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中那么多精华,为何我们只学了“逍遥游”?

说起庄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而他的《庄子》一书更是被奉为《南华真经》。但像这样的经典,为何我们在中学时期只学了其中的《逍遥游》?

《庄子》一书中那么多精华,为何我们只学了“逍遥游”?

其实也并非难以理解,在我们的中学时期,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也没有过高的人生境界。如果真的要我们深入学习《庄子》中的人生智慧,那真的是“人云亦云”了。就比如说《齐物论》中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影子之外的微阴问影子:“先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蚹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当然,这只是《庄子》中某一部分,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理解,但要真正能够明白庄子的寓意,可能不是中学时代的我们能达到的,而且真正愿意追寻“道”的人,又有几个呢?

《庄子》一书中那么多精华,为何我们只学了“逍遥游”?

而《逍遥游》被列为《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以作为《庄子》的代表,它直接表达了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一即逍遥于天地之间。这对正处于思想启蒙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座灯塔。《逍遥游》中以鲲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庄子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这便让我们产生了思考“怎样才能真正的自由呢”?

《庄子》一书中那么多精华,为何我们只学了“逍遥游”?

在庄子看来,“无所待”才是达到绝对自由的关键。“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彼且恶乎待哉?”此时的庄子便无所凭借了。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种思想直接让我们对自由有了一种深刻的认知,而自由也正是无数人所追求的,这篇《逍遥游》无疑是最适合学生时的我们所学的,它没有过于深奥,而是直接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真正自由,不再拘于外物,从而逍遥于天地之间。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您的点赞与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