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期望的投資結果,源於正確理性邏輯思維所形成的新思想

結構洞觀點:近日央行發佈了2020年4月份數據,依據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209.3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1%,已經連續2個月增速在兩位數以上,並且很大概率今年都將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水平。記得在2019年10月份的時候,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M2數據為194.56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從去年11月到今年的4月這6個月期間,M2增加了14.79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平均每個月增加2.465萬億人民幣的貨幣發行量,表明中國疫情以來央行顯然跟隨美國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大貨幣發行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與此同時,據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3日電和FT中文網13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娃表示,自上月預測以來,全球經濟前景已進一步惡化,IMF上月預測受新冠病毒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將遭受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打擊,因此

IMF將於下月公佈對全球經濟預測會向下修正,以反映疫情在最近幾周進一步蔓延,加劇經濟影響這一事實。她表示自危機爆發以來,多虧了各國政府和央行增加了財政支出和貨幣發行量規模,使得市場流動性才得以明顯改善,這不僅幫助了各國自己,還幫助了全球其它地區度過當前艱難時期,目前各國已宣佈總計超過8.7萬億美元的財政支持措施,並補充說,IMF向成員國傳達的信息是,“儘可能多的支出,然後再增加一些”這一切跡象都在顯示,利率下行,貨幣超發甚至氾濫和市場流動性將持續充裕的趨勢將不可逆轉,當然也必將會引發很多人尤其是富人或投資人對持有貨幣貶值的擔憂。

投資人期望的投資結果,源於正確理性邏輯思維所形成的新思想

不過相較於M2,我相信金融投資尤其是創投市場中從事創投的投資人們,應該更關心M1這個指標,M1代表的是現金和活期存款,是體現貨幣市場流動性和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指標。M1增加,意味著市場中可直接用於消費和投資的資金增多,代表市場信心增強,經濟活躍度上升,反之M1較少,則說明金融資本市場投資人信心下降,投資的意願和活躍度降低。但是如果M1增速小於M2,表明企業和居民存款更願意存定存,大家將資金停滯存留在各自的銀行賬戶裡,錢沒有被高速流轉起來,貨幣乘數降低,實體經濟趨於艱難,整個經濟運行趨勢下行。現在中國的真實情形是,雖然M1自身增速也在擴大,可環比增速比M2環比增速低0.5%,這說明貨幣放水的增量發行速度在增加,而消費和投資增速卻沒能跟上,大家尤其是社會中的富人們拿著錢躺在口袋裡的更多些,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消費和投資的熱情都不高。這就似乎引出了一個矛盾,市場需要錢流動起來,國家央行也即時大力度的向市場注入了流動性,不斷髮行了大量的貨幣供給增量,可是市場的企業和個人等主體,卻拿到錢不願意配合政府,滿足政府刺激經濟發展的意願,普遍不是想著怎麼花錢和投資掙錢,花更多的錢,掙更多的錢,反而在想著怎麼存錢,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存更多的錢,花更少的錢,完全不配合政府的意願和給政府面子,當然還會想辦法如何保值。

現在的現實結果是,政府和央行錢給了市場,可市場貨幣週轉效率卻反而降低了,怎麼辦呢?我想政府和央行為了達到宏觀經濟預期增長設定目標的目的,唯一併且是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只能向市場繼續不斷的投放貨幣,加大貨幣投放的力度和節奏,直至能達到預期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為止”,讓市場中的個人和企業,在貨幣購買力下降和不斷貶值形成趨勢預期的壓力背景下(讓大家對自己留在口袋裡的錢,1萬塊錢還是不是1萬快錢產生憂慮,讓大家對財富保值更焦慮),將大家不斷增長存留在銀行裡的錢逼出來用於消費和投資,如今相信政府不這樣做,是沒有辦法將企業和個人尤其是富人的情緒很好的調動起來的,事實上當政府的意願與市場中企業和個人的意願之間相矛盾且出現博弈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博弈的結果一定是政府佔上風,更何況是全世界國家綜合治理能力最強大的中國政府,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想達到促進貨幣市場流轉的效率和兌現滿足政府設定整體宏觀經濟增長的目標,是一定能得以實現的,同時也表明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裡面,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存在以“宏觀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貨幣增發”
為主的模式特徵。

記得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就是存在的”。這句話常被中國人理解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什麼叫“合理”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看來就是“合乎情理”,而“情理”這個東西說到底就是人們對事物“存在”的一種心理感受,會出現不同的人對同樣存在的一件事物得出不同的感受和認知,沒有標準答案也十分的不靠譜,更不可能得出唯一的結果。如此理解會帶來人們行為上的混亂,不可能從當下存在的事物中與自己未來行為所期望的目標之間建立必然的聯繫,從而達到正確預知未來的目的。其實我想表達的是作為從事創投的投資人在針對上述文章所描述的客觀存在的市場經濟現象的時候,如何才能在這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與“自己的投資決策行為”之間建立起具有唯一性的必然聯繫,從而構建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正確投資決策模型呢

?這才是我今天文章想向大家表達的重要觀點。

相信多年從事投資的專業人士都有這樣一種認知,即投資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學境界”的結論,而哲學是現代所有科學的基石。因此依據哲學觀點認為“世界是由事實組成的,而不是由事物組成的”,也就是說我們人類所說的這個世界,不是由客觀的那些對象組成的,而是由主觀的那些對象組成的,哲學家們將那些由主觀化了的那些對象組成的東西叫“事實”事實是導致事物存在的那個因,所謂“實事求是”,並不是建立在客觀存在的事物基礎之上的,而是建立在那些主觀化了的對象,也就是符合理性邏輯的新思想事實基礎之上的。比如上述講到的當央行看到M1的增速小於M2增速的這個客觀存在的事物的時候,就表明市場中的企業和個人並沒有將國家應對刺激經濟發展而增發注入到市場中的錢用於消費和投資,而是將錢存入各自銀行的賬戶之中,大家都想著如何在享受無風險收益的情形下保值,政府想刺激經濟讓市場中的貨幣週轉效率提升,活躍經濟的目的並沒有實現,出現了政府與市場中企業和個人之間的意願相矛盾的問題,那麼依據哲科思想的理性邏輯,接下來政府為了兌現其刺激經濟發展,促進貨幣市場流通的週轉效率,讓企業和個人普遍將錢更多的用於投資和消費,必然未來會繼續一方面在貨幣政策上繼續加大貨幣增發注入市場的力度,讓市場中的企業和個人普遍感受到貨幣貶值和購買力下降的壓力和強化趨勢預期,同時利率下行趨勢的確立,更讓人們想輕易獲得無風險收益兌現保值增值的願望變得越來越渺茫;另一方面會在財政政策和其它政策措施上形成體系化的促進實體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擴大社會就業和創造更為寬鬆的營商市場環境,將企業和個人口袋裡的錢引入到投資和消費的政府希望看到的軌道中來;也就是說

這種存在必然性關聯的政府決策行為符合理性邏輯的“動機和思想”才是真正的“事實”,在我看來這種具有極強哲理性的理性邏輯思維的能力,才是作為投資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投資人期望的投資結果,源於正確理性邏輯思維所形成的新思想

創投尤其是從事早期創業項目(A輪之前包括種子期和天使期,A輪之後一般在創投界被界定為處於成長期的投資)投資的投資人,存在的市場商業價值就是能很好的預知所擬定投資對象的未來結果,也就是說其眼中看到的“事實”並不是已經客觀存在的“事物”這個未來結果就是當下眼中看到的事實在經過理性邏輯連續演變所形成趨勢的盡頭,即是應該為相信而存在,而不是因為存在而相信。比如在當下市場經濟環境背景下,手握大量資金的創投機構、富人或投資人們,未來必然會存在貨幣貶值和利率下行趨勢的困擾和壓力,實體經濟又雪上加霜的被疫情衝擊下,變得極其脆弱和充滿著不確定性,想保守獲得僅僅是能抗拒通脹率的資金保值目標都會變得極為困難,也就是說在面對極為複雜和信息量龐大並且氾濫成災的這個開放經濟系統的時候,那麼究竟該如何決策呢?究竟怎樣的決策才是適合自己的最佳決策呢?

我的建議是:其一、依據上述的哲科思維構建一個符合市場博弈論的投資決策系統模型,並且這個模型必需要符合“納什均衡”的原則;

記住這裡重點在於“哲科思維”四個字,就是能否隨著時代背景的新變化趨勢,形成一個屬於自己投資的“新思想”,也就是一個人能不能掌握新思想,是決定一個人心理高度和精神高度的最重要指標,這才是構建這個投資模型的前提。比如你在創投市場中屬於一個非常弱小的中小投資人,無論在資金管理規模,還是在投資實戰經驗、專業技能和智慧上都與處於頭部的那些大型優秀創投機構相距甚遠,那麼怎樣的投資決策模型才是最優的呢?並且這個投資決策模型還能幫助你實現與那些優秀大型創投機構一樣的經濟效果和投資收益呢?在我看來,就是採取徹底放棄在創投市場中尋找什麼創業項目,也不要對創業項目獨立做那些無謂的信息收集、分類、篩選、盡調和分析及判斷等工作,無需耗費這方面的投資決策成本和時間以及精力,因為這樣做對你都是毫無意義的,只需要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被認為具有廣泛市場代表性的頭部優秀創投機構的投資決策行為上,他們投資什麼創業項目,你就立即跟進投什麼創業項目,確保所投資的創業項目與他們為同一對象的策略,只有依據這樣的投資思想策略來構建你的的“投資博弈模型”,才是能將你手中的資金經濟效用發揮到極致的最佳策略。當然我這裡只是簡單做個比喻,不同的投資人都有各自的能力優勢,能結合自己的優勢形成各種不同的“新思想”,再借助市場中其它資源優勢的組合來構建符合哲科思維的投資模型才是屬於你自己最優的策略。
其二、在針對某些具體創業項目創始人的“創意和商業及技術應用創新的邏輯模式”時,一定要遵循“不是事實決定思想,而是思想決定什麼叫事實”的哲科理念;也就是說作為投資人除了自己要擁有哲科思維以外,一定還要求所擬定投資的對象,尤其是創業項目的創始人也同樣要具有哲科思維,對他們的商業思想所形成的新創意,有鑑別是否符合哲學上的科學定義的能力。其三、對擬定投資的具體創業項目,其創始人的“創意”一定要看是否符合理性的邏輯體系,因為哲學家普遍有一種觀點認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就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存在或者萬物,乃至世界,其實是我們人類的一個理性邏輯模型”,都是未來必將顯現存在的結果,因此只要發現創業項目的創始人所締造的這個完整自洽的邏輯模型系統(具體指其創意和商業及技術應用的邏輯體系),即使今天還看不見這個事實,它也是未來事實的襯托者,而如果今天能看到這個事實,它就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必將呈現出你期望的“存在”的事物結果。我想只要作為投資人能達到上述所表述的三個境界的能力水平,就能很好的面對當下的投資決策更不會感到困惑了!今天的觀點是:
投資人期望的投資結果,源於正確理性邏輯思維所形成的新思想

投資人期望的投資結果,源於正確理性邏輯思維所形成的新思想

結構洞:ktjgd888

關注每天接收我們的消息

為您推送精品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