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硕士丁元英:36岁赚2个亿,主动“失业”,造扶贫神话

经济学硕士丁元英:36岁赚2个亿,主动“失业”,造扶贫神话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出场时已36岁。他19岁考入清华大学,后留学柏林洪堡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

为获永久居留权,丁元英在柏林潜了8年。随后,丁元英成立私募基金,不到1年的时间,从股市卷走2个亿。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丁元英最终却私自解散私募基金,他可谓是选择了主动“失业”,甚至不惜资金被冻结3年。

因缘际会之下,丁元英来到古城,遇到芮小丹。在芮小丹的请求下,施行了一套精准扶贫。结果,以弱势文化为代表的王庙村农民生产出来的音响,出人意料地打败了音响行业龙头乐圣公司的产品,可谓是一个扶贫神话。这让常人难以理解,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从丁元英身上学些什么?

鬼才

经济学硕士丁元英:36岁赚2个亿,主动“失业”,造扶贫神话

经济学硕士丁元英:36岁赚2个亿,主动“失业”,造扶贫神话

伯爵公司情报部门把丁元英称为鬼才:

丁元英,先后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通达证券公司、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此人在1994年6月创办私募基金,据业内人士估计,私募基金受托资本最少超过2亿人民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股市至少卷走2个亿。此人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也没什么名气,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评价――鬼才。

从表面上来看,丁元英就是一名普通的经济学硕士。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他的厉害就体现了出来。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下:

01

丁元英帮助欧阳雪指定了一只股票,最终股票赚了70多万,谈及炒股票的方法,丁元英说:

香港回归是政治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至少近期不是经济问题。十五大是要解决政治、经济的基本策略问题,国有资产重组、债权变股权这些改革举措已经势在必行,这里面既有政治经济学,也有市场经济学,既要为改革开出一条道,又要分解改革的阵痛,这时的股市真真假假、大起大落。在这种背景下,你既得盯住庄家的黑手,也得盯住衙门的快刀,你得在狼嘴里有肉的时候下筷子,还得在衙门拔刀之前抽身。

从股票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经济学硕士的丁元英,深谙政治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学,并且活学活用,他的这番话,简直是把“商场如战场”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学他的是,要把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不要读死书、死读书。我们相信,现在的经济学硕士一定是一抓一大把,博士都已经很普遍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得了解最先进的知识,知晓最新的讯息,掌握最好的技术,保持最好的状态。

02

丁元英帮助韩楚风争夺总裁职位时,给他出的主意是“不争之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事退后一步让条道儿请两个副总裁先过去,可能胜算要多一些。你办事老总裁放心,但董事局不一定放心。董事局关心的不是老总裁的遗嘱,而是利润。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资历问题,对你也是一个潜在的障碍。退一步,让两个副总裁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让他们去内耗,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企业必然会蒙受损失,此消彼长,有个比较。当董事局看清楚谁是争权的、谁是干事的,自然就众望所归了,你才有可能树立真正的权威。否则,你一登上拳台就会促使他们先结成联盟,你很可能是第一个牺牲品。但不是没有失算的可能。只是事关重大,我担不起这个闪失。

从不争之争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丁元英运用了道家的方法。儒释道的大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但是还是过不好自己的这一生。现实生活中,要做到“退一步”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难,因为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婪、恐惧、嫉妒。面对一个总裁位置,谁不贪婪?谁不会患得患失?谁不会嫉妒?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学习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理解吸收解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真正做到“知识就是力量”,真正做到知识的实践性。

精准扶贫

经济学硕士丁元英:36岁赚2个亿,主动“失业”,造扶贫神话

丁元英帮助芮小丹打败了王明阳脑子里面的那个“主”,芮小丹也觉得不可思议,很多概念都是她所不能够理解的。所以就给丁元英出了一个“终极难题”:在王庙村,造一个扶贫神话。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丁元英施行了一套精准扶贫。按照这套方法,关键之处,其实主要还是在于农民自己。丁元英说:

农户生产,农民得从吃饭睡觉的房子里挤地方,得呼吸油漆的有毒气体和立铣、打磨的有害粉尘,得听各种生产噪音。这里有劳动时间问题,有使用童工和老年工的问题,有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农户能拼什么?拼的就是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干不是人干的活儿,拼的就是不是人。

最后,在法庭上,吴志明的话其实也是这种观点:

你这人咋说话呢,农民种地算不算生产?农村哪家的孩子不到地里干活儿?我咋从来没见有人管过,那就不是使用童工了?都别说那好听的,俺村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能有个活儿干就不错了。城里咋啦?到城里就能跟城里人一样了?还不是照样干最脏最苦的活儿,到头来连工钱都不给,还不如俺现在这样呢。俺就信丁哥说的那句话,别把自己太当人了,吃人家吃不了的苦,受人家受不了的罪,做人家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除了这,再说啥都是假的。

从这个故事,我们其实要向王庙村的农民学习吃苦耐劳、勤奋坚持的精神。王庙村的农民缺的是市场经济的概念,缺的是知识。我们作为一群掌握知识的人,如果不吃苦耐劳、不勤奋坚持,肯定是不能够有一番收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