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而到了大唐,一个有开放包容之心,有持久生命力的文明之邦,将同样奠定国之强大的人心气度、自由意志和兼容并蓄(葛承雍《大唐之国》语),也“渲染”到对一个节令的浓墨重彩。参与上元佳节的社会人群众多,从一般百姓到王公大臣,从文人雅士到平民侍女,从大唐子民到四方夷狄,皇帝的热情参与,更是“与民同乐”,举国上下一同欢庆这个每年一度的盛世狂欢。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的上元花灯夜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上元节,国之节,法定假期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既为福辰,少不了要有庆祝,更要放假。从早期以祭祀为主的地方性节日,到隋、唐、宋以来的国家法定节日,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变化。《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在唐玄宗时期,明确规定了元宵节为法定假日,在《唐六典》卷二“吏部郎中、员外郎”条对此有所记录,规定正月十五是一天假期。敦煌藏经洞文书P.2504为《天宝令式表》残卷,收录了唐开元廿八年三月九日《假宁令》的条文,与《唐六典》一致,也规定了上元节为一天假期。藏经洞文书S.6537v《大唐新定吉凶书仪》,则记录了三元日的假期情况,写道“右件上中准令格各休假三日,下元日,休假一日。”这说明天宝三载(744)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都燃灯放假,后来修订为正式法律形式。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敦煌藏经洞P.2504文书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唐代的皇帝格外钟情于元宵节,中宗、睿宗和玄宗都是其中代表。《大唐新语》如此记载:

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味道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利贞曰:“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熳唯愁晓,周旋不问家。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液曰:“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正可怜。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花灯不夜城,皇帝也亲民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乡镇,处处张挂彩灯,满城的火树银花。平时长安城有严格的宵禁,元宵节前后三天,金吾不禁,所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街巷,通宵达旦观赏花灯,称为“放夜”。唐人韦述《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上自皇帝宫妃、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文人雅士,诸番夷狄,莫不上街观灯。长安城有一百余万人,几乎全部观灯游乐,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火不夜城。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敦煌莫高窟第146窟绘制“药师经变”之燃灯

中唐以后,元宵节已经发展成全民性的狂欢节。开元盛世时,长安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连皇帝都不惜巨资搭建灯轮、灯楼等新花样,各种新型花灯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据记载,唐先天二年(713年)元宵节前后三天,在安福门(即宫城与皇城间横街的西端城门,在今玉祥门南边西五台)外,构建巨大的灯轮,高达200多尺,缠绕五颜六色的丝绸,用黄金白银装饰,悬结花灯5000多盏,火焰灿烂,近看恍如天宫幻境,远望宛若云霞虹霓。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

在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就绘制了一幅以长安元宵灯会实景为粉本的画面,高大的中土式“金阙”灯楼耸入中间,舞者排列两旁,另有两株西域式灯轮分立,彩灯满缀,乐队左右,描述了唐长安城上元夜踏歌灯会的盛大场景。如此大型豪华的中原与西域式结合的灯具设施出现在敦煌洞窟壁画净土变中,让人不妨从另一种自由交流与交融的文明视角来感受不一样的大唐盛世。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万人行乐的长安style

唐代不仅在花灯的制作上推陈出新,灯下的歌舞百戏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据《朝野佥载》称,容宗先天二年上元节,曾动用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在新制成的巨型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宫中所选出的歌女,头戴花冠,身穿霞帔,每一名歌女的服装就要花费三百贯。另外,还从长安县、万年县两县(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西设长安县、东设万年县),挑选一千多名少女歌舞翩跹,整个元宵庆典的豪奢也就不难想像了。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莫高窟壁画真实反映了长安上元夜的舞乐翩跹(临摹)

唐玄宗更是一位雅好歌舞的风流天子,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每初年望夜,又御勤政楼,观灯作乐,贵臣戚里,借看楼观望。夜阑,太常乐府县散乐毕,即遣宫女于楼前缚架出眺歌舞以娱之。若绳戏竿木,诡异巧妙,固无其比。”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燃灯继以酺宴应制》即反映了这种歌舞取乐的盛大场面:

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鱼钥通翔凤,龙與出建章。九荷陈广乐,百福透名香。仙伎来金殿,都人绕玉堂。定应偷妙舞,从此学新妆。奉引迎三事,司仪列万方。愿将天地寿,同以献帝王。

同时,民间在元宵也盛行“牵钩”之戏,牵钩即拔河。《封氏闻见录》中记述了唐代元宵拔河的盛况:“两钩齐挽,大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

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在元宵节,也能见到胡人舞狮的场面。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伎》就形象描绘了胡人舞狮:“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洛阳杨文村唐墓出土三彩驯狮扁壶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舌尖上的唐代元宵节

在唐代,大多数唐人在宴饮方面格外崇尚新奇,极尽“造业”之能事,跟现代人一样,也竞争追逐异域饮食文化。同样,在一些时令节日的吃食上,唐朝人也不甘于简淡,从祭祀之需开始,到餐桌上的口腹之乐,“餐桌上的元宵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茧

唐朝的元宵节一道很重要的蒸食是面蚕,因其形状似蚕茧而得名。《岁时广记》引《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以官位高下,散贴茧中,或赌筵宴,以为戏笑。“从制作工艺看,唐代人有意在馅中包上带有官名的小纸签,当面茧煮熟后,“人自探取,以卜来日官品高下。”这种似有求官运的寓意,是不是跟今日有些地方在饺子里包硬币求好运道有些相像?

另外,《古代“馒头”义辩证》研究,唐代凡是以面为食材制作带馅的食物,包括面茧在内,可能都类似于后来的包子。

·油䭔(音dui)

油䭔,又称油饭。在六朝时已见记载:“于是设供养,具大䭔薄饼”,到了唐代,油䭔依旧是上元节重要的食物。当时的人,美其名曰“油画明珠、上元油饭”。䭔其实是一种高档的点心,其制作方式相当考究,唐代宫廷中有专门的䭔子手。䭔的烹制离不开面粉和油(此处所说的面粉并不一定特指麦粉,也许是其他研成粉状的粮食,比如粟米粉)。在藏经洞文书中也曾有关于“䭔”的记载。

《卢氏杂说》中记载了唐宫尚食局一名䭔子手前往民间献技报恩的故事:“(老官人)然后取油铛烂面等调停。袜肚中取出银盒一枚,银篦子银笊籬各一。候油煎熟,于盒中取䭔子馅。以手于烂面中团之,五指间各有面透出。以篦子刮却,便置䭔子于铛中......抛台盘上,旋转不定,以太圆故地也。其味脆美,不可名状”。从上述的记载看,无论从其形状还是制作工艺来看,这类食物已经和后代的炸元宵极为相近。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面点

·膏糜

据《唐六典》记载:“正月十五、晦日(食)膏糜”,它是在日常食品之外,每逢正月十五额外添加的。膏糜自南北朝时即有,指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还是用来祭祀。《唐五代书仪研究》引,“正月十五日,赏丝笼羔糜”,可见“丝笼”也是一种与膏糜相当或类似的食物。今天北京天津地区将卷了肉的花卷称为“肉龙”,不知跟“丝笼”之笼有无关系。

·面灯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一个习俗“点面灯”,其实就是面粉做的灯,也叫做面盏,主要是北方地区的习俗。面灯的形状有很多种,一般会做灯盏十二个,闰年的时候做十三个,在灯盏里面放食用油,然后点燃,这样就是面灯了。元宵节的灯光有着吉祥的寓意,并且能够祛病辟邪,而面灯则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就用面灯灭了之后里面剩下食用油的多少来预测接下来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等正月十六的时候,把面灯蒸熟了再食用;而有些地方则是把面灯放在锅里蒸,等蒸熟之后,面灯里面残留水分的多少来预测。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在今天看来,唐朝元宵节的真正魅力,也许不是灯影不是歌舞甚至不是游人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一颗颗向往自由之心。那一个个元宵节,是大唐的狂欢夜,更是国力制度与文化价值观强盛的流光溢彩,虽时隔千年,但从历史的文书与图像重温,我们似乎亦能穿越回那一夜长安城的火树银花,能呼吸到那晚风中热烈的大国自信。

(本文部分资料摘录自网络、书籍)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你要知道唐朝人如何过元宵节,保证你抢不到故宫观灯票也不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