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苟活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医院实习护士实习期间因为拒绝了科领导几次约饭的请求后,被科领导予以辞退。事件爆出后也开始在网上发酵。

今天想说的是透过这一个在现在社会可以说很“常见”的现象,引申出对传统社会下人情世故的探讨。


生活,不是苟活


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写过一本书里面以非常犀利直白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为“酱缸文化”,指出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其实这正是现在浮躁社会下的种种非正常化,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着。劣根性显现无疑,究竟新文化的几次变革才能真正给年轻一代彻底去“酱缸文化”之势呢?


生活,不是苟活


迄今为止当代国人还是十分重视处世之道的。我们常常听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之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残酷的竞争,因为不懂所谓的“人情世故”。

我们有时会在小区楼下、办公室甚至厕所中看到几个人把头凑得很近正在谈论着别人,表情各异,谈笑间的话题:谁谁谁怎么好像不是什么正经人,谁谁谁到现在还不结婚是不是哪儿有毛病,谁谁谁两口子结婚了到现在还不生孩子不知道是他不行还是他老婆不育等等。还有一些人,看到别人发财了就各种醋坛子,看到别人升官了就嫉妒恨,希望别人永远都穷困潦倒、人生暗淡,不如自己,一旦觉得自己不如人了就开始在背后胡乱编造谣言。

仗势欺人也是所谓的世故之一,前面说的实习护士被辞退。她的领导可以说就是手拿鸡毛当了令箭,不以工作能力评判标准,而是用世故的方式去评判。借着领导给的势去做欺人的事。这样的领导还真不少。

如果你是男士去跟女士约会,她们可能会问:你怎么来的?或者“车停哪儿了?”等等。如果你说是坐公交来的,她们对你可能就没什么感觉了,如果你说你是开车来的,她们对你的态度可能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甚至可能会在两杯酒下肚后就爱上你了。

之前看电影老炮里面有个场景,一个人想要跳楼,底下围观群众非但不劝阻反而去怂恿跳楼者“跳啊,赶紧跳啊”,事实上,这些围观群众是多么地希望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哪怕死个人才好,这样他便可以一连几天跟人谈起这件事。

现在的社会舆论非常能引起误导,比如有人说国人缺钙,于是中华大地就掀起了补钙的热潮,就连刚出生的孩子也加入了进来;后来又有人说脑白金有损肾功能,于是大家又群起而攻之。非常之多的人没有正确分辨事物的合理与否就人云亦云。

还有一种万劫不复的秉性就是骑墙派、两边倒,面对几个人、几个团体、几个派别、几种观点的斗争,他们不知道支持哪个,他们害怕自己站错了队,时常不停地转换阵营。这些人与生俱来的人性恶习决定了这些人永远也无法找到自己的真正信仰。


生活,不是苟活


最后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