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速讀

文⊙張揚捷

比利時

古老掛毯以手工精細聞名

掛毯可謂世上最古老的織物之一,早在公元前300年,已有掛毯的存在。曾經,吊掛在城堡石牆上的掛毯是權力與地位之象徵。不同時期的掛毯會根據不同主題構圖,例如15世紀非常流行萬花圖,16世紀則以狩獵最為普遍。

比利時掛毯據悉從中世紀開始蜚聲遐邇,該國最著名的掛毯品牌是首都布魯塞爾以北城市梅赫倫(Mechelen)推出的The Royal Manufacturers De Wit。這個品牌創建於1889年,除了是掛毯生產商,也是掛毯業各個環節的引領者和真正行家。這裡出產的掛毯以其精美構圖、精細手工聞名,其掛毯收藏堪稱世界頂級,屬下師傅的功夫和巧手也是獨一無二的。

黎巴嫩

香皂廠變身橄欖皂博物館

世界上最早生產香皂的國家據說是黎巴嫩。17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期間,隨著當時土耳其浴在當地盛行,傳統橄欖皂工藝得以廣泛發展。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Sidon)是橄欖皂加工基地之一,市內一香皂廠在奧迪銀行(Bank Audi)贊助下改造成香皂博物館(Soap Museum)。遊客在博物館內不僅能看到各類橄欖皂,也能觀賞橄欖皂傳統制作工具和作坊遺址。

日本

淺草神社舉行三社祭遊行

本月13日,日本東京臺東區著名寺廟淺草神社(Sensō-ji)舉行盛大的三社祭(Sanja Matsuri),人們身著江戶時代傳統服裝,抬著1000公斤重的“神輿”(mikoshi,即神轎)參加三社祭大遊行。

三社祭是淺草神社最重要的祭祀活動,也是東京最大型的傳統抬神轎慶典,始於大約700年前的鎌倉時代,被稱為江戶(東京舊名)三大祭祀之一。信徒抬著大大小小的神轎聚集神社後,便開始走街串巷遊行。途中,可以看到神轎劇烈晃動,這表示“坐”在神轎裡的神靈神力高升。

遊行隊伍中的花車造型別出心裁的歌舞藝人,是神轎及抬轎者以外的另一看點。

法國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修繕中

位於法國西部瀕臨大西洋的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是該國著名古蹟,也是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朝聖地。

聖米歇爾山聳立在芒什省(Manche)一座小島上,小島所在的聖馬洛海灣(Gulf of Saint-Malo)是一片灘塗,潮汐日以繼夜將沉積物衝上岸,漸漸形成這座孤島。孤島只有在退潮時才浮出海面,頗具神秘色彩。

今年1月,山上的修道院開始修繕工程,耗資200萬歐元(310萬新元)的修繕項目由法國國家古蹟中心承辦,預計將於11月中旬竣工。屆時,信徒和遊客將能再次欣賞這13世紀歌德式修道院的風采。目前因修繕工作,修道院三分之一回廊暫不對外開放。

中國

盲人曲藝隊成員青黃不接

一根盲杖、一把二胡、一曲道情;進村下鄉,行走萬里;演繹民間故事,宣傳國家政策;給農民群眾帶去歡樂,收穫人生精彩。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盲人曲藝隊成立於1952年,他們演出的“上高道情”是流傳於上高縣等贛西地區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深受農村觀眾喜愛。2008年,“上高道情”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往的盲人曲藝隊員一年有200多天在鄉下演出,人還沒到村口,村子裡就放鞭炮迎接——65歲的曲藝隊隊長陳鎖生回憶輝煌往事,深有感慨。雖然當地政府一直扶助盲人曲藝隊,但由於市場原因,曲藝隊已處在青黃不接之階段。陳鎖生憂心地說:“幾個老夥計都60多了,學道情,收入低,太辛苦。”培養新人不易,曲藝隊的未來更是不明。

聯合早報速讀

比利時著名掛毯品牌The Royal Manufacturers De Wit創建於1889年,屬下師傅製作掛毯的功夫獨一無二。(法新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