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的幾大硬傷!

金庸的小說中,《射鵰英雄傳》是57年到59年成書,那時的政治背景和這個小說也沒什麼關係,不要過多牽扯!這本書是金庸的成名作,也奠定了金庸在武俠小說界的定位。這本書,基本上就是寫郭靖一個人的成長史,當然,按照慣例,主角都是要不斷被迫害的。否則,主角無法成長!這裡負責迫害主角的就是完顏康,也有叫楊康的。其實,正確的叫法是完顏康。這對異性兄弟,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這對兄弟就開始了自己不同的人生軌跡。

《射鵰英雄傳》的幾大硬傷!


我們的主角郭靖,從遇到馬鈺開始,開掛人生正式開啟。差不多在一年左右時間裡,武功達到準五絕實力!當然,在這個時間裡,他還順便西征,帶領數萬蒙古鐵騎建立了令人嚮往的功績。

從這點看,郭靖一點也不蠢。筆者也從不認為郭靖蠢!主角一路打怪升級,也恰好滿足了讀者在虛幻的空間裡的自我滿足。

《射鵰英雄傳》的幾大硬傷!


但是,這部作品真的如此完美嗎?真的就如很多評論者說的那樣,達到N大名著的水平嗎?筆者看來,還差的遠。

原因如下:

一,《射鵰英雄傳》中的人物性格臉譜化。這個可能和金庸先生的經歷有關。或者說受大環境影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流行的公案評書,俠義評書。這些書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不近女色,為國為民的大英雄。這些英雄往往依託於某些傳說中的青天人物!金庸在創作書中人物時,或多或少的繼承了這些東西。《射鵰英雄傳》中,包括五絕在內的的很多人物,都是臉譜化的。也就是說,和以前的俠義評書相比,金庸先生並未做多少改變。《射鵰英雄傳》中最重要的女主角黃蓉,完全是一個最標準的傳統女子。幾乎所有人物,都是有病的。不是單親,就是缺愛,要不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患者。就是這麼一群病態的人,你指望他去救國救民嗎?

二,這本書,不單單是這本書,金庸的所有作品在語言風格上,都是散發著腐臭半白話文,也是和那些俠義小說一脈相承的。這種語言風格,和金庸先生的教育有關,我們不能強求。

三,小說的精神內涵自始至終沒有脫離忠君愛國的傳統思想,和前人相比,沒有進步。包括五絕之一的黃藥師,也沒有脫離忠君愛國的思想範疇。這一點,很符合普通民眾的想法!在虛構的精神世界,民眾繼續麻醉自己。這個不是精神食糧,有點像精神鴉片。如果你有時間,仔細研讀《三個火槍手》等西方名著,就知道差距在哪裡了。篇幅關係,不多介紹。

四,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暴力描寫。作為武俠小說,血腥暴力是吸引讀者眼球的手段之一,金庸先生也不能免俗。如果你有機會看看最初連載的《射鵰英雄傳》,你就知道有多血腥暴力了。裡面的人物見面永遠就是打架,明明可以說清楚的事情偏偏不說清楚,而是要用武力解決。有人說武俠小說就是"拳頭+枕頭",評論也比較中肯。

以上這幾點,也和金庸先生創作這部小說的原因有關係。他沒有想開創什麼時代,他只想迎合讀者,吸引讀者。這是營銷!總體看,這本書只是寫忠臣孝子,寫家國情懷的普通小說而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小說,這個和金庸先生的經歷有關係!如果你再讀金庸先生後期的小說,思想內涵就和《射鵰英雄傳》大不一樣了。

《射鵰英雄傳》的幾大硬傷!


綜上所述,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有以上幾點硬傷,充其量就是一部升級版的俠義小說而已,根本算不上什麼名著!也許有人會問,既然算不上名著,為什麼賣的異常火爆呢?筆者是職業經理人,這完全是營銷的結果。營銷的本質是衝突,小說也不例外。金庸先生的文學功底絕不是那些創作俠義評書的說書藝人可以比擬的。所以,金庸先生小說的成功絕非偶然。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