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啊留學生,你們還是我們的精英和驕傲嗎?

導語

一場瘟疫,將移民海外的人,特別是留學生群體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該不該讓他們回來,成了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一派觀點認為,留學生都是我們國家的精英,他們出國留學是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國家建設出力的。現在,他們在國外遇到了困難,國家當然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們接回來。但大部分人卻不同意接他們回國,現實的原因是為了防疫,更深層的原因卻是根源於這個群體的自身屬性了。他們的身份、品德、行為,特別是學而優則移民,有困難才想要祖國幫忙的自私行為是廣大百姓最難以接受的。

留學生,這個群體怎麼了?花費了大量金錢培養出來的人才,本應該受到國家的重視和社會的尊重,奈何現在竟這樣不受人待見呢?留學生們,你們還是或將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精英嗎?還值得國家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去培養和拯救你們嗎?還值得普通人去尊敬和羨慕你們嗎?

本文試圖從留學風潮的興起、發展脈絡探究一下這個群體的榮辱興衰,深入分析這個群體中部分人受到廣大百姓排斥、抵制的根本原因。

01世界變了,中國人睜開惺忪的睡眼,無奈的被動的接受,留學生走上了歷史舞臺

當人類的歷史進入十九世紀中期,經過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洗禮的西方世界,率先進入了近代文明。地球的東方,中國人還在沉睡,古老的文明古國依然沉浸在閉關鎖國的自我陶醉中。為了給資本和廉價商品尋找到自由市場,西方開始用槍炮開路,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合夥侵略中國,中國人終於心不甘情不願的打開了國門。

而率先清醒過來的中國人也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落後就要捱打。於是,向西方學習,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以抵禦外國的侵略,成了少部分清醒人士的共識。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開始了。留學生,外派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特殊群體就這樣誕生了。

容閎,是中國有記錄的第一個留學生。1828年,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1847年,容閎跟隨美國傳教士勃朗去美國學習。1854年,容閎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可是,在此時也,帝國主義正加緊侵略中國,清政府日漸腐朽墮落,老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容閎慨然發誓:

“餘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則當使後餘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這應該是中國留學生走上歷史舞臺後第一次發出自己的聲音吧。容閎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發起並參與建立了江南機器製造局,二是提議並促進了留學幼童事件。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學,前後4次共計120人。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後,為中國的科技事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數學家主要有胡明覆、姜立夫、江澤涵;物理學家主要有葉企遜、吳有訓、周培源;建築學家茅以升、梁思成;氣象學家竺可楨。


留學生啊留學生,你們還是我們的精英和驕傲嗎?


02洋務運動並沒有挽救中國,單純的科學技術、政治改良更不能改變清政府的命運。中國如一輛脫軌的火車繼續朝著深淵滑落。路在何方?有志於拯救國家命運的年輕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由於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加強和民族危機的加深,一個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中國興起。目的在於向西方尋找國家、民族、個人的出路。實現科學救國、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理想。五四運動以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湧現出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研究馬克思主義以及西方國家各種各樣的政治、經濟、社會改造理論,主張徹底改造中國社會。正是這批留學生的傑出代表群體,他們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主要代表人物有: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李富春、聶榮臻、王若飛、徐特立、陳延年、陳喬年、鄧小平、陳毅、蔡暢、李維漢、劉伯堅、傅鍾、李大章。嚴濟慈、童第周、巴金、徐悲鴻、錢三強、肖三、冼星海等著名科學家、藝術家、音樂家都隨此潮在法國工作學習過。


留學生啊留學生,你們還是我們的精英和驕傲嗎?


03改革開放的大潮洶湧而來,經濟發展急需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中國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留學生的春天終於到來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截止到2017年底,共計313.20萬人學成歸國,佔已完成學業留學人數的83.73%。

1978年12月26日,52位中國留學生每人攜帶1美元奔赴美國,開創了新中國赴美留學的新紀元。

留學生啊留學生,你們還是我們的精英和驕傲嗎?


1980年到1985年,有近萬人選擇自費出國留學。

1986年到1990年,中國自費出國留學人數達到13萬人。

1991年,在外出國留學人數已增至17萬人。

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高達60.84萬人。

2018年,留學生人數達66.21萬人。

留學生啊留學生,你們還是我們的精英和驕傲嗎?

歸國的留學生大多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為中國的科技發展、技術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2018年12月22日,全球化智庫、中國人才研究會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等聯合發佈了“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龍永圖、萬鋼、傅成玉、王石、王波明、王俊峰、王輝耀、張磊、鄧亞萍、盧邁、楊瀾、李小加、李開復、李彥宏、李稻葵、沈南鵬、張紅力、張朝陽、張懿宸、陳十一、陳竺、邵亦波、林毅夫、易綱、金立群、柳青、施一公、錢穎一、徐小平、高西慶、梁建章、韓啟德、熊曉鴿、潘建偉、田溯寧、白春禮、呂思清、朱民、薛瀾等都是這其中的最優秀代表。

毋庸置疑,從留學生這個群體登上歷史舞臺,他們為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某種意義上說,留學生就是精英的代名詞,他們代表著先進的、新鮮的血液,先進的技術、管理、科學、理念。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大量的公派甚或自費出國留洋的學生,歸國之後,幾乎都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然而,曾幾何時,留學生不再那麼受歡迎了,不再那麼令人尊重了,不再那麼值得驕傲了,留學生到底怎麼了?

04留學生群體中部分人士不受人待見的原因分析

學而優則移民,加入外籍,特別是國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培養的公費留學生,成了別的國家的棟樑,這是留學生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當然,比起西方發達國家,我們確實還有很多不足,別忘了,新中國才建立多少年呢?再說,正是因為我們落後,才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培養人才,追趕先進。現在,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卻成了為別人作嫁衣裳,說穿了,這些人就是對祖國對人民的背叛。據媒體報道,中國最高的兩所學府清華、北大,出國留學人員80%沒有回來,讓廣大百姓情何以堪?

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與西方教育、文化、經濟差距越來越小,而留學生的數量卻越來越多,留學生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現象逐漸嚴重起來。拿著看上去金光閃閃的文憑其實乏善可陳的人多起來了,他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漸漸萎縮下去。

炫富成為日常生活的主題,鍍金成為留學的目的,某些自費留學生的個人行為也讓這個群體常常登上媒體的頭條,又怎麼能不招人厭煩呢?

一場瘟疫,也把某些留學生自私自利的心態展露無遺,本來都已經移民了,看到國內發生疫情,開始或許還偷著樂呢,當劇情反轉,國外也爆發時,便又趕快來認祖宗了。這樣的人我們怎麼可能待見他們?


留學生啊留學生,你們還是我們的精英和驕傲嗎?


結語

留學生,因中國的貧窮落後需要學習西方先進文化而產生,也必將因為中國的強大、繁榮富強而漸漸消失。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始終瀰漫著的是一種愛國主義情懷,一種發憤圖強為國效力的精神。任何一個留學生都應為有此機會而驕傲,有此信念而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