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狀態,怎麼破?

昨天客戶跟我說,她在一家公司已經工作了10年,現在每天去上班都很麻木,手上的事情沒有什麼挑戰性,工作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她問我:“如果人有更年期,那我這個狀態是不是就是工作中的‘更年期’?”

分析完她的情況後發現,其實她正處於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平臺期”。

這是一個在本質上沒有什麼進步,每天的工作內容日復一復,沒有挑戰性,職業趣味性也低,停滯不前的時期。

她一聽“平臺期”三個字,有點緊張。“怎麼辦?再往下發展下去會不會更糟?”

的確,如果按照規律往下發展,她可能進入到下一個看起來更糟糕的“倒退期”,甚至跌入“危機期”。

但我告訴她,雖然你目前的工作狀態不太佳,但每一個時期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平臺期”也是有價值的,關鍵看你怎麼面對。你會對自己痛苦的工作狀態負責,並進行專業的職業諮詢,恰恰說明有機會對看起來不太好的“平臺期”扭轉乾坤,找到方向。

她有些不解。

其實,在“平臺期”的人,一般來說沒有太大的工作任務壓力,工作雖然沒有激情了,但工作內容也算得心應手,這正是重新認識自己,調整發展方向,並補充新的知識、能力的好機會。

很多職場中成功轉型的人士,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為自己轉型做預備的。

我們的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進入到一些不理想的階段。你要做的是預期自己下一個職業時期,從而做好相應的準備。

從大週期上看,一個人的職業週期可分為四個階段:

1、職業生涯早期 20——30歲 探索期 主要任務是學習、瞭解、鍛鍊

2、職業生涯中前期 30——40歲 成長期 主要任務增長才幹,培養核心競爭力,找到最佳貢獻區

3、職業生涯中後期 40——55歲 成熟期 主要任務是創新發展,創造輝煌

4、職業生涯後期 55——65歲 收穫期 主要任務是教授經驗,再續價值

而從細分來說,職業生涯發展可分為14個階段:

1、進入期 對未來富有美好憧憬

2、探索期 讓自己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進行碰撞

3、適應期 逐漸熟悉工作環境、工作內容,逐漸理解組織運轉模式和客戶的需求

4、發展期 在工作中增長知識、觀念、經驗、能力、心理素質、職業美譽度

5、階段性成功期 工作成果、榮譽、職稱、升職紛至沓來

6、瓶頸期 清楚自己有能力、有願望、有機會,但不知自己為什麼就卡在了這裡

7、平臺期 停滯不前、工作沒有激情、沮喪

8、倒退期 感覺情況不如從前

9、危機期 對發展前景擔憂,對保住現有工作收入感到焦慮

10、反思期 苦苦思索,分析自己在工作發展中遇到的挫折

11、重振期 進行重大調整,這往往從心理調整和準備開始

12、突破期 感覺到柳暗花明

13、轉型期 從實際上轉換到新的賽道

14、退出期

這些階段不是一定按順序發生的,只要你提前準備,一些不如意的階段是可以避免和轉化的。

當然,退出期也分了5種情況,像馬雲那樣的退出,是功成名就後的成功退出;

一些女性懷孕後當全職媽媽是一種臨時退出;

如果受到處分是意外退出;

到了退休年齡則是自然退出;

而還有一些人沒有特殊的現實原因,只是碌碌無為,不得不鬱悶地退出,叫平庸退出。

現在的你處在哪個時期?目前你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你希望自己進入哪一個時期?你準備怎麼做?

綜上,我們的職業發展之旅是不斷變化的,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糟,主動權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裡,通過自我情況和外部環境的分析,結合專業人士的支持,每個人有意願的人都可以走出一條錦繡繁華的職業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