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史上的最强音!《沁园春雪》一出,天下谁与争锋!

强盛的国家一定伴随着强大的文明,“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随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这比较好理解,国泰民安,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人人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自然更向往前程似锦的美好生活,每个人似乎都有远大的抱负要施展,跃跃欲试。

但是,当一个人处于这样的环境时:被敌人在后面追击整整一年,这一年中要跨过看不尽头的雪山,走过随时沉没不见人的沼泽地,还要在半路上时时与围攻堵截的国民党打仗,我们还会有心情写诗写词吗?饿了就啃树皮、煮皮带,困了就卧雪山、躺草地,敌人来了还要拼命打仗,饥饿交加,困顿疲劳,疾病不断,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谁还会惦记着那些诗词?

但是,又一个但是,高晓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心灵鸡汤,他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个是真鸡汤,它真的激励了很多人。

在上述描写的如此绝境之中,如果有人还能写出诗词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但能写出来,而且还是绝顶一等一的好诗词,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了!

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他就是走过这样的环境,然后写出了千古奇文《沁园春·雪》。

他诗意灿烂,绝对不为眼前的困境而止步,没有一丝一毫的绝望。他目光如炬,看到了很远很远的远方和未来,星星之火就是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诗歌史上的最强音!《沁园春雪》一出,天下谁与争锋!

北国风光

感受一下毛主席这种豪情万丈的自信与胸襟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作简要的比较,更深层面的领略《沁园春·雪》作为这诗歌史上最强之音的王者之风!

唐朝李白的万古之愁不得解

诗仙李白有很多代表作,选取一首不太长也不太短的《将进酒》。这首诗歌开篇就意境高远,格局大开。有豪气,有自信,有乐观,有李白独有的才气,自然而不造作,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但是,诗歌背后隐隐有着一层薄薄的愁,这种愁与李白的不得志分不开的

。李白一直以来都抱有强烈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自认有参政理政的才能,但得不到赏识,后来得到赏识了,却又施展不了。老实说,他并没有政治上的才能。

诗歌史上的最强音!《沁园春雪》一出,天下谁与争锋!

李白《将进酒》

因此,李白的诗歌总有些放荡不羁,无论是格调还是格局,这与《沁园春·雪》相比,就差远了。李白表达的是个人的情怀,感怀人生,《沁园春·雪》表达的却是改造天地的无比自信,自此至终,没有半分的哀怨,连标点符号都充满了自信!

以下是李白的《将进酒》,感受一下,对比以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朝苏轼的人生如梦叹华发

相比李白而言,苏轼有朝廷正式任命官职的,任职期间是得到赏识的,仕途上是有所作为的,因此,他的诗词就少了李白那种不羁之气。《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我们最熟知的苏轼代表之作。开篇就非常厉害,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所为,没有苏轼那种的才华与胸襟,你是写不了的。他也评论了古代的风流人物,将如画的江山与古代豪杰、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交融在一起写,随手拈来,自然天成。

写着写着,他回到了现实,环顾一下周围的环境,感怀被贬的落魄,再看一下镜子里头白发苍苍的自己,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大施拳脚,建功立业的抱负也随风而去了,再也无力回天。这是一种无力的感怀与感叹,而在《沁园春·雪》里面你完全感受不到的,它表达的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种意气风发。

诗歌史上的最强音!《沁园春雪》一出,天下谁与争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下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国民党文人的自不量力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真正引起全国轰动却是1945年11月。当时毛主席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将这词赠与好友柳亚子,刚开始只是在一些文人墨客中传诵。后来被一名记者发表在《新民晚报刊》上,一时之间便在山城重庆引起了轰动,更有了“山城家家谈雪词”的罕见现象。

蒋介石自然不能容忍这种现象,他的下属陈布雷已经把《沁园春·雪》念给他听,说现在无论是敌还是友都在唱和着这首雪词,“雾重庆”都快要变“雪重庆”了。蒋介石拿过词又默默读了一遍,心里暗暗吃惊,天下竟有如此文采。

蒋介石立即亲自部署,下令要求各地的文人按照《沁园春·雪》的原韵来写,务必要压制住那种气势磅礴,将其比下去。一连几个月,几大报刊发表了三四十首的《沁园春》。

国民党文人发表的那些东西完全不在一水平线上,只是摘录一首来看看好了,别的就不看了,看多了会降低我们的欣赏力,严重些更会导致肠胃不适,望大家谅解。

易君左《沁园春》——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天才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根本没有可比性,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大量的仿照。披了一件华丽的外头,内在没有骨头,没有精神,疲软无力,满身病态。

战争的胜利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沁园春·雪》就是这么一个细节。在绝境之中能有这种积极、乐观、气度、胸襟、豪气、自信以及文采的,天下唯毛主席一人耳!

诗歌史上的最强音!《沁园春•雪》一出,天下谁与争锋!真的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