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今天(15日)完成籤,因RCEP的15國間將進一步互相開放市場,恐難避免對臺灣與各國或地區經貿關係,甚至執行新南向政策造成一定影響。此外,廠商勢必更加快至東南亞投資腳步,進而帶動新一波投資熱潮。

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撰文提到,亞細安(指東盟,ASEAN)目前已與中國大陸、日、韓、紐、澳、印度、香港簽署及實施“亞細安加一”FTA(自貿協議)。其中,亞細安與中國大陸的亞細安加一FTA於2005年生效,升級版談判已於2016年生效,目前除少部分產品外,雙邊推動全面自由化。亞細安-日本FTA則於2008年生效,零關稅覆蓋率約為93%。亞細安-韓國FTA於2009年生效,零關稅覆蓋率約為97%。

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徐遵慈認為,未來在RCEP生效後,除中國大陸、日、韓與亞細安自由化將深化外,中國大陸-日本、日韓間也將互相開放市場。除降稅外,因RCEP將採用區域內單一原產地規定,將可望有效整合區域內供應鏈。

RCEP也將促進服務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改善自然人移動限制、消除或調和產品標準、檢驗檢疫等非關稅措施,並觸及電子商務交易下消費者保護等新興議題,對臺灣影響層面將既深且遠。

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目前臺灣對RCEP國家或地區出口半導體與資通訊產品等,因屬資訊科技協定(ITA)產品而享零關稅待遇,不受任何FTA影響。不過,徐遵慈說,臺灣對亞細安出口農業與食品加工產品、機械、石化、紡織原料與其他非ITA產品,則因關稅差異而已影響出口競爭力,

例如亞細安國家對進口機械產品的關稅大致介於8%至15%間,對進口自行車零組件關稅也多高達30%。

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根據臺灣研究機構研究,臺灣近年對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國家或地區機械類產品出口不論金額或成長率均落後於中國大陸、日、韓,尤其在2000年中期後中國大陸、日、韓與亞細安FTA落實降稅後更加明顯。若加上近來臺幣強勁等因素,已導致臺灣機械產品出口部分亞細安國家備感艱辛。

RCEP影響甚巨,臺灣相關機關應針對RCEP對臺灣整體經濟、貿易、投資等層面的影響,以及不同產業別的衝擊與機會,進行質性與量性的影響評估。由於臺灣短期內加入RCEP的機會不大,加上美國-中國大陸貿易戰已造成東南亞國家的地位大幅上升,尤其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等國重要性水漲船高,因此未來廠商勢必更加快至東南亞投資腳步,進而帶動新一波投資熱潮。

針對於RCEP正式簽署,民進黨當局刻意淡化,臺“經濟部長”王美花、“政務委員”鄧振中等蔡當局官員都認為對臺經貿影響不大,但國民黨不依不饒,甚至就此事和民進黨當局互相指責。

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綜合《聯合報》等臺媒15日報道,國民黨痛批民進黨當局只想抓住美國,忽略“雙軌區域經濟合作建制”(雙軌指的是RCEP和TPP)的競合,從而導致臺灣變成亞太地區的“經濟邊緣人”。民進黨方面也不甘示弱,將錯失加入RCEP機會的鍋甩給國民黨,抨擊國民黨“不知反省”、“一味卸責”。

無論國民黨當局和民進黨當局如何互相指責,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即臺灣的問題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兩岸關係是其中的最大關鍵;臺灣以外貿為本。當區域內其他主要的貿易伙伴,彼此之間都降低關稅、解除貿易障礙,臺灣卻被排除,將如何繼續推動貿易?產業及工作機會是否會進一步外流?這才是民進黨當局應該思考的問題。

↑↑↑

京彩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