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的文学家、诗人这些是自学成才而不是培养出来的?

飞龙在天9783


这个问题我乐意和题主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先说一下文学家和诗人,社会上为什么没有专门的培训班、或走格式化的程序,而又有那么多的名作、大家?这得从文学的根源说起,艺术虽高于生活,但却来源于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好的生活作品犹如一股清流,能给人一种跨越时空、空灵剔透的美感;要么美到悲切,要么喜出泪花,要么令人深思,要么令人激昂,究其因是因为好的文学作品将灵魂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或是将触角直接伸向大自然的腹地,用当下的话说叫“接地气”。

我们知道四大古典的诞生都有其社会的根源,都与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密不可分。又比如柳青的《创业史》、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余华的《活着》等等,好的作品出现也并非偶然,它们也代表了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声音。当然,现在的好作品已经不多了,因为在一个节奏感很强的社会里想出几部伟大的作品恐已是廖若晨星,可望而不可及了。

记得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时候给他的高徒汪曾祺说过,大学里不培养作家;而且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说我要当科学家、工程师,而没听谁说,不行,我要学个作家、学个诗人!这就告诉我们,文学不同于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格式,没有套路,完全是兴趣使然或是说时代的产物亦可。当然,随着网络的冲击,现在的文学已经出现了套路,不得不说这是文学之悲哀!试想,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作品还能叫作品吗,顶多是翻版或抄袭。不得不说,能当文学家和诗人的必须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至少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否则作品即使一时光鲜,也将是成为无源之水,难以常青。这就是文学及诗人为什么可以自己出人才而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原因。

至于题主提到文学不可培养,而科技人才是可以培养一说,笔者也不完全苟同;辩证地说,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诺贝尔研究诈药、陈景润研究数学,他们最初好像也没有上什么培训班。只能说兴趣与爱好加之后天的勤奋让他们最终叩开了科学殿堂的大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样,个人认为,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若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兴趣是首要的,其次是付出个人的努力,如此才有可能早一天进入自己的自由王国。

我的观点不知是否赞同,欢迎留言讨论。


用户义薄云天


为什么很多的文学家诗人这些是自学成才,而不是培养出来的?

学文学以及做一位成功的诗人,也是要有文化底蕴的。有了文化底蕴之后,再通过认真的自学也都可以成才,可以写小说,成为作家、文学家、评论家……

当然,因为理工科这门学科是比较科学、抽象以及周密的。就来不得半点的差错。

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须知道理工科这门学科是经过前人的不断的经验总结,科研成果以及论文论证等等过程而不断发展总结而成的。所以就象题主论述的一样,要想在理工科成才或者成为科学家,就一定要到牛逼的大学学习或者出国找牛逼的学府、找牛逼的博导去留学学习,来不得半点的差错,这就是主要原因了。

鲁迅先生之前他虽然是学医的,在学医的过程里,他也具备多年的文化以及文字功底基础的。所以,在他这个年代,他认为救国比救人更重要,因此,他转到那文学中来,可以随心所欲,心潮澎湃的发表他内在的一种强烈愿望,呼吁国人要崛起,要觉悟,把他所看到的不堪的、丑陋的现状写出来,唤起老百姓的觉醒,鲁迅先生是20世纪的主要作者,毛泽东主席说:他是当代的作家、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是中国革命文化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先生是现代小说、白话文以及当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只要他所讲的文学内容符合老百姓和国人的胃口的,他就起到了一种感召力,就可以唤醒人们的觉醒,所以他的著作学说是被当代人认同的,成为当代的一名文学大家他当之无愧。

亲爱的读者,不知道我讲的是否正确,继续欢迎你们光临评论区发表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吧。

  • 谢谢。

彩霞对联诗词集


文学家,诗人自学成才的多多。

他们的-个共同特征就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深有生活体会,广有与世之鉴。有感受,有奋起,有招示,有启发,还有个人情感等等。在写作中,对生活素材反复提炼,对语句和故事情节,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行成。

包括有许许多多古今作家,文学家和诗人,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样的文学家,诗人靠培养是培养不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