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轉業,一張試卷竟能決定事業編還是企業編,為什麼?

士官轉業安置工作的時候要不要進行文化考試?目前全國範圍內並沒有統一,像山東、河北等地不需要文化課考試,只量化檔案分數;廣東、浙江等地則需要文化課考試,加上檔案量化分數後為個人的總成績。

士官轉業,一張試卷竟能決定事業編還是企業編,為什麼?


“本來想著當兵後就不需要參加各種考試了,沒想到轉業回來安置工作時還要考試,而且分數的高低和工作單位有很大關係”,家住浙江服役16年轉業的四級軍士長孫坤這樣說道。而孫坤的山東籍同年兵李文則不擔憂文化考試,因為山東在安置工作時只量化服役期間表現,也就是隻看檔案分數。

士官轉業,一張試卷竟能決定事業編還是企業編,為什麼?


浙江的孫坤服役期間表現量化分數為軍齡分52分,表彰獎勵分數為兩個三等功和6個嘉獎,總共加23分,總分數為75分。山東籍李文的服役期間表現量化分數為軍齡分52分,表彰獎勵分數為一個三等功和4個嘉獎,總共加12分,總分數為64分。浙江的孫坤檔案分為75分,山東的李文檔案分為64分,單從分數上看,浙江的孫坤比山東的李文多了11分,安置的應該比李文好。但是倆人安置完一通電話後都很震驚,山東的李文安置到交通局下屬事業單位,浙江的孫坤並沒有安置到事業單位,只安置到國企鐵路系統。

士官轉業,一張試卷竟能決定事業編還是企業編,為什麼?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兩個不同地方的戰友合計了半天,檔案量化分數都沒問題,最後終於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原來山東在安置考試時只量化服役期間表現分數,不進行文化科目考試。而浙江不僅要量化服役期間表現分數,還要進行文化科目考試,兩者的總成績才是個人安置的最終成績。浙江孫坤的檔案量化分數為75分,山東的李文說75分在當地的排名在前十,能夠選個好的事業單位。但是因為在浙江,所以孫坤的75分只是一部分,文化課考試還要佔另一部分。而孫坤正是在文化科目考試中被別人反超了分數,所以不能選事業單位,只能選國企鐵路系統。

士官轉業,一張試卷竟能決定事業編還是企業編,為什麼?


同樣是在浙江,因為文化考試的原因,劉同也丟掉了檔案量化的優勢,敗給了文化考試上佔優勢的王峰。

劉同和王峰是在同一個部隊服役的同年兵,兩人服役12年同年轉業。劉同的服役期間表現量化分數為軍齡分36分,加一個三等功10分,加6個嘉獎3分,總分為49分。王峰的服役期間表現量化分數為軍齡分36分,加4個嘉獎2分,總分為38分。從分數上看劉同比王峰多出來11分,安置的應該比王峰好,可是在經過文化科目考試後,兩人的成績發生了變化,劉同的文化科目考試只考了62分,而王峰的文化科目考試卻考了92分,二者相差了30分。按照文化課佔比40%,檔案量化佔比60%的比例計算,王峰的總成績為59.6分,劉同的總成績為54.2分。雖然劉同的檔案量化分數比王峰多11分,但是文化考試分數卻比王峰少30分,所以最終結果是王峰比劉同的總分多出來5.4分。而當年最後一個事業單位正是被王峰選走,可以說劉同擁有服役期間的優勢,但卻敗給了王峰的文化科目考試的優勢。

士官轉業,一張試卷竟能決定事業編還是企業編,為什麼?


所以說在不進行文化科目考試的地方,轉業士官在部隊服役期間的表現量化分數就是最終成績,在進行文化科目考試的地方,服役期間的表現量化分數則只是一部分,最終成績要結合文化科目考試才能確定,這其中就增加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一個選擇題,一個填空題就能決定是事業編還是企業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