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外交?“臺獨”新話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防疫外交?“臺獨”新話術

防疫外交?“臺獨”新話術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加大以割裂與對抗的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第一時間禁止口罩等防疫物資出口大陸,全面阻止陸客、陸生入島,不顧國際規則與觀瞻,頑固使用“武漢肺炎”名稱,明顯升高兩岸對抗。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公佈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主動對美國捐贈口罩,合作研發疫苗,提升“官方關係”;大動作槓上世界衛生組織(WHO),惡言攻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要求臺灣“完整參與”。

從“防疫外交”到“臺灣正名”,民進黨當局在“漸進式臺獨”路上越走越遠。

“防疫外交”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情況之下,流行病引發的公共衛生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首要關切。

3月,美國通過支持臺灣國際參與的“臺北法案”後,民進黨當局將今年視為“完整參與”WHO以及世衛大會的重要機會。

為達目的,民進黨當局不顧國際普遍支持WHO發揮抗擊疫情的引領作用,與特朗普政府聯手攻擊世衛組織及領導人,操作民粹主義,相關言論和行為充斥地緣政治思維、意識形態偏見甚至種族歧視,惡意破壞全球合作抗疫的局面。

防疫外交?“臺獨”新話術

民進黨當局將醫療衛生問題政治化,凸顯臺灣所謂的“獨立地位”,已遭到WHO嚴正批駁。WHO專門發表13點聲明,說明臺灣與世衛的交流合作狀況。

WHO完全按照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和WHA第25.1號決議處理臺灣地區參與世衛活動,是根據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的正確做法。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民進黨和“臺獨”勢力是無法以所謂“獨立地位”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的。今年世衛大會,蔡當局圖謀以觀察員身份完整參與勢必落空。

“臺灣正名”

民進黨當局推動“防疫外交”、“以疫謀獨”刺激了島內“獨派”的想象,涉外領域的“臺灣正名”活動捲土重來。

最近,島內“臺獨”勢力指摘承擔臺灣防疫物資對外運輸的中華航空,其英文標識中有“China”,會被受援方誤認為是中國大陸援助,要求將華航正名為“臺灣航空”。

防疫外交?“臺獨”新話術

島內“臺獨”勢力要求將華航正名為“臺灣航空”。

陳水扁執政時期推動機構“正名”活動最為猖獗,曾計劃將華航改名為“臺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但評估考慮航權等問題後作罷。

民進黨心知肚明,在國際一中原則與框架下,從政治考慮將華航強行改名,將自傷其身。這也是民進黨現任主席卓榮泰、“行政院長”蘇貞昌稱“先改外觀、再改稱呼”的原因。

“正名”問題還表現在,民進黨“立委”正相互串聯,企圖通過立法將臺灣當局的英文名稱改為“(Republic of)Taiwan”。臺灣基進黨則配合炒作“護照正名”。

“防疫外交”與“正名”活動互相響應與刺激,反映出民進黨、“獨派”勢力利用疫情擴大“臺獨”活動的政治盤算。

“漸進式臺獨”

蔡英文執政將屆滿四年。

四年時間裡,蔡英文沒有走當年陳水扁的“激進臺獨”路線,而是利用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優勢地位,以立法或修法的方式限制、打擊兩岸政黨、社會、人民之間的交流合作,加速推動“漸進式臺獨”。

防疫外交?“臺獨”新話術

為謀取“臺獨國際空間”,蔡英文配合美國對華戰略調整,充當遏制中國的“棋子”,爭取外援以加碼“臺獨”施政。臺“立法院長”游錫堃甚至當面向“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倡議“臺美建交”等等。

然而,不管民進黨採取任何形式的“防疫外交”,以及美國親臺勢力如何吶喊、幫襯,在不承認兩岸同屬一箇中國、“九二共識”和兩岸協商前提下,臺灣地區的國際參與問題是難以得到解決的。

“臺獨”和“民粹主義”操作只會加劇矛盾。在一中框架日益鞏固的大格局下,島內機構“正名”已經碰觸紅線。

若繼續罔顧或誤判形勢,在兩岸和國際上進一步升高對抗,蔡英文當局屆時恐怕難以收拾局勢。

(港臺腔特約評論員 汪曙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