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裡,整個世界的旅遊生態鏈都感受到了COVID-19 疫情爆發的影響。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將其對2020 年國際旅遊人數的預期下調為﹣1%至﹣3%,這意味著預計國際旅遊收入將減少300 億至500 億美元。而在COVID-19 爆發之前,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曾預測今年的增長率應該為3% 至4%。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於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呼籲,要將旅遊業視為經濟恢復計劃的一部分

作為旅遊者本身,很多人可能會有“報復性消費”的打算,就好像在相對封閉的區域待了很久,總想來一次長途旅行!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無論在什麼樣的聊天環境下,無論我們聊什麼主題,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將一種經歷描述、故事分享的狀態,轉變為一場PK。例如很多人會問

  • “你經歷過最長線路的自駕遊是什麼樣的?”
  • “最遠自駕游到過哪兒?”
  • “自駕游去過多少地方?”

等等。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其實這類問題不難回答,因為一組組數據可以將我們的行程量化,從而彼此進行對比,它們可能是公路里程、行車天數、地區數量、人車數量……而當有人問到“你經歷過怎樣的深度自駕遊”時,這個問題就難辦了,怎麼樣的旅行算得上深度自駕遊?可能這樣的旅程也夠得上是長途自駕遊,但相比長時間、遠距離來,豐富經歷與融入程度才更加值得對比,但這很難量化。對於時間有限的車友們來說,自駕旅行的廣度與深度似乎有些矛盾,畢竟趕路和體驗都是需要耗費時間的。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雖然我們並不情願一路上走馬觀花,可是車友們普遍會受精力、時間等限制,不得不在一路上為自己“劃重點”,包括景區景點、休閒體驗地、美食街區、自然風光等等,在它們當中不斷權衡與取捨,想要做到顧此但不失彼,那簡直是一門需要細細研究的學問,即便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制約,也需要照顧同行夥伴的情緒,例如:

  • 是賴在農家樂品茶還是去專賣店購物?
  • 是走走停停拍攝山水美景還是預約門票擠進名山大川?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有長途自駕相約同行經歷的許多朋友都會發現,現在可以一起玩的“圈子”越來越小了,最後甚至成了單車的自由行。這不奇怪!旅行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一樣,眾口難調,何況長途旅行中需要協調的問題不止吃飯那麼簡單。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哪怕是家人、同事、同學、鐵哥們兒,也很難有興趣愛好、脾氣秉性、體能經驗高度吻合的一隊人馬長期堅持相約旅行。於是早早地就有人總結出來了一則規律:自駕旅行的極限時長約為7 天!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限前後,可能在同行的夥伴中會遇到關於繼續走還是停下來歇、直走還是繞行等等分歧,如果目標相當明確的話,也許過了7 天這個極限,也就磨合得差不多了,大家有了足夠的互相瞭解並嘗試彼此包容,最終相伴實現共同的自駕夢想。

我們在4月告訴你,可以用什麼標準來“丈量”你的旅途?

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文圖版權屬於原創作者,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為了保護原創作者版權,該篇只採用小圖示意,

歡迎關注《汽車自駕遊》雜誌刊載的全文、美圖及地圖。

更多自駕遊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