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01.

北京延慶“互舍”


後黑龍廟村位於北京延慶海坨山下,夏日青翠的高粱地,和冬季冰封的水漫樹林是其典型景觀。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北方鄉村上一段轟轟烈烈的生活史終結於伴隨新技術媒介而來的城市化進程,青年人進入縣城或市區就業,房屋開始空置。於是,鄉村更新重啟,作為民宿,等待著被解構。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看似穩定的後黑龍廟村在兩年間一直處於自我更新狀態,很多房屋的材料都已替換,但整個村落道路和房屋肌理仍然延續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30多年後的今天,這裡將會迎來新的“家庭”——朋友或是新人們;我們覺得應該讓二元對立的新舊關係融合為“形式的共產”(communisme formel)——給一件物品賦予新的含義,就已經是在生產了。(尼古拉·布里奧)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互舍的“互”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是新舊房屋的造型“交互”,村莊的傳統坡屋頂形式和讓人感到舒適親切的尺度成為了隱形的記憶,在設計中延續。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南北兩房交錯的位置形成“互”字般的咬合空間,為了使原本逼仄的室內空間體驗感放大,南側的新屋被下挖,人們再通過上升的樓梯進入北房,這樣看似多餘的“設計動作”讓空間因高差變化而變得生動,洞穴般的居住體驗也由此而生。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南北房間在院子中部融合一體©神奇建築研究室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階梯露臺下隱藏VRV空調室內外機©神奇建築研究室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做飯的時候可以看到庭園©神奇建築研究室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關於材質的“交互”的表達,我們希望能夠延續紅磚綠窗的記憶。瓷磚這種華北鄉村常見的建材表達了村民清潔衛生的樸素需求,“天青色”的瓷磚被選作南房的表皮, 瓷磚綠和磚紅形成“大俗”撞色,卻充滿了火熱的生活質感。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第三層“交互”是室內隱藏的一條閉合流線,“圓形”路徑似乎也隱喻著“園”。起於入戶的玄關庭院,接著看到現代感的南房,繼而通過“山谷”步入充滿懷舊氣氛的北房,通過小洞口爬上露臺,從大階梯上再步入庭院和臥房,完成 “山居巡遊”。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巨大的天窗和洞口結合坐臥走行的人居姿態,帶來園林分叉。小徑般的透視感,陽光在側牆上“流”下光影的痕跡。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雨水循環在“互舍”變得可觀。始於屋頂的匯聚,經過 “溝渠”從中部露臺蜿蜒匯至庭院,繼而沿著碎石路徑引至於道路明溝,這些過程從庭園和室內被居住者耳聞目視,在雨天則形成生動的景觀體驗。而在旱季,碎石鋪地則帶來“枯山水”的想象。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首層平面圖 ©神奇建築研究室


項目名稱:北京延慶“互舍”設計公司:神奇建築研究室項目地點:北京竣工時間:2019建築面積:220 ㎡建築設計:王衝攝影:朱雨蒙


02.


荏苒堂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荏苒堂開工之前,基地是一片磚牆圍起的廢墟,建成之後,它似乎還是一片磚牆圍起的廢墟。我感覺,我們的目的達到了。——神奇建築研究室


從2018年冬天開始,幾個建築師陸續在一個北京遠郊的村子裡蓋了些房子,這是其中的一座。這些房子的基地各不相同,有的傍山、有的臨路、有的囊括了百年老屋,有的就是普通村舍的一部分。而我們的這塊,是一片廢墟。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建成前後的荏苒堂 ©朱雨蒙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基地所在的後黑龍廟村,北依海坨山,南臨官廳水庫,是15世紀形成的幾百個長城衛屯中的一個。但今天,它就像其他京郊村落一樣,在無序的更新和運動式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逐漸稀釋了與土地和歷史的關係。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後黑龍廟村當代混雜圖景 ©金泰霖


基地在村子中心,是片廢棄已久的老屋。環顧四鄰,只有它還維持著工業時代之前的面貌。老院牆已湮沒大半,以至於需要重新砌築一道磚牆來圈出它的邊界。在漫長的時光裡,被磚牆包圍的破敗老屋和幾株探出牆外的老樹,是它留給村民的日常風景。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基地測繪—構思草圖—最終平面©神奇建築研究室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在基地中保存一片廢墟,而不是將它修葺一新或者徹底拆除,是個需要勇氣的選擇。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荏苒”原指草木繁茂的樣子,大概就是現在庭院裡的情景吧。建築的名稱“荏苒堂”,既出於此。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我們希望在荏苒堂重構北方的鄉村生活。於是在建築空間插入了不同層次的庭園,為四組居室都營造了私屬的戶外空間。這些院落都很窄小,但為每間居室提供了恰當的採光通風和靜謐氛圍。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荏苒堂的庭園佈局 ©神奇建築研究室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不同庭園的組合,形成豐富的剖面關係 ©神奇建築研究室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造房子時,我們用了很多老材料,比如原來圍牆的紅磚,不遠處拆老屋的青磚,反正能收集到的都混砌起來。因此房子蓋好後,與周邊環境結合的很熨帖,鄉親們並不覺得這是個很扎眼的新傢伙。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荏苒堂不過是這個鄉村物理空間變化的一個片段。我們不指望一所小房子能改變什麼,但希望在某個局部帶來一種鄉村風景的新平衡。


我們期待人們重新審視歷史痕跡的意義,也期待人們能發現廢墟與時間的美,我們更期待人們能重新關注這片土地,讓它們能夠重新被藝術描繪和歌頌。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平面圖 ©神奇建築研究室

項目名稱:荏苒堂
設計公司:神奇建築研究室
項目地點:北京延慶
建築面積:200㎡
業主:大隱於世民宿
建築設計:朱起鵬、金泰霖、袁櫻子
攝影:朱雨蒙 王衝


03.

大理自宅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從平地開始建造自己的房子相對於購買商品房來說是個完全定製化的過程。我相信隨著政策法規的變化,這種需求會越來越多。但作為國內大多數從業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而言,高定製化的建造私宅,是一項缺失的課題,之前很少有能實踐的機會。所以我決定拿自己開刀,從零開始建造我在大理沙溪的家。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我要造一個什麼樣的房子?是我首先需要回答自己的問題。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以成果來看它應該是真實的、不裝腔作勢的、清淡而有力的,有光影的。但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這麼想,很多時候設計師的表現欲是難受控制的,動不動就不自覺的發力起來了。因為想要創作的那個慾望和力量比正常人都大。


這裡有一個攝入“信息量”的問題,我們在一個環境裡,單位時間內所攝入的信息是有上限的。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舉個例子。如果這個地方是度假型的,我來三天,我所能看到的每一幀畫面,所聞見的每一種氣味,所感知的每一絲溫度,所觸到的每一塊肌理,甚至是製造出的每一處光影,都是我所謂的那個“信息量”。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在這住三年就不同,因為時間增加了,信息總量也隨之增加,但上限是有一個模糊的頂的,如果攝入不足你會覺得寡淡,可如果攝入過量,那種鹹膩的感覺比寡淡還討厭。這就是為什麼經營性的場所一般都信息量比較大,因為她不是給你長時間存在準備的。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立面構想草圖和初步概念草圖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家”和酒店不同,她應該像親人,不刷牙也可以接吻,我希望它有煙火氣,可以存在那種有秩序的輕度混亂,這讓我不緊張。而如何做到不裝腔作勢,把度假型轉換到常居型,是我花了很多時間來面對的問題。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這個過程不是想出來的,是通過一遍遍的圖紙更新得來的,因為每一版的圖紙都有很明確的生活場景在裡面。我是否真的適合是需要一段時間判定的。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佈局上我做了一個3mx5m的模數實驗,這個尺度讓我有安全感,很舒服,通過倍數的調整幾乎能勝任所有的空間需求。


比如2倍(3+3)x5可以很容易的滿足臥室連帶乾溼分離衛生間的空間需求。一個3×5做垂直交通,一個3×5做廚房等等,從結果看這個尺度還是成功的,不是肆無忌憚的大,也沒有造成很多緊張感。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木結構四連柱承擔鋼樓梯和二樓過道的支撐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寫在最後


不管你身在都市,還是心在田野,想去奔跑就去奔跑,想去創造便去創造,我這一年就想蓋房子,結果真就搞了一個,付出和收穫都很多,這就是我該去經歷的,就像一個朋友說的 “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出那個世間唯一的自己。為什麼不呢!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平面手繪


最美鄉村民宅改造

△ 立面圖


項目名稱:王濤自宅
設計方:三月設計工作室
所在地:中國 雲南 大理沙溪古鎮
項目面積:基地面積272平方米 建築面積240平方米
建築與室內設計:王濤
土建現場經理:金勇傑
攝影:侯懌昀 王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