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和炎帝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连草原渔猎游牧入主中原也会认祖炎黄?

长公子扶小苏


汉族的传统意识里最讲血统。渔猎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往往也自认炎黄后裔。这和很多朝代更迭时,都会产生天降异象的说法一样,出于政治需要!

《五帝本纪》是夏的前传,在《五帝本纪》中,司马迁将夏的祖先讲的清清楚楚,近似于家谱。

夏的始祖轩辕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黄帝有两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玄嚣这一支比较简单,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喾,喾生尧,五帝中按时间顺序,2号帝喾和3号帝尧属于这一支;昌意的一支则比较复杂,昌意生颛顼,颛顼又生穷蝉和鲧两支,其中穷蝉一支是,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另外一支鲧讲的简单,鲧生禹。五帝中按顺序,1号帝颛顼、4号帝舜和5号帝禹属于昌意一支。

黄帝后面四帝和夏商周继位帝王的都和黄帝有血缘关系。单从血脉来说,从黄帝开始就是家天下。黄帝后面四帝和夏商周继位帝王的都和黄帝有血缘关系。

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血统正宗是汉人骨子里的概念。在上古时期,所谓的华夏与蛮夷之争关系部落生死。在争斗中不断强化人们的种族血统意识。因为一旦被打败,就基本意味着部落的消亡。

民族总有兴衰,汉族王朝覆亡也发生过。但是人们的精神图腾不能倒。不愿承认,不想接受,也就把异族政权都划进来,也算华夏民族,当作炎黄子孙了。而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异族统治者也乐于接受这一安排,达成共识。

其实,历史上华夏的地盘是在不断扩张的。与周围不同种族人群,在和平与战争中互相磨合,学习外族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如 冶铁,促成了种族的进步。

最后要说1500年以前的各人类社会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彼此隔离的状态之中。不过,这种闭塞状态从来不是绝对的。早在欧洲人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漫长数千年中,人类各部分实际上已在相互影响,只是相互影响的程度随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未来只有交流共容,互相走近,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千万不要陷入极端民族主义的狭隘与短视的泥潭中!


赵不四六


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成,炎帝以 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这是关于对炎黄二帝最早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都起源于陕西,后来随着华夏部落的日益强盛,不可避免的与东夷部落发生军事冲突,最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统一中国北方 奠定了基础。因而被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总结

诸如后世王朝夏商西周都自称自己是黄帝直系后裔,依次树立政权的正统性。而匈奴族与华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后来入主北方的游牧政权北魏为了巩固统治,也自称是皇帝后裔。


甲申易枢


【寒柏陇卧子/答文】

黄帝、炎帝和蚩尤是古书记载里中国远古时代三个部落首领,炎、黄两族击败蚩尤后和九黎族(夷族)结成一体定居中原,成为中华古代文化的摇篮。后来,华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原来不同祖先的居民都自认为是炎黄二帝的后代,把黄帝和炎帝奉为始祖,自称为“炎黄子孙”或“炎黄世胄”。

黄帝与炎帝二族及蚩尤族的起源和变迁过程

现在流传下来的关于“黄帝”的记载和传说比较多,大概是因为定居中原地区的氏族和部落中,黄帝一族的力量比较强大,文化及文明程度也比较高。

传说中的黄帝为姬姓,号轩辕氏,也有称熊氏。鲁迅的《自题小像》中有一句著名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以“轩辕”来象征中华民族和国家。

“黄帝”和“炎帝”二族,最早都居住在陕西。黄帝一族的发源地在陕西北部,后来向东迁徙,沿北洛水一路南下,到现在的陕西大荔、朝邑;再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向东北走,到达今天山西南部黄河之滨,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一带。

黄帝族的后裔主要是姬姓部落,所以涿鹿一带曾有过不少姬姓的小国部落。黄帝族在逐渐向东北方向迁徙到定居的过程中,他们的生产活动也由游牧发展为从事农业,开始驯养家畜、种植作物。

年深日久,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黄帝就成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始祖。


炎帝为姜姓,号神氏币,应该是由于这一族最早从事农业的缘故。

炎帝一族的发源地在陕西岐山东面,他们向外发展的路线和黄帝族不同,路线偏南方向。炎帝族沿渭水东下,顺黄河再向东走,到了河南西南部,最后到达现在的山东地区。


蚩尤是九黎族的领袖,九黎族原来是居住在中国东部的夷人部落(夷族)。蚩尤族活动的地区,大约北自山东南、北部,西至河南东部,西南到河南南部,南面达安徽中部,东面一直到海边。

蚩尤族最初的时候,活动的范围很大。可是后来由于与炎黄两族相争,有一部分九黎族南下与南方的土著苗蛮所属部落居住生活在一起。因此,后人也认为蚩尤是南方苗蛮(夷族)的祖先。


炎、黄二族联合击败蚩尤族,并与其他各民族互相融合定居中原,发祥出中华古代文明,也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

—— 炎、黄二族与蚩尤九黎族的“涿鹿之战”和“坂泉大战”

蚩尤九黎族是最早进入中国中部地区的,当炎帝族向中部推进时与九黎族相遇,双方发生了冲突。两族经过长期的斗争后,九黎族获得胜利,炎帝族被迫逃往河北涿鹿地区。

后来炎帝联合黄帝与蚩尤大战一场,九黎族的首领在这场战斗中被杀了,这就是史书古籍上所说的“涿鹿之战”。

蚩尤九黍族与炎、黄两族的斗争很激烈,双方战斗的时间也比较长。后来九黎族在蚩尤死后每况愈下,最终寡不敌众,失败后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族;一部分就南下到后来叫做荆楚的地方,同南方苗蛮少数民族居住生活在一起了。

炎、黄两族在互相联合、共同打败九黎族后不久,他们双方之间又发生了冲突。两方在坂泉(今河北怀来县)地区接连打了三次大战,最后炎帝战败了。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坂泉大战”。此后,这两个从陕西发源的部族,进一步结合在一起,融合九黎族的一部分,在中原地区生活定居下来。中华文明远古时代的三个部族,互相融合的过程曲折坎坷,是很不简单顺利的。

“涿鹿之战”和“坂泉大战”在后世流传记载中,是两个在那个时期有决定性的重大事件。说明了最早定居中原地区的远古民族,是由黄帝族、炎帝族和部分九黎族组成的。

—— 炎、黄二族融合各族,炎、黄二帝成为华夏共同的始祖,炎黄子孙遍布中华

炎、黄两族和部分九黍族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两岸,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摇篮。

古时候,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间,居住在这里的人自称是“华族”,所以便把这个地区称之为“中华”。后来,华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华族与东南方的夷族,以及南迁的九黎族、苗族、蛮族等各族,在经济、文化上互相影响,关系也日益密切,中原文化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

进入到阶级社会后,这些原来不同祖先的居民,也都自认为是炎、黄二帝的后代。春秋时自称为“诸夏”或“华夏”,有时也单称为“华”或“夏”,“华夏”就是汉民族的前身,“中华”二字便成了代表整个中国的名称,中华民族成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所以,后世各族人民都把炎、黄二帝奉为始祖,自称为“炎黄子孙”或“炎黄世冑”的原因。

最后,寒柏觉得关于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说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文明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起,中华各民族就为互相融合、共同发展而奋斗拼搏着。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史》、《先秦史新编》等。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书法、邮票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