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底層員工如何送禮,才能步步高昇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在職場中最常見的就是送禮,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有的人送禮是“隨心所欲”的,什麼貴重就送什麼,最終禮送出去了,卻顆粒無收,甚至還給目標對象帶來了麻煩;

有的人送禮是非常有講究的,充分把握收禮方的心理需求,禮物不見得有多貴重,但是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玄宗時期,就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會送禮而步步高昇,這個人就是張說,那麼他是怎麼送禮的?

張說:底層員工如何送禮,才能步步高昇

張說送李隆基一份支持

張說是老臣子,在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爭權的時候,有四個老臣子提議讓李隆基監國、並把李隆基幾個兄弟以及太平公主分配出帝都權力中心,其中一個老臣子就是張說。

這四個大臣分別是姚崇、宋璟、韋安石以及張說。這四個大臣除了韋安石在開元二年病逝之外,其餘三位都輪流當了玄宗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

而這四個人中以姚崇和宋璟為首,其餘兩個地位、能力並不如前兩人高。此時張說反對與否其實沒什麼重大作用,他送了李隆基一個順水人情,更因為他曾擔任過李隆基的老師。

事實證明張說這份禮是送對了,雖然他因此而被貶,但李隆基上臺之後,很快就把這四位給他送過禮的老臣子中的三位給一一提拔為權傾朝野的宰相(韋安石於開元二年病逝)。

張說:底層員工如何送禮,才能步步高昇

送禮,送出個步步高昇

和姚崇和宋璟的內功深厚、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同,張說完全是靠推銷自己當的宰相。在被貶之後,他一降再降,從宰相變成了嶽州刺史。可以說再沒有機會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了,但他卻會借力。

此時剛剛當上宰相的蘇頲,欺負蘇瓌曾經與張說長期共事,關係不錯,但是當時蘇瓌已經去世了好幾年,怎麼辦?張說動起了“死人”的心思:蘇瓌的忌日

在蘇瓌忌日將至時,張說非常有心機地寫了一首詩。為什麼說張說非常有心機?有兩個原因:

其一、送詩的時間

送詩的時間,張說特意選在了忌日當天傍晚,並特意囑咐送詩的人不能早也不能晚。為什麼?

首先這是緬懷先人,早一天送晚一天送都會顯得很突兀,其次傍晚是“古藤老樹昏鴉”的時候,更能激起人的愁緒;再者,傍晚也是殿客最多的時候。

其二、詩的內容

這首詩寫得相當有水平:

“許公信國楨,克美具瞻情。百事資朝問,三章廣世程。處高心不有,臨節自為名。朱戶傳新戟,青松拱舊塋。淒涼丞相府,餘慶在玄成。”

此詩寫得不僅深情款款,還把蘇瓌父子兩代人都誇到了。按照這首詩的說法,蘇瓌雖然掛了,但後繼有人--兒子又當了宰相,這就叫做積善之家有餘慶!

最後一句用典用得好:“餘慶在玄成”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用了西漢韋玄成的典故。韋玄成的爸爸韋賢是漢宣帝時候的宰相,韋玄成本人又是漢元帝的宰相,用這對宰相父子來比喻蘇頲父子,那是相當貼切。

張說:底層員工如何送禮,才能步步高昇

更重要的是,《漢書·韋賢傳》說得很清楚,韋玄成不僅在仕途上不輸其父,而且文采方面還超過了爸爸。這不恰是蘇頲的寫照嗎?

要知道,詩雖然是寫給死人的,但是讀詩的可都是活人,張說這麼拐著彎地誇蘇頲,蘇頲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嗎?

況且,送詩又是在這樣一個高朋滿座的重要時刻,在黃昏落日這樣一個容易讓人感情脆弱的特定時間。蘇頲果然被打動了,看了詩後,當堂嗚咽流涕,悲不自勝,客人們也都為之動容。

蘇頲不能白感動,轉過天來,他就在朝廷大講特講張說的忠貞正直,說:這樣的大臣怎能長期淪落蠻荒之地呢!蘇頲這樣說了,那天到過他家的大臣們也都紛紛附和。結果,唐玄宗很快把張說升為荊州長史了。隨後這張說才有機會繼續在玄宗面前發揮自己。


張說:底層員工如何送禮,才能步步高昇

小結:送禮三大要素

從張說的送禮事蹟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關於送禮的“潛規則”:

其一、送禮,不能給對方帶來麻煩

彼時的張說如果給剛剛當上宰相的蘇頲送上一份厚禮,那麼可能會給蘇頲帶來麻煩--玄宗彼時可是任命了以守正著稱的宋璟為相,一份厚禮就是一份賄賂,這就會置蘇頲於萬劫不復。

其二、送禮,比起貴重更需要符合對方需求

張說的這份禮,真正可以說得上是“應景”,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符合蘇頲的需求。

首先是緬懷先人,在父親的忌日這是蘇頲的首要需求;其次是誇耀,剛剛當上宰相,而且自己的父親也是宰相,非常容易被人拿來做比較,作為兒子的自然希望能超越父親;

其三、送禮、在乎模糊銷售

實際上,只要你一送禮,無論何種方式,對方心裡都清楚得很:你想巴結我。但是張說這份禮是把自己的這份巴結意圖給掩蓋了,或者說讓蘇頲被巴結得心甘情願妥妥帖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