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文/肖玉航 中玉資本首席經濟學家

近期,從宏觀經濟數據變化來看,一個關鍵的指標出現明顯回落,而這個指標與資本市場、信貸市場等密切相關,同時時點顯示的回落軌跡仍有可能持續,加之融資市場的網貸業務新政實施,因此會否引發資金效應的蝴蝶效應,值得密切關注。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10月信貸投放回落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1日發佈的10月金融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速、新增人民幣貸款均較上月有所回落。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898億元,同比多增285億元,環比少增約1.21萬億元。而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為1.9萬億元。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觀察發現,10月末M2餘額214.97萬億元,如果對應GDP今年約100萬億的規模,那麼M2/GDP的比率已達200%,如此之高的比值,實際上對應世界主要國家而言,資金效率並不高,同時也可能引發一定的投資風險事件。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中國貨幣供應量變化情況

最後兩個月信貸投入是增加還是減少,如果僅從M2的總量來看,即使投放增加也非常有限,而如果下行,則可能對資本市場及經濟運行形成較大壓力。

網貸新政與債務違約

1、網貸新政

通過研究資本市場,我們發現由於螞蟻集團上市所引發的網貸問題,實際上暴露出較多的金融風險隱患,而這些隱患並不會因螞蟻集團一家問題而消失,相反這些隱患的問題將受制於網貸新政的實施,而出現槓桿率下降,進而會否引發蝴蝶效應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11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 中國人民銀行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顯示,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形式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4倍。

那麼問題來了,以前發行ABS或其它債券往往是高槓杆的,而今後要控制槓桿,槓桿回落,對於許多網貸類公司運用高槓杆或高利率借款等模式將形成較大影響。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網貸公司要麼提高資本金,要麼繼續業務受到較大的影響,但網貸讓社會居民認識到高利率的業務後,還會有多少人輕易相信或借貸就是一個極大問題。

我們知道2015年中國股票市場出現股災的情況,當時就是各路槓桿放大加碼所致,當槓桿消退後,出現的回落讓許多融資客虧損巨大,如果不是救市,恐怕將形成較大的嚴重的資本危機。

目前不僅僅是螞蟻集團一家是從事網貸業務,實際上大型互聯網公司、大型金融機構等均有業務涉及,如果新政嚴格實施,那麼槓桿率業務肯定是下降的,那麼產生的蝴蝶效應將明顯體現出來。

這一點需要密切關注信貸投入規模是否繼續回落,如果回落加之網貸及其它類貸款將面臨緊張,所形成的擴散效應將明顯體現出來。

2、債務違約

如果信貸投入繼續下行,那麼經濟層面或受到行業不同的影響,而這一切在債券市場違約已表現出來,持續的信貸投放情況,將對其繼續形成一定的影響。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11月10日, 上海清算所發佈了一則公告顯示:永煤控股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應於今日兌付本息,截止到期兌付日日終,“20永煤SCP003”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這可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債券,但事實上近期國企、城投、上市公司等違約事件愈演愈烈,信用債市場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我們從市場觀察來看,11月12日,紫光集團兩個債券跌幅超過30%。紫光集團母公司清華控股受到牽連,所發行的16清控02,跌幅達到27%。清華控股可是清華大學100%控股子公司,而中誠信國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紫光集團所有者權益-7.50億元,總債務達527.81億元,其中短期債務328.16億元,而貨幣資金為40.02億元,面臨較大短期償債壓力。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觀察發現,近期違約的還有遼寧國企華晨、瀋陽盛京能源等。以往民企業債違約較多,但近期多家國企相繼違約或評級被下調也顯示,如果信貸規模或投入減少,這種違約的情況或將不斷浮出水面。

債務展期的關鍵是信貸市場投入的總體情況,如果信貸投放放緩,那麼整個債券市場特別是財務風險較高的公司就可能出現蝴蝶效應的違約情況。

信貸投入回落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將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

信貸投放回落處於敏感時段,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我們研究發現,在今年前9個月,由於疫情的影響,信貸投入是寬鬆而增長的,而如果對應目前M2達到214萬億的規模,是GDP兩倍的情況,信貸投放的謹慎程度或加大,不排除未來不斷減少的可能。

M2的規模如此之高,但不少企業或個人為何總感到錢荒呢?實際上,這是由於資金或收入分配的領域與程度不同所造成,未來金融貨幣政策的變化或將改變以求平衡,但改革與變化是複雜的。

由於社會系統中的網貸槓桿過高、引發的問題不斷,加之新政的突然實施,將誘發以往加大槓桿所形成的ABS、地方債、企業債等的連鎖反應,而股票市場所依據的槓桿融資炒股的投資者也可能受到較大的風險衝擊,因此,目前所體現的信貸投入減少或日後繼續回落,則可能形成明顯的蝴蝶效應。


總體而言,10月份信貸數據所顯示的投放回落是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與分析的,而由於目前資本市場的債券不斷出現違約、螞蟻上市被緩所引發的網貸市場槓桿風險、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網貸新政對社會融資市場的影響等,都可能重合的產生一定的蝴蝶效應。對於此,需要密切觀察資金市場的信號變化與貨幣政策非常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