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古就是一厢情愿的多

不写爱情,我写的是倾慕。迷茫时期的少男少女们可以绕行了。

一堆人因为偶然机会聚在一起,有的人自然成为核心,可能因为他风趣,他有名气,他有钱或者有权。自古都如此,没有例外,当然长得好看也是一大优势。

还有一些人聚在一起,另外一些人聚在一起,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自然靠天性寻求与自己气场合得来的人,所以人们很难跳出自己的圈子,就是这个道理。唐代盛产大诗人,现在我们看他们的成就难分伯仲,但是在当时可能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喜欢自古就是一厢情愿的多


李白就是那个聚会中的核心人物,一是因为他的才情,二是因为他的知名度高。人们都喜欢与乐观潇洒的人一起,他自带光芒,让周围的人倾慕不已。其中一个超级迷弟就是杜甫。

李白与杜甫

李白大杜甫11岁,忘年交中这不算差的远的,重点是他们相遇之时李白知名度高,而杜甫藉藉无名。后人除了赞美这两位杰出诗人的才情之外,也在挖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是心心相惜?最后得出他们的关系基本就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杜甫在很多诗篇中提到对李白的倾慕,李白却没有回复一首诗。

喜欢自古就是一厢情愿的多


他们与高适曾经游山玩水,过了一段自在的生活,后来为了仕途,三人走向不同的道路,跟了不同的集团,最后高适在边塞回来后获得高升,是混得比较好的人,但是也再没有更多的交集。

孟浩然与李白

孟浩然大李白12岁。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孟浩然与王维是田园派诗人,他们是至交,但是李白却只喜欢孟浩然。孟浩然在襄阳出生,这里是汉阴丈人到庞德公隐居之所,可能孟浩然骨子里就有隐居的基因。此时仕途也不顺畅,索性去鹿门隐居吧。在他的诗句中没有对仕途的抱怨,没有怀才不遇,偶尔有对朝廷的关心也是淡淡带过。这可能就是李白迷孟浩然的地方吧。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去世了,李白很悲伤,他一生为孟浩然写过五首诗,然而后者从未回过一首。

杜牧与李商隐

喜欢自古就是一厢情愿的多


杜牧大李商隐10岁。他们的问题不是年龄,是家世与政见不同。杜牧出身不凡,爷爷是宰相,虽然自己没有封侯拜相,但是自己堂兄混得不错,还是驸马爷。而李商隐出身寒门,一生夹在党派之争中,官职一直低微。他曾经写过两首诗给杜牧《杜司勋》《赠司勋杜十三员外》,但杜牧并没有回复一言半语。

总结一下,作为晚辈,我们经常会佩服自己的偶像,前辈,看到他们耀眼的光芒,不吝啬自己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我们在羡慕之余就是多多努力,你看,不知道哪一天你们就会并列在一起出现了。站在同一个 高度……被后人仰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