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

“詩聖”杜甫|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

說起唐詩,不得不提李白杜甫。

一個詩仙,一個詩聖。

而說起李白杜甫,又不得不提他倆之間“偉大的友誼”。

很多人以為他倆之間的感情是“粉絲與偶像”的關係。

如果古代有追星,杜甫一定是李白的“頭號粉絲”。

有詩為證:

“詩聖”杜甫|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

01/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杜甫愛得那麼深沉,李白真的是無情無義無理取鬧嗎?

大家紛紛為杜甫對李白的一片深情鳴不平,杜甫一生為李白寫詩十首,間接提到李白的也有五首,而李白最出名的詩不是寫給汪倫,就是寫給孟浩然,這讓杜甫情何以堪?

杜甫那樣一個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形象,到了李白面前卻變成了一個小心翼翼地敬仰著的小弟。

於是全中國人民都恨不得穿越回唐代,親自問問李白:對杜甫,你到底“愛”過沒有?

那麼,李白和杜甫之間究竟發生過些什麼呢?杜甫對李白到底有多麼念念不忘?而李白對杜甫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感情呢?讓我們一一來探討。

“詩聖”杜甫|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

02/

李白與杜甫的三次相見

公元744年,當32歲考進士不第而遊歷四方的杜甫,在洛陽遇到了43歲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時,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

學者聞一多盛情謳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是太陽與月亮的相碰。

同年秋天,他們如約在開封重逢,這是他們的第二次見面。

第二年,他們第三次見面的地點定於山東,一起尋找隱士高人,也正是在此次相見中,杜甫留下了與李白之間感情的確鑿證據,“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也就是說晚上喝多了睡一個被窩,白天繼續手拉手到處溜達。

睡都睡了,還敢說沒愛過?

“詩聖”杜甫|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

03/

杜甫的“痴情”

杜甫對李白的念念不忘,全都被他的詩記錄了下來。

“詩聖”杜甫|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

剛分開就想念: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是杜甫在745年寫下的詩作,也就是剛剛和李白從山東分開的秋天寫的。

這首詩被認為是杜甫寫給李白的所有詩作中“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的一首。

可見杜甫對李白始終不惜筆墨,因為愛呀,所以有的寫。

同時,這又是杜甫現存的第一首七言絕句,看,誰知道是不經意還是刻意間,就把這個“第一次”給了李白。

冬天會想李白: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同上一首一樣,還是作於745年,但那是秋天寫的,現在是冬天了,冬天就該寫冬天的詩,天雖冷,但杜甫的愛不會改變。

春天還是會想李白: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終於來到了746年,但杜甫的愛一直在,從上一年的秋天、冬天,寫到了今年的春天。

得知李白流放消息痛心寫詩:

《夢李白兩首》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當時李白在“安史之亂”中因永王李璘事件而獲罪,被流放夜郎,杜甫聽說後著急上火,一言不合就賦詩。

得知赦免後仍感慨寫詩:

《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剛為他的流放牽腸掛肚,又因他的赦免感慨萬千。一句“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疼惜之情躍然紙上。

喝酒題材的詩歌必寫李白: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這首詩歌描述了唐代好酒的八位名士,但是大家看出來了嗎?對其他人的描述,少則14字,多則21字,只有對李白,足足用了28字!明明是寫八個人,不該筆墨均分嗎?孰輕孰重,心裡更愛誰,一眼就可辨別。

另外,這也是杜甫現存的詩中,第一首七言古詩。誰知道是故意還是不經意呢,杜甫自第一首七言絕句後,又把自己的一個“第一次”奉獻給了李白。

通過以上詩作,我們的痴情杜甫,對李白的一片真心天地可鑑,詩作為證。

那李白呢?對杜甫到底愛過沒有?愛的程度又如何呢?我們還得去李白的詩作裡尋找答案。

04/

李白的“博愛”

李白這個人,交友廣泛,也特別愛給朋友寫詩,看看以下詩作的題目就可以知道:

《贈裴十四》

《早春寄王漢陽》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送楊山人歸嵩山》

《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對酒憶賀監二首》

《贈汪倫》

《白雲歌頌劉十六歸山》

這些詩作都是寫給不同人的,也許你我和杜甫一樣,為李白對杜甫不如杜甫對李白一樣一心一意而意難平。

但是,要知道李白這樣一個豪放灑脫、來去自由的人,曾給杜甫一人寫過4首詩歌,遠遠超過給其他人寫的數量,杜甫的心底應該也會湧起一股知足的甜蜜吧。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是李白和杜甫在山東遊玩結束(睡覺事件過後)告別時所做的詩,和杜甫當時的詩作一唱一和,表明山東那段旅途在兩人心中同樣留下了美好難忘的印象。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首詩同樣是作于山東遊玩結束後的當年,也正是杜甫秋天思李白、冬天思李白、春天思李白的那段日子。

可見在那一時期,李白和杜甫對彼此的情感幾乎是一致的,雙方一直都在以“你一首詩,我一首詩”的方式傳情

所以那段時間,李白的心尚在杜甫身上。也就是說,在杜甫集中給李白寫詩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同遊山東後,李白是以詩回應的。那為什麼第二個階段,李白不再回應了呢?

主要的原因,是安史之亂。

在安史之亂後,李白從一個皇上身邊的大紅人,變成了流放偏遠之地的階下囚。在他身份地位發生如此懸殊變化之時,杜甫以一顆赤子之心不離不棄,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他的流放表示關心。

此時的李白一方面因流放之事無暇顧及其他,另一方面想必不希望自己這樣一個階下囚的身份影響到他的故人吧。

安史之亂後,杜甫給李白寫詩是情懷,李白不給杜甫回詩也是情懷。簡而言之一句話,寫或不寫,都是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李白作為一個信奉黃老列莊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這樣的推崇儒家仁政思想的現實主義詩人本質上是不同的。

李白看杜甫,就有點像班上一個聰明卻頑劣、才華橫溢卻不務正業的同學,看待學習最好最刻苦最守紀律的優等生一樣,雖然對方完美得讓自己說不出話,但自己卻又不屑成為那樣的人。

自戀如李白,對一個和自己思想境界迥異的人,還能為其寫出多篇詩作,真的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所以,李白對杜甫的愛一定是有的,而且應該比我們想的要多。

05/

讀到李杜,是我們的幸運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歌、詞、曲,乃至小說,大概只是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能夠流傳下來,不一定跟才華有關,但一定跟幸運有關。

兩千年來,多少王朝毀滅,多少城市荒蕪,多少宮殿成飛灰。想象一下,古代多少文人的題詩消失在雨打風吹裡,也許你曾在某個景點倚靠的石壁上,就曾有李白、杜甫題下過的某首驚天動地的詩。

“詩聖”杜甫|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

李太白一輩子寫了不少於五千首的詩,但是今天流傳下來的只有九百多首,不及四分之一。

其實,李白今天能夠流傳下來這麼多的詩,主要還就是因為他交友廣闊,名氣太大,他又喜好贈詩。李白生前曾囑託族叔李陽冰為自己整理畢生稿件,李陽冰不負重託整理出了《草堂集》,但悲劇的是,最後失傳了。

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首首詩。大家都讀過李白的《大鵬賦》,卻沒讀過另一首文采氣象與之比肩的《鴻猷文》,因為失傳了。我們也由此明白,連李太白的這樣的超級巨星都會失傳作品,更何況其他無名小輩?

至於杜甫,杜工部流傳到今天的有一千多首。但今天我們讀到的杜甫的詩,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後所作的,而杜甫只活了58歲。

以前的詩呢?大部分消失了。杜甫一生所作據說有三千首詩,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點,不過是其一半。誰又敢打著包票說,杜甫其他作品不會再有比肩《春望》《北征》《三吏》《三別》這樣的詩作?

所以,

比起李杜兩人“偉大的友誼”,他們留下的“偉大的詩篇”,才是真正值得我們珍惜、傳頌、體會的。

不背古詩,你只會“老子可牛逼了”。

別人卻會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你只會,“我老桑心了”。

別人卻會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恩古人,感恩詩詞。

感恩相遇,相逢即緣分。

如果你也熱愛經典國學文化,歡迎關注【國學經典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