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推出國內首隻定期可贖回基金

中證網訊(記者 張煥昀)近日,首隻採用“開放申購、定期開放贖回”運作方式的公募基金產品——博時健康成長主題雙週定期可贖回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正式獲批,這是中國基金行業產品創新的積極嘗試。

海外市場已存在與定期可贖回基金類似的產品形式,即間隔基金(Interval Fund)。在國內,定期可贖回產品已經在銀行理財和券商資管產品已有試點經驗,也得到了投資人的認可。

博時基金表示,推出全市場首隻定期可贖回公募基金,主要目的是致力於從三個方面改善投資者的投資者體驗:

首先,努力打破“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怪圈,幫助投資者實現更大的投資收益,促進長期投資。中國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行業累計分紅1.71萬億元,其中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8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2%,超出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個百分點。但是許多基金投資者的盈利體驗卻大相徑庭,一個重要原因是源於“追漲殺跌”的跟風操作,快進快出、短線操作。定期可贖回基金通過適當控制贖回窗口,拉長持有時間,力爭幫助投資者獲取公募基金的長期投資收益,形成賺錢效應,從而走出長期以來形成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怪圈。

其次,降低投資者持有基金的費用開支。減少非理性交易頻次,必然帶來申購費、贖回費等成本的下降,降低投資者持有基金的費用。

此外,有助於在極端市場情況下減少投資者的不理性申購贖回行為,改善投資體驗,穩定金融市場。Wind數據顯示,近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股票市場出現大幅下跌,上證指數下跌7.72%,但是隨後幾個交易日大幅反彈超過4%。許多投資者在第一天恐慌性贖回,也失去了隨後市場反彈的盈利機會。博時定期可贖回基金通過兩週開放一次贖回,有助於幫助投資者避免短期恐慌交易行為,也能兼顧流動性管理需求,從而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同時,公募基金不必為應付客戶鉅額贖回而出售基金資產,有助於降低資本市場波動。

博時健康成長主題雙週定期可贖回混合基金主打“開放申購、定期開放贖回”,意即雖然產品定性為開放式基金,但只能在可贖回日贖回基金份額,投資者需要在購買時瞭解產品特點,仔細閱讀基金合同,結合自身的投資需求和流動性要求配置申購。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7月13日,是目前我國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博時基金公司共管理199只開放式基金,並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委託管理部分社保基金,以及多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及特定專戶,管理資產總規模逾1萬億元人民幣,累計分紅逾1206億元人民幣。博時基金擁有完整的產品線佈局,產品涵蓋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QDII型等主流基金品種,覆蓋了從公募到非公募、從股票投資到固定收益投資、從低風險到高風險、從主動管理到被動管理、從國內到海外等不同基金產品類型,服務客戶總數量超過9900萬人(截至2019年12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