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自序

平日裡,繁忙的工作,只能用零碎的時間偶爾伺弄一下筆墨。寫字確實不像繪畫那樣要大費周章,必須時間、環境、材料、狀態俱備,預想才可能得以成行。越是如此,越發顯得作為教師一年兩次的寒暑假彌足珍貴。每到臨近假期,內心就有按耐不住的創作衝動,捫心自問,其實,究竟畫什麼?怎麼畫?並不十分明確,只是心中那股強烈表達的慾望蓬勃鼓盪,躍躍欲試。

現實世界,人陷在太多的利益競爭裡。物質的、精神的,似乎一切難逃攀比心理,意欲的複雜性由此可見一斑。人為了生存與萬物爭勝,其後,為了滿足意志,人人爭勝,偽飾乃生,並非意在偽飾,爭勝求存而已。從藝者怎樣才能超然事外,放下計較,直面心中那最初的熱愛?當遠處懸置利益的時候,我們的筆下還有多少真純留給畫面?當然,藝術的神奇也在這裡,你怎麼想的它就怎麼呈現,所有的志趣愛好就潛隱其中,無可遮掩。一顆心自它誕生之日起,那不息之慾就是要以生命的全過程去體驗去實現。心靈借感官觸碰現實世界,擇取感受,以諸種藝術形式再造出一個心靈世界,所以,詩文、書畫等表現形式終歸不過是個體志趣、情思表達的藉口而已,你的所思所想所好,必為有識者覺察!生命雖起於血肉的有機組織,但靈光火花卻並非這血肉之軀所必具。人的思想究竟能包含什麼?何為奇思妙想?我們真的可以獨立創造?其實,一切都基於一個前提,是生活決定了我們的所遇,所遇決定了我們的眼界,眼界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從創作實踐角度看,亦即是視野的宏闊與狹窄決定了我們構想出新的可能性。所見就限定在那裡,夢想何來翱翔的界域?創作者基於自我心性,主體精神與現實世界交融匯合,自我意欲化“肉眼”為“心眼”,世界本就潛含的某種可能性因此被集中強化以“心象”呈現,這便是心靈活動的跡象化反映。因此,藝術“創造”或許可以做出別樣的釋義,不是我們創造了什麼?而是我們發現了什麼?究竟是什麼樣的發現使你揭示了現實世界本就潛含的那一面,當你將自我所欲見的那一面加以強化呈現,而將其他方面著意弱化消減的時候,主動的選擇就構成了藝術的“創造”!

人作為自然的造物,你的眼中哪裡來真正的無中生有?一切早已存在那裡,包括你自己,你所面對的內在意識與外部世界早就靜候在那裡等待你的發現。發現的隱秘性既表明主體心靈對世界的解讀與認識的深刻性,亦表明其對自我心性領悟與開拓的深遠程度。無論現實境況怎樣,這個世界總有一款適合你,你的物質身軀、你的精神世界,並不缺少棲息之所。重要的是這顆心靈將以怎樣的態度去發現那早已為他預設的一切。表面看來發現的是適合你表達的外在形式,其實,內在世界真實意欲的萌動早已在先。潛在的意欲似乎酣睡於我們的意識之下,但冥冥中千頭萬緒的變換終究離不開它的選擇與判斷。就人類文藝表達中的情感化發展而言,我們可以說,人類心靈的變動不居、神妙而不可方物,就在於它反映世界時所謂的真正客觀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對它的表達,心靈從來凌越其上。所謂的主觀與客觀之分完全取決於自我心靈貼近現實世界為多,還是現實世界依附主體心靈為多。心靈的主動權、個性化的強悍程度決定了人們藝術表達形式的鮮明程度。世界呈現給你的和我的本是同一個世界,但世界終究在你我的眼中變了樣。心靈的不同構成了對世界選擇的不同,也構成了對世界解讀的不同。藝術面貌的豐富性,既來源於紛繁無比的現實世界為心靈的一切選擇與“創造”提供的潛在可能性,更來源於精奧微妙的內在世界無與倫比的豐富性與主動性。心靈以過濾器般的作用完成了它對世界的“再造”。

面對已有的藝術傳統呢?這當然與實踐者眼界的開闊與否直接相關,因為基於前人成果的所有“創造”不過是實踐者對已有思想、形式進行的重組排列而已,重組的過程即是個性化的詮釋過程。這裡既涉及個人興趣的問題,也涉及個人所遇的問題。基於個體心性之上的重組亦如心靈過濾般將完成創作者對傳統的“再造”。可見,無論是面對自然世界,還是面對精神世界,我們終究面對的是一個人化世界,對世界的篩選、涵化意味著重組終將構成對人類已有認識邊界的擴大。就心靈的過濾“再造”而言,一切“創造”都出於主體的選擇。選擇就意味著“機會成本”的損失,所有的選擇收益必定成功大於“機會成本”嗎?選擇具有排他性。每位藝術實踐者無非在尋找最能達其意之形式,選取了這樣的表達語言,就必然損失那樣的表達形式,正如筆者在鍵盤上敲擊出的文字,為達心意無時不刻處於語言的調整選擇之中,是否準確道出了心之所願,則取決於自己的思路是否明晰,而並不在於文字組織的華麗與否。

如此看來,文藝這種發現式的“創造”並無高深可言,它本是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皆遇的事。高深不過源於陌生,因為視野與際遇的限定導致的陌生感促成了所表達思想與形式的高深。當然,故作高深則是另一回事,不自信、不坦誠必然造就偽飾的高深。所以,形式與內涵永遠是一致的,什麼樣的思想內涵必定尋求什麼樣的表現形式。因為,任何思想的成型無非基於自我意欲,慾望雖深遠而漫無際涯,但其終有選擇的趨向,此趨向的推進則離不開獨具特徵的個體心性,它才是形式表達的隱秘根源。因為心之所嗜,造型或暢達或稚拙、或堅凝或流麗,色彩或單純或絢爛、或蒼涼或瑰麗,無論怎樣的擇取終究要與之相適應,所以形式折射著嗜好,滲透著思想,在深諳視覺形式語言之道的研究者眼裡,形式簡直等同於思想。不過,錘鍊形式並不等同於思想的修煉提升,儘管形式的精微修正有助於我們窺見其思想的微妙變化。

藝術實踐者從事什麼領域的研究,就離不開對什麼技巧形式的錘鍊,技巧作為表達思想的手段,沒有它不行,僅僅盯著它更加不行,因為藝術實在不是技巧的事兒。沒有了思想的形式變換、技巧翻新不過是缺失了靈魂的軀殼。服飾的豐富變換並不能充實創作者內在世界的蒼白。追溯起來,藝術源於實踐者對世界的感悟,感悟的高下建基於心靈覺悟境界的高下。說到這裡,不由生出疑問,既然視野的宏闊與狹窄決定了我們構想出新的可能性,是否唯有宏闊的視野才能帶來藝術境界的提升呢?眼界自然越寬越好,卻並不意味著藝術的高下當以之為準。一切都不過是輔助的手段,輔助什麼?輔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完成自己。因為再寬闊的視野面對世間萬象,面對浩瀚宇宙,面對深邃人性而言都逃不出它九牛一毛、侷促可憐的限定。萬事萬物不離其“度”,“度”之標準即是實踐者心靈狀態的真誠程度。古人言,意誠則心正,心正則身修。內心正直其人怎能不光明正大?“誠”是關鍵中的關鍵。很簡單,是偽飾者天花亂墜的謊言感人呢?還是口吃者結結巴巴的真心話打動人?“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誠與明一也”,“誠”與光明緊密相連,光明的人生才是圓滿的人生。“我心光明,夫復何求?”光明與潔淨同步,坦誠與純淨相依。為什麼我們要以圓滿為歸?因為圓就意味著起點與終點的閉環,生命起於無又終歸於無,其渾然的圓弧暗喻著生命的曲折歷程,但是,無論怎樣的坎坷困境,生命唯以坦誠相待,“據德、依仁”才會有其表現的根據,傳統文化人“志於道”的理想才可能收穫閉環式的自我完成,那一碗水也才可能呈現豐盈充沛之狀。可見,正是基於“誠”,心靈的境界、思想的高度才可能光明坦蕩、淘去塵滓而備現高華,才可能成為實踐者藝術水準最終抵達境界與高度的基石。視野的大小雖可擴其格局,卻不能更其質地。出於坦誠,採用何種形式手段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無論其偏於傳統,還是傾向前衛,一定要真正有得於己心,發自內心,一切選擇自備意義。否則,便難逃偽飾嫌疑。所以,藝術之高下並不取決於什麼思想與技巧的高深,而最終取決於從藝者“創造”之心是否出於真誠。出於誠,在真正的從藝者眼裡,“機會成本”便不會納入他考慮的範圍,因為真心所願,飛蛾撲火,何懼損失?如果以收穫經濟利益之大小作為藝術探索方向選擇的依據,人類文明史上哪還有什麼披肝瀝膽的偉大藝術。

不久前,好友因長期疲乏難解,去醫院體檢,竟診斷為急性白血病,被醫生當即扣留住院。他立刻通知親朋前去交代後事,頭腦之清醒,安排之詳盡令人怎麼也想象不出他已經瀕臨危境,以致於大家並不覺得其病情有多嚴重。好友多年來自謀職業,生意還不錯,近年漸漸喜歡繪畫,為此竟轉行辦起了少兒美術班,一家三口也整日津津樂道於觀展、繪畫,頗得“遊藝”之趣。此刻,他卻反覆叮囑我們,一定幫他完成早已答應為美術班的小學生們辦展之事。誰能料到,第二天他便陷入深度昏迷,兩週後人竟走了。生命真是神奇,在如此危機之下他怎麼還能保持頭腦清醒?既然已知來日無多,為什麼對給孩子們辦畫展之事仍然念念不忘?心情沉痛之餘,不免想到,原來“無愧我心”是生命自我完成的底線,而“誠信”才是其最基本的保證。藝術和生活就是這麼深刻地水乳交融在一起,如果將生命的全過程視作一次波瀾壯闊的行為藝術的話,那麼,我們將生命的每個瞬間凝結於創作中的藝術實踐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坦誠以待呢?“誠”既是基礎,更是尺度。

人到中年,幾位師友的相繼離世,自然使我對生命的有限體會漸深。原來,青春是那麼美好,那份由內而外抑制不住的活力,是旺盛的肌體帶來的,更是心靈的鮮活、少有束縛本自具備的,但青春者或許並未覺知。《淮南子·說山訓》有言:“求美者不得其美,不求美則美矣”。不自知,美自具。人處在時間之流中,過去與未來因現在而關聯,一切擁有終將成為過去。那鐫刻在心靈深處的意志就倦縮於這肉身之中,這身軀面朝那裡,那裡便是他必然奔趨的方向,而身軀所背對的正是他曾經的來路。面向未來,勿忘過去,物質軀體本就依此構造,恰如我們的眼生於頭之前方,我們的腦長於頭之後部一樣,生命的進化將這樣的理念深深烙印在靈魂之上,並不以意志的堅定與否而有所偏移。試想,痛苦、猶疑、彷徨、歡樂、希望,刪除任何一次已有的生命體驗,你還是今天的你嗎?路,是一步步走過來的,誰也無法直接未來。捷徑並不存在。我常對學生說:“就學業而論,任何佳方妙法也取代不了時間的淬鍊”。其實,走彎路、遇阻力,不僅是豁然開朗的前奏,更是事物發展的本來樣貌。世間哪有筆直的道路?目之所及,微觀、宏觀,徑直皆暫時,弧曲才永恆。古人說:“木無一寸直”,看似畫理,實為物理。

20世紀人類科技的迅猛發展令人瞠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宇宙空間......微觀與宏觀的拓展,人類在反向兩極的推進中對世界的開掘與見識遠遠超過了以往歷史的總和。試管生育、基因改造、人機互聯,當人自以為可以掌控造物的時候,人類的質地是否正走上不可逆轉的變異方向?人還會是人嗎?科技為我們打開廣闊視域的時候,人類是否將迎來意志真正渴望的結果?一切不得而知。就視覺藝術的發展而言,當現代科技促使紛繁的光媒影像、魅惑的虛擬世界全面介入現實生活的時候,基於傳統視覺世界的一切正在發生深刻改變。虛擬影像對現實人生植入式、沉浸式的影響,使精神世界難以捉摸的虛幻與迷離逐漸明晰可視,“錯覺”似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修正著我們的生活。內在世界的變化由此而更趨繁複、糾結,迷惑、夢語般的疊置外化暗示出虛擬的愉悅充實往往與精神的悲涼孤寂孿生並行。當你從影院的逼真轟炸中、從虛擬的遊戲世界中抽身退出時,眼前的世界還是那個一維的世界嗎?聲光電交織的視覺衝擊帶給心靈的強烈觸動,傳統藝術能在這一點上與之抗衡嗎?可視現象的直白挪移已為更迅捷更有力的手段所取代,造型藝術依舊可以停留在單純描述的階段為吸睛而競技爭榮嗎?如何透過事物表象的視覺敘述揭示現實背後那直擊心靈的力量?恐怕已不僅僅是當代繪畫面臨的問題。難怪年輕的學子早已不滿足於畫室裡簡單的模特寫生,虛擬仿真的世界直接同步的正是他們的生活。現實的誘惑蜂擁而至,人的複雜性越發伺機彰顯。

生命歷經一切,不過是一場平衡運動。心靈在內外在世界的種種際遇間達成某種平衡,是心靈的自我完成。我們擁有的並非這具肉身,而是這顆心要藉助肉身來實現自我意欲的表達,現實遭遇變動不定,心靈作為動力之源,它必須在這樣的動態過程中為意欲找到平衡,不同的遭遇預示心靈面對著不同意欲能量的交互影響,平衡便處於湧動變化之中,如何讓這顆湧動不息的心勿為內外在世界引發之意所困擾?事物之變促發心意之變,心與物、心與事,其間的交匯融合——藝術正為達成這樣的平衡而助力人生。

心靈的平衡不是科技之秤的精確測量,它是一種感覺。當我們以科學的視角將人的物質身軀分解為一堆部件的時候,將生命的差異歸結為細胞不同組合的時候,反之,這樣的零件拼合卻並不能使肉身自具靈魂。感覺的世界畢竟不同於理性推理的世界。藝術可能會因見識的擴大而浮想聯翩,卻並不能改變它撫慰心靈、平衡身心、引領我們嚮往光明美好的作用。收拾感觀,剔除浮躁,勿為現象所惑,靜聽心音,坦誠自辨,路就在眼前。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青海寫生創作現場

八年來前往青海的油畫意象化寫生創作,是我不斷反思自己藝術實踐的結果。之於我,這如同一場心靈與世界的交流回響之旅。與自然、生活交互印證,與古人、今人神交意會,與自我心靈澄懷而對。西海山川的蒼茫遼遠,現實生活的繁雜激盪,當代藝壇的琳琅滿目,遠古彩陶的簡樸概括......一切收匯心海,心潮起伏間,我如何尋覓到那獨屬於自己的平衡之帆?

武漢的疫情日趨嚴峻,病毒似乎離我們很遠,又似乎近在咫尺般對每個人虎視眈眈,每日關注學校通知、新聞動向,擔心卻並不能放下責任,聯繫學生安排他們利用延期開學的時間儘量完成論文與創作,同學們的快速回復,讓我彷彿看到疫情過後他們依然富於朝氣的樣子。雖然疫情中斷了假期的畫室創作,卻讓我有充裕的時間安靜梳理近期關於藝術的思考。當生命面對病毒傳染的威脅,面對可能將至的生存危機時,人的一切社會附加符號忽然趨零,內心單純的熱愛反而得以清晰凸顯。

夢裡彷彿凌晨時分自己行走在崇山峻嶺之間,眼前群山疊嶂,山影迷濛,卻不時變換閃爍,令夢中的我眼花繚亂。醒來不禁心中暗自疑惑:“是我畫山畫迷了嗎?竟然讓大山進入到我的夢裡”。不!不是大山進入我的夢裡,而是我的心住進了大山深處。想想誰沒有豐富激盪的內心生活?若不找到一條渠道,找到一種方式,那魂牽夢繞的心之所繫,怎能表現出來?發自深心的所愛未曾表達,我們的所繪其意義又在哪裡呢?

每每執筆落墨,重彩澆築,闊筆寬刃間,造型與色彩漸趨減法式的錘鍊。一根線,一個點,方圓曲直,重落輕徐,橫斜恣意,貫注其間的意蘊能否增富內涵?是詩詞、書法給予我的意象經驗,更是生活給予我的成長曆練,一切都落實於文字中,隱匿在形色裡。

天人合一。

大道至簡。

自然的遼遠,古人的創造,就靜候在那裡,逐心而問,心靈迴響,表現的正是我們看見的,非眼之見也,乃心之見也。

《水調歌頭·悼亡友》

2020年1月1日,戶外奇冷。前日偶著風寒,不想又驚悉好友過世,內外交攻,悵然若失,雖庚子將至,仍心情悽悽也。友于兩週前查出重疾,急呼親朋,交待後事。使人惑者,其時竟清醒如常,翌日卻陷昏迷。生命之奇,更能預知大限?

生命果知限?

此秘有誰參?

憶春風舊時樣,

簾影小聲穿。

父子妻兒猶在,

但願時鐘停擺,

最訝是伊蓮。

累數載心印,

已“忘角”一刊。

促肢體,

曾四海,

遍千山。

原來藝事,

節律終要喻幽玄。

悲喜人間萬象,

一味禪茶三藏,

曉悟月中天。

命運原無定?

生滅莫潸然。

《沁園春·疫情所感》

2020年1月29日

庚子初時,

鄂渚之疫,

舉世皆驚。

想昔年“非典”,

野生毒病,

虐食放任,

饕餮猙獰。

慌恐猶前,

鶯歌隨後,

惶惑因什頻舉觥?

南山下,

家家絕警狀,

災勢如洪。

細味生命平衡,

侵入者、何嘗冠狀型?

信基因劫後,

中華天佑,

微瀾引戒,

知止傳承。

去病唯心,

棄疾自守,

協力尤須避聳聽。

新春際,

雪後清藍域,

一線光明。

2020年2月1日鈍齋夜話

作品欣賞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一

作品尺寸:200x32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二

作品尺寸:200x32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七

作品尺寸:140x2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八

作品尺寸:140x2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十

作品尺寸:160x18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十一

作品尺寸:160x18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十三

作品尺寸:140x2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十四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十七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十八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二十二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二十三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二十四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二十七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二十八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三十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三十三

作品尺寸:80x100cm

創作時間:2020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三十四

作品尺寸:50x60cm

創作時間:2019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三十五

作品尺寸:30x40cm

創作時間:2019年

迴響——2020年劉明才油畫新作

作品名稱:《迴響》系列之三十六

作品尺寸:50x60cm

創作時間: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