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吉大一院回答了這幾個問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吉大一院回答了這幾個問題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重症救治醫療隊在武漢期間展開重症患者救助的同時發明創造了什麼?對救治有什麼幫助?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在2月7號抵達武漢,在武漢堅守了62天,這支醫療隊裡絕大多數是40歲以下的青年骨幹,約佔到80%左右。在面對這場疫情的時候,面對病毒毫無畏懼,在診治過程中面對一些臨床問題又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在這個過程中,快速的結合吉大一院多年來醫工結合的科研優勢,利用自己的發明創造,迅速申請專利,然後再應用到臨床當中,所以既保證重症救治的效果,又保證在重症救治的過程當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

在武漢的臨床一線,一共進行了四項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都是結合了在臨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臨床問題。

發明創造的第一個,就是多功能的防護面屏。在武漢隔離區裡醫護人員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三層帽子和兩層口罩。所以面臨一個問題,在防護區裡面醫生和醫生之間或者醫生和護士之間的溝通十分的困難,就是說,在一個醫療區裡如果想喊另外一個護士的話是沒有辦法進行的。而且醫生在查房的時候大家溝通起來也非常的困難。還有一個具體的問題,就是穿著防護服長時間的工作,會面臨一個缺氧、乏氧的問題,很多醫護不能長時間在隔離區裡面工作,結合這樣一個情況,發明了多功能的防護面屏,做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這個多功能防護面屏,把骨傳導耳機和話筒結合到防護面屏上,在防護面屏上配備了一個攝像頭,最重要的是防護面屏還攜帶了一個製氧裝置,這種製氧裝置在防護面屏裡面形成了一個高氧濃度的環境,解決了在隔離區溝通的問題,解決了視野不夠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也解決了乏氧的問題。這個多功能防護面屏目前一代產品在武漢期間的時候已經在臨床當中開始應用,這裡面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還在進行二代產品測試。

第二個發明創造是現在每天大量使用的咽拭子採集裝置,給患者進行咽拭子採集的時候,患者容易嗆咳,容易發生噴濺,這種情況下,即使戴著防護目鏡,也會給採集者帶來感染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很簡單的在原來的咽拭子上做了一個防護罩,在採集的時候,相當於用防護罩把病人的口鼻遮掩住,這樣給採集者多了一層防護,是一個非常簡單實用的發明創造。

第三個在臨床一線發明的就是一次性氣管插管防噴濺隔離巾,在武漢後期,在重症治療攻堅戰的時候,在氣管插管或者做支氣管鏡的灌洗髮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恰恰是這兩個治療措施對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是很大的。我們利用原來的手術巾增加了一個透明薄膜,裡面加了三個可操作的口,在處置者和病人之間形成了另外的一個防護的措施。所以,一次性防噴濺隔離巾用途很廣,目前還在同濟當中應用。

第四個是在隔離區發現的一個問題,是無法使用常規必須用的聽診器,在這次過程中需要用聽診器聽診患者肺部的情況,第一時間知道患者肺部氧合有沒有改善,這種情況下,無法使用正常的聽診器,就發明了一個增強型的傳染病專用聽診器。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形成真正的樣品,但是這四項發明在武漢的時候都已經申報了專利。這些發明創造對醫生來說,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在武漢期間快速的形成了產品,應用到臨床,既保證了重症治療效果,同時也最大程度降低了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這也是吉大一院重症治療團隊的特色。

援助湖北的醫療隊早期到現場遇到的情況怎麼樣?之後是怎樣找到一些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的?

吉林大學第一院重症救治醫療隊在2月初抵達武漢,2月初的時候,所有醫療隊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重症治療的設備緊缺問題;還有就是雖然是在同濟醫院,同濟醫院是國內一家著名的大醫院,但是由於大量的患者集中收治,在診治的過程中一些急診的化驗檢查回報速度都是受限的,對患者的重症救治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2月11日也就是到達的三天之內,就和醫院的後方聯繫,在後方籌集了一些便攜式的檢測設備,第一批運抵武漢,這些設備包括床旁的超聲,血氣分析儀、床旁生化儀,還有做ECMO凝血的檢測儀,還有一些醫用耗材物資,用了兩個救護車星夜兼程用兩天的時間從長春運抵了武漢,而且很快投入了使用,極大方便對重症患者檢測的需求。

2月13日,為了進一步加強重症患者的治療,又和後方聯繫,吉大一院和上海的廠家,在長春和上海同時運送了4臺呼吸機、2臺血濾機,1臺ECMO等重症治療的設備,這些設備是在給重症患者提供重症治療的時候必須的一些設備,又用了兩天的時間,把這些設備運抵到了武漢,對後期重症治療的攻堅戰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2月15日我們醫療隊又增援了4名醫生,是超聲醫生,麻醉科醫生和兩個心外科醫生,保證這些設備到達以後,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血濾機的使用、ECMO置管這些重症治療措施的有力進行,所以這也是增派四名醫生的目的,切實解決前方救治第一難題。

2月17日,因為當時的病區是後改造的,沒有一些視頻語音設備,平時醫護溝通只能依靠對講機,我們的醫生不在隔離區,在工作區的時候,無法及時觀察到患者的病情變化,這次患者病情有的時候進展非常迅速,這種情況下,隔離區和工作區之間是一個盲區。我們覺得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又從長春後方緊急調配了6臺便攜式語音視頻設備,分別放置在了隔離區、工作區和駐地賓館,實現了三方區域的互聯互通,而且很多醫生可以用手機端直接查看自己的患者當時的情形。所以,這六套視頻語音設備在武漢救治的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救治的方便,也提高了救治效率。

2月24日,危重症救治達到攻堅階段,我們醫院再次將一臺沒有開封的ECMO從長春運抵到武漢並馬上投入使用。

在武漢工作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醫院相當於分了四批次運送救治設備,用最短的時間保證了前方救治設備的充足。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救治設備、檢測設備和醫療力量十分的充足,為我們在武漢前方攻堅克難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和保障。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