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六出祁山,只為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還有其他什麼原因

蜀漢在三國中是國力最弱的勢力,而曹魏是實力最強大的,並且蜀漢的地理位置是易守難攻的,適合偏安。以諸葛亮的見識和才智,他是不會看不到這一點的,那為什麼要在地勢很不利的情況下,以弱伐強,六出祁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

諸葛亮六出祁山,只為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還有其他什麼原因

首先,劉備以漢朝皇叔身份稱帝,國號是“漢”,劉備的諡號也是漢昭烈帝。魏不承認他這個政權而稱其為“蜀”。蜀漢一直以自己為正統,曹魏為篡漢的國賊,如果不堅持對魏發動戰爭,而是隻想著自保,偏安一隅,那麼這個政權就失去了合法性。完成國家的統一是一個被奉為正統的政權必須要做到的政治目的。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後面還有姜維“九伐中原”,這個是政治口號,必須要進行的。

第二,諸葛亮在隆中對裡說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是諸葛亮還沒有出山時候就提出來的,可以說是他個人的政治抱負。蜀漢也是一直按照這個規劃在執行。到了關羽敗走麥城,失了荊州之後,實際上諸葛亮兩路伐魏的戰略思想已經不可能實現了,況且他提到的前提條件“天下有變”,也因為曹魏權力一直都是平穩過渡並沒有出現。但是“漢室可興”作為諸葛亮的個人理想、抱負,促使他要為這個目標而奮鬥終身。

第三,諸葛亮一直都是自比管仲、樂毅,在他心中一定要做一番事業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出師表中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可以看出來,諸葛亮是想做一名青史留名的忠臣良相的,他自己也是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去做的。那麼既然蜀漢為正統的政權,收復中原是他這個良相必須放在首要的任務。

諸葛亮六出祁山,只為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還有其他什麼原因

第四,劉備取得益州之後,自己帶來的人和益州原本的地方勢力之間一直都有矛盾,而這個矛盾到劉備死的時候都沒有解決。問題落在了諸葛亮身上,如果不採取戰爭來轉移矛盾,那麼蜀漢內部很可能出現內訌。諸葛亮也是在明知進取中原是在鏡花水月的情況下,仍然窮兵黷武,舉國之力數次出兵,也是緩解矛盾的一種方式。

第五,諸葛亮一直都是主張聯合東吳政權的,如果他不堅持採取對曹魏攻勢,那麼東吳在強弱之間選擇的話,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很有可能投靠曹魏,這樣對蜀漢政權是致命的。實際上東吳內部很多人都主張和曹魏示好,諸葛亮必須要採取對魏堅決的討伐態度,好爭取東吳的支持,至少是保持中立,確保蜀漢不被兩面攻擊。

諸葛亮六出祁山,只為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還有其他什麼原因

諸葛亮對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明知沒有結果而六出祁山,除了是為了報答劉備、實現個人理想,最主要的是要通過攻伐中原來換得蜀漢政權的安穩和合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