入晚年,岁月不饶人,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身后事。满脑子的想法,一肚子的计划,无限的爱国深情,一定得找到一个事业的继承人,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珍惜的资料、祖国的大好河山付之东流。左宗棠就是被林则徐认定,是他事业托孤的对象,只不过与陶澍的托付不同。一个是陶澍的独生子,另一个却是林则徐一生的事业。

就在湘江的江中小岛上,也就是后来毛泽东的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橘子洲头,两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相见了。左宗棠因为心情太激动,急冲冲上船,将袍带一撩,准备跃上跳板。但因他没注意脚下,一脚踏空,踩在了水深到小腿的江里。这时,一位长者跑过来,用劲一拉,左宗棠终于挺上了船。

这一夜,朔风凛冽,不吹自寒。林则徐屏退左右,与左宗棠两人对着拂面的江风,一边喝酒,一边畅谈天下。谈天下的大事,谈社稷的安危,谈中国版图各大地区的地理和形势,关山险隘,谈中国内外各种势力、人群的主张;谈西北、新疆可能的兵战、攻守,谈如何带兵,如何选将?如何做好西北、新疆的农事及军兵的屯田等。渐渐的,林则徐紧促的眉头不断的舒展开,叹道:“润芝(指胡林翼)荐你,陶宫保(指陶澍),贺公兄弟(指贺长龄、贺熙龄)都跟我说,你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左君名动荆湘,读破万卷,心忧天下,今日一见,果然非虚。”

左宗棠也不过于自谦,两人继续畅谈下去。直至最后,林则徐征询式的问:“你认为当今天下,当务之急在哪里呢?”左宗棠答曰:防务。道理有三,一是跟洋人谈判只是形式,如不自强,提升防务能力,战端必然还会再起;二是今日国防、军队防务松弛很久了,内乱导致外松,我观今日之八旗、绿营军,战力堪忧;第三,正确的做法是先修内务,整顿军队,将内务整顿好了,才可以集中力量对外。林则徐等他说完,点着头又说:季高,我在西北几年了,局势跟你刚才谈的差不多,但是西北地方偏远,物产贫少,百姓的根基一直浮动不稳,并且有外患虎视眈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近期,西南亦不稳,一纸皇命,我又入关去云贵剿匪。西北及新疆的事业如果没做好,使国家遭受损失,我将终生遗憾啊!

说着,他急命他的儿子林汝舟,把他整理好的新疆所有资料和著述,全部拿出来,打开一一为左宗棠陈述。随后,他亲手将所有的资料和地图等,郑重地放在左宗棠的手上,意味深长的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时。余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于你!”说着,几行老泪掉落在地图上,他此时也可放心了。中国其他地方的外患,自有其他的人才可抵挡,但要安定大西北和新疆,非左宗棠莫属。

最后,林则徐挥毫提笔,赠给了左宗棠那个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左宗棠回赠林则徐一联,也显示了他年轻气盛,舍我其谁的气魄,此联曰:“是能养天地正气,实乃法古今完人”。从此以后,左宗棠与亲人、朋友书信,言及林则徐则必称其为天人。这晚的“湘江夜谋”,成就了林则徐事业托孤于左宗棠的历史性佳话;林则徐的千古名句也成了左宗棠此后人生重要抉择时遵循的原则。

(本回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