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看到你這標題你可能會會心一笑:民工要開始做負面了,說不定後面還要寫軟文恰飯。

很可惜不是這樣,民工對於負面和軟文沒有任何興趣,我們工地的合規很嚴格,也​並不鼓勵民工在自媒體上進行商業活動,所以我只是跟大家梳理下事情的前因後果,並夾帶講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諾安又上熱搜了

已經記不清這是諾安第三次還是第四次上熱搜,幾乎每次都是淨值大跌被罵上熱搜,這一次還有個外部因素,就是長信基金副總經理安昀在中報裡陰陽怪氣​diss同行: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從業三年,做投資一年,規模近200億?

全市場除了諾安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蔡嵩松博士還有誰?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其實安昀的中報是8月29日披露的,可是為什麼過了一週到上週的週末才發酵起來?民工猜測,因為長信基金實在是拎出不來一個有大眾知名度的基金經理,所以很多媒體都沒關注到他的中報,畢竟現任的基金經理都有2000多個,媒體不可能看得完,大家也就關注一些大佬的中報,比如傅鵬博、劉格菘、張坤這些人。民工接觸公募這個行業兩年,雖然買過兩三百個產品,但能辨認的基金經理也不是太多,很多中小公司的基金經理幾乎都不認識。

據我觀察,率先發掘出這份中報亮點的還是“青春的泥沼”老師,據泥沼老師說,他能看到的也只有這麼多了,主要是安昀還是有一定名氣的,業績不錯,所以還是額外多看了一下。

拉踩同行這種事情,在圈內還是很忌諱的,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媒體就報道了一堆新聞稿“長信基金副總疑似中報diss蔡嵩松”。

但你仔細想一想,全倉半導體跟拉踩同行比,從合規的角度講,哪個更為不妥?

蔡嵩松,他沒違規啊。

但是因為蔡嵩松近期的業績大跌,市場情緒再次被點燃了。

我們看一下近期的業績:

最近一個月,蔡嵩松管理的基金跌幅都在前列(前幾天一度包攬倒數第一第二),不過這幾天金鷹和海公公頂上來了,不然更難看。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再看9月7日的單日跌幅,好吧,全場最佳就是你了,這確實太頂了,韭菜們真的頂不住啊。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實際上民工的組合也有諾安的持倉,但是民工買的早,所以回撤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最後一次加倉也是加在了山頂上):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我晚上打開了諾安的熱搜,每分鐘都有基民憤怒地宣洩著情緒(還有很多對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人身攻擊的,建議不要看),還有人在苦中作樂講段子,比如:

1、諾安教會我成長

2、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把理財軟件的收益率等數據隱藏了)

3、左手諾安,右手銀河,頭頂招商生物醫療

4、你梭哈了諾安,我重倉了銀河,他抄底了海公公,我們的未來都沒有錢

5、沒有一個男人能讓我撕心裂肺,除了蔡嵩松

6、感謝諾安成長混合,買了一萬塊只虧了三千,如果沒買的話我早就花光了,現在還給我留了七千

我看了下網友們曬的收益率,基本上虧損都在16~20%之間。怎麼說呢,又是一堂精彩的投資者教育課程,我看到學費在燃燒。

二、長信基金拉踩完同行轉身蹭熱度做宣傳

第一眼看到安昀的中報,民工的想法是,wocao,這哥們兒是個漢子,敢這麼懟同行!今天又有瓜吃了。

再一看現任產品的業績,也不錯!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但是長信基金接下來的操作我看不懂了,首先是長信的官號週一當天推了一篇安昀產品的文章: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然後長信基金官方又出了一堆宣傳該產品的海報: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以民工的小肚雞腸,不免懷疑,長信基金的市場部趁著自家基金經理拉踩同行有熱度,趕緊抓住免費的流量營銷一波?

好!既然你較真了,民工也來較真一下,這個基金經理業績真的有這麼好嗎?

我們看看他管理的其他產品的業績: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亮點很快就有了,安昀管理了兩年半的長信先機兩年定開混合在任期僅僅獲得了6.19%的收益率,排名倒數。

同期的其他基金排名也是飄忽不定,要麼是基金經理風格漂移,要麼是產品其實是別人代管。

民工去年就觀察到一個問題,就是去年的冠亞季軍劉格菘持倉的集中度很高,他所有的產品的重倉股幾乎都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能拿下冠亞季軍大滿貫的原因。很多一拖多的基金經理喜歡投機取巧,比如我同時看好三個方向,那我三個基金分別重倉三個方向,最後總有一個能跑出來好成績。

個人的猜測是,安昀可能是把沒壓對的寶都卸任了,只留下了業績最好的,其實那些沒壓對的也基本上成迷你基了,尤其長信先機兩年定開混合打開的時候規模直接縮水90%以上。這個想法不一定對啊。

我沒有黑的意思,至少諾安成長混合和諾安和鑫重倉股都差不多,蔡嵩松的風格是完全不漂移的,這一點,跟劉格菘是一致的。一碼歸一碼,敢於所有產品重倉一樣的股票,這裡面透露出來的是,極致的自信。

反之,長信基金的副總經理安昀需要跟大家解釋下,為什麼你管理的基金收益率差這麼多,風格這麼漂移?

(PS:寫著寫著就有些激動了,反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玩什麼聊齋呢?)

三、公募基金的工具性和中小公司的困局

我說過很多次,基金的本質是工具,所以你一定要搞清楚工具是怎麼使用的,公募的基金經理是沒有辦法空倉的,指責基金經理為什麼不控制回撤不擇時沒有意義,千萬不要問成長股的基金經理如何控制好回撤。

任何金融產品,風險和收益都是大體對等的。有的產品你可以梭哈,有的產品你可以定投,而有的產品你只能擇時做波段,你不能用投顧或者FOF的標準去要求所有的產品都走出低迴撤15度上揚的淨值曲線。基金不止是一種,張坤是一種基金經理,劉格菘也是一種基金經理。

你還在罵基金經理,還在罵產品,你買產品之前,有沒有仔細看過招募說明書,有沒有從公開渠道瞭解過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自我定位?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我不是洗白,你們自己看,基金經理是怎麼定位自己的。

注意,本文來到昇華階段了。

實際上,蔡嵩松這種激進派做法和長信基金蹭熱點式營銷也折射了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的困境。

我也不能批判安昀,蹭熱點推介產品不是他做的,這畢竟是營銷策劃整出來的么蛾子,而他們也是為了公司業績而努力。

不管是諾安基金還是長信基金,都是國內中小基金公司的一個縮影。

對於諾安基金來說,雖然有王創練這樣的老將但沒有蔡嵩松的橫空出世也是默默無聞;對於年輕基金經理而言,在成長風口中,不走激進風格幾乎無法出頭,公司也要為了規模苦苦掙扎。你們看看近一個月跌幅排行榜上的基金公司,幾乎全部是中小公司為了搏出位整出來的高波動產品,金鷹、海富通、諾安、國投瑞銀,說實話看得我想哭(哭什麼哭,人家工資比你高得多啊)。國內還有一堆一個人撐起一家公募的基金經理,比如信達澳銀馮明遠、萬家基金黃興亮、銀河基金鄭巍山等等,實在是沒辦法了。更多的小公司,連一個撐場的基金經理都沒有,日子更難。

即便是大公司,對於新人基金經理的考核也在嚴苛化,有一家上海的公募私下說,基金經理業績連續兩個季度在後三分之一,就要下課。你們想一想曹名長的三年期封閉產品,曾經兩年半了還虧8%,排名倒數很久了,如果不是因為他是老將、堅持風格不漂移,換個年輕的基金經理能抗住這種壓力嗎?年輕一代基金經理中,敢於做價值/週期風格的寥寥無幾了(garp策略其實也是偽價值,說白了還是成長策略)。

再說長信基金,很慚愧我從業幾年都沒怎麼聽過這家公司,後來查了下這家公司其實規模排名並不是很低,而且很慚愧我之前也不知道這位投研副總。如果品宣能抓住這次機會做一波營銷,其實是很划算的,雖然有點low,但是省下來的是真金白金。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中小公司的經費是真的有限,光媒體這一塊,投放軟文要錢吧?逢年過節請媒體老師吃飯維護關係要錢吧?跟風做直播得花錢吧?滅負面更要花錢吧?

關鍵是大部分中小公司花了錢也沒做出什麼名堂。

現在自媒體那麼多,人家隨便搞你一篇負面,你(的領導)就受不了了。

中小公司在發展方面的困境有很多,核心是投研能力的問題,但你沒辦法要求每個中小公司都有傅鵬博陳光明這種大佬。中國的公募其實已經嚴重過剩了,頭部化的趨勢還會繼續,看看今年7月份人家單隻基金募集金額頂某些小公司整體規模了,腰部和尾部玩家拿什麼跟頭部玩呢?

諾安上完熱搜又迎大跌,梳理一下長信基金副總質疑同行事件

一介民工,胡言亂語。

如有冒犯,請兩家公司多多包涵民工。

最後,祝買了諾安成長混合的朋友們都能回本,實在受不了的話回本了就賣了,以後再也別碰了,這玩意兒可能真的不適合你。

(基金有風險,不作為投資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