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轉自:土木智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結構後砌填充牆體構造柱施工,因侷限於操作空間環境,容易出現牆體垂直度和平整度偏差大,構造柱漏漿、漲模、蜂窩和垂直度偏差大等質量通病。另一方面,由於構造柱的漲模、跑模、支模時不保護成品牆等原因致牆面平整度偏差大,增加了牆面抹灰層的厚度,浪費了原材料資源。

針對構造柱混凝土存在漲模、不平整、漏漿等施工問題,採用改進的模板體系,在磚牆構造柱安模接觸處粘貼密封材料,解決混凝土澆築過程漏漿的問題,成型後觀感比較好。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工藝流程圖

基本要求

一.基層處理:基層清理乾淨,不平整處可採取剔除或補抹砂漿的措施,特別是構造柱地面處要求平整≯3mm,確保立模的縫隙密實。

二.構造柱的位置放線:構造柱在牆中位置的放線應按設計佈置,當無設計規定時應按規範要求處理。其位置必須由基礎向上按各層垂直佈置,放線時以建築物和構造柱的軸線作為基準線,首先按圖紙設計牆體的位置放置牆位線,然後再按構造柱在牆中的位置進行測放,軸線位移質量偏差≯5mm,並做好標識。

三.構造柱筋綁紮:按設計配筋進行綁紮,柱筋綁紮完成後應將其垂直固定,避免傾倒。

四.牆體的砌築

1)按編制好的磚塊排列圖,在砌體的兩側混凝土牆或柱上設置皮數杆及標高。

2)砌築按要求控制牆體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根據牆體厚度採用雙面掛線的砌築方法;掛線時注意兩頭皮數杆標高的一致。為確保牆體留置構造柱的截面尺寸及馬牙槎大小一致,構造柱在牆體砌築時按截面尺寸及馬牙槎位置處在牆兩側掛雙面垂直線,以控制其尺寸大小及垂直度。

3)構造柱的拉結鋼筋設置:構造柱在牆體的拉結鋼筋應在砌築過程中一起埋設,拉結鋼筋沿柱高每500mm設置一道,每道為2根φ6mm帶彎鉤鋼筋,拉結鋼筋在構造柱中通長設置,伸入兩端磚牆砌體各不少於1000mm。

4)構造柱模板步步緊孔的留設:為確保構造柱模板安裝的牢固,支模的步步緊應在牆體砌築過程中事先留孔,留置的具體做法是:採用步步緊作為通孔工具,根據支模需要的位置,一般為垂直高度為每500mm預留一孔,砌築時安放在磚砌體的豎縫內,如灰縫位置不對,可採用電鑽(不能使用電錘衝擊,造成牆體的輕微損壞,影響觀感)在需要的位置打孔。

五.構造柱的構造要求

1)構造柱同牆厚,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以上,應在磚牆砌築完成後安裝模板並澆築混凝土。

2)構造柱的截面及配筋按設計和規範要求,當無設計要求時,構造柱的截面最小寬度不得小於200mm,厚度同牆厚,縱向鋼筋不小於4Φ12mm,頂部和底部應錨入混凝土結構中,箍筋應採用φ6@200或按設計要求採用。

3)構造柱縱向鋼筋由結構預留錨筋或後置植筋的方式錨固,採用後置植筋的方法應按要求進行抗拔檢測。

4)構造柱與牆體連接處的砌體應砌成馬牙槎,每個馬牙槎高度不超過300mm,槎口深度60-100 mm,並沿牆高每隔不超過500mm(若採用砌塊一般不超過:2皮磚高)通長設置2φ拉結筋,鋼筋伸入兩端牆內不小於1000mm。見圖: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圖: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示意圖

5)構造柱應在砌築完一個樓層高度後,即可支模澆灌混凝土,混凝土的坍落度應為50~70mm,每澆灌400~500mm高度應搗實一次。

六.構造柱的模板安裝

1. 施工準備

1)15厚膠合板,50×100mm枋木條長度不少於2m,步步緊要求:寬25mm*厚6mm,長度根據需要(見下圖),但最大有效長度不能超過500mm(構造柱寬)。木楔,支撐木方,雙面膠粘條,脫模劑等。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2)檢查構造柱內部是否乾淨,包括磚頭舌頭灰,鋼筋上掛的灰漿及柱根部的落地灰及其它雜物。

3)彈好牆身的+500mm水平測量控制線和構造柱位置等彈線,檢查磚牆是否符線,辦理自檢預檢手續。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圖:支模前彈線

4)較正並固定構造柱內鋼筋位置和保護層的厚度,並辦理隱檢驗收手續。

2.模板安裝

1)支模前,由於磚牆與模板接觸處易存在較大的縫隙,需沿構造柱磚牆邊緣上採用雙面膠粘條粘貼密封,使模板與牆面接合處密實,減少混凝土澆灌時漏漿。其做法見圖: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圖:支模前粘貼雙面膠條

2)模板採用膠合板與枋木條按構造柱的截面尺寸事先拼製成定型號模板,支模時在模板的表面上均勻地塗刷脫模劑。模板安裝應考慮混凝土澆築操作的要求,按柱高每2.5m範圍處,在柱模一側留設投料振搗口,開口尺寸500mm×柱寬,當混凝土澆築至該部位時,由跟班木工將開口封閉。在樓層結構梁板的構造柱頂部處,同樣留設投料振搗口,混凝土應澆築成凸出的楔形,拆模後將其凸出部分混凝土鑿除。

3)構造柱的支模按磚牆砌體所處部位有:一字型、十字型、轉角型、丁字型的構造柱。安裝時用定製好的模板緊貼在牆面的兩側上,用步步緊扣死、緊固: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七. 構造柱混凝土澆築

1.構造柱澆築混凝土前,必須將構造柱內的磚牆馬牙槎和模板用水澆灑溼潤,以免澆築的混凝土漿料被磚牆砌體吸附而導致石子在柱內阻塞而產生蜂窩、麻面等不密實現象。澆築的結合面先注入適量與構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子水泥砂漿,然後再投注500mm高的混凝土並進行振搗密實,向上澆築按每次高500mm投料振搗密實直至完成。

2.構造柱混凝土宜採用C20以上等級混凝土,坍落度宜為50~70mm,石子的粒徑不宜大於20mm,混凝土拌合在現場出料後應1.5h內澆築完成。

3.混凝土構造柱按其高度應採用分段澆築,每段高度一般宜為2m,每段柱高2m處的模板應留設投料振搗口,澆築完成一段後封閉留口模板,然後依次澆築上段。澆築至結構的梁、板下處,由於該處澆築操作空間小及澆築口封口密實的需要,構造柱澆築口的混凝土應澆築成凸出的楔形,待混凝土達到強度拆模板後將凸出部位鑿除至柱面平整

4.振搗混凝土時,宜採用插入式混凝土振搗器,應分層振搗,振動棒隨振隨拔,每次振搗的厚度不應超過振搗棒的1.25倍。振搗棒應避免直接碰觸磚牆和模板,嚴禁通過磚牆傳振和直接在模板外振動或用錘擊模板的方法。對著模板振動或錘擊容易鬆動步步緊,導致跑模、漲模。構造柱成型見下圖: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5.水平連繫梁構造:所需材料同構造柱。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成型見下圖: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詳解二次結構不得不知道的施工方法

八. 模板拆除及混凝土柱面整理

1.混凝土構造柱澆築達到強度50%後可以進行拆模,拆模時不得碰撞稜角,使稜角受損壞。

2.構造柱模板拆除後可採用扁鑽對馬牙槎邊緣的水泥漿進行修整,使構造柱的輪廓整齊。同時對磚牆砌體留置的步步緊孔採用1:2水泥砂漿進行修補密實。

九. 質量控制

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項 目

要求

檢查方法

允許偏差(mm)

1

柱軸線位移

3

鋼尺檢查

2

垂直度

3

吊線、鋼尺檢查

3

截面內部尺寸

+2、-2

吊線、鋼尺檢查

4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1

鋼尺檢查

5

表面平整度

2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項 目

要求

檢驗方法

允許偏差(mm)

1

綁紮鋼筋骨架

±8

鋼尺檢查

2

寬高

±3

鋼尺檢查

3

間距

±8

鋼尺檢查

4

排距

±3

鋼尺檢查

5

保護層

±3

鋼尺檢查

6

綁紮箍筋、橫

向鋼筋間距

±10

鋼尺檢查

序號

項目

要求

檢驗方法

允許偏差(mm)

1

軸線位移

5

用尺檢查

垂直度

小於或等於3m

3

用2m託線板或吊線、尺檢查

大於3m

6

2

表面平整度

4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現澆結構尺寸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項目

本工法要求

檢驗方法

允許偏差(mm)

1

軸線位移

5

鋼尺檢查

2

垂直度

層高

≤5m

5

鋼尺檢查

3

>5m

5

鋼尺檢查

4

截面尺寸

+4,-3

鋼尺檢查

5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檢查

現澆混凝土質量外觀缺陷表

名 稱

現 狀

質量要求

露筋

構件內鋼筋未被混凝土包裹面外露

不准許

蜂窩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漿面形成石子外露

不准許

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長度均超過保護層厚度

不准許

夾渣

混凝土中夾有雜物且深度超過保護層厚度

不准許

疏鬆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實

次要部位≯16cm2

裂縫

裂縫從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內部

次要部位少量夾渣

外形缺陷

缺角掉稜、稜角不直、翹曲不平、麻面、掉皮、起砂、沾汙等

長度≯10cm2

面積≯20cm2

3 .質量管理要求

3.1 結合工程特點與管理工作要求,項目應以項目經理為主,各層次的管理人員應具有較強的責任心,施工過程認真管理到位。

3.2 強化獎罰力度,使工程質量與經濟密切掛鉤,實行質量目標管理。質量達到優良目標等級實行獎勵,達不到質量目標要求則給予處罰。

3.3 所有施工使用的建築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具有產品合格證書及產品性能檢測報告,進場材料要及時驗收和抽樣複檢,合格後方可使用。

3.4 嚴格把好質量關,深入開展“三工序管理”,做到檢查上工序,保證本工序,服務下工序。使施工過程處於受控狀態,上道工序未經驗收不準進入下道工序。

3.5 加強技術資料的管理,施工過程檢查驗收資料應及時整理歸檔,使技術資料能正確的反映工程的質量實際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