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商會變身“推銷員” 千方百計讓群眾“錢袋子”鼓起來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部分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已伸出援手,多措並舉、精準施策,全力幫助湖北企業儘快渡過難關、復工復產,讓當地群眾的“錢袋子”實實在在地鼓起來。

4月2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發佈《關於組織開展幫助銷售湖北滯銷農產品的通知》提到,請各級供銷合作社、中國供銷集團儘快組織開展產銷對接活動:一是組織指導系統農產品加工、商貿企業,連鎖超市,批發市場等積極採購或幫助銷售湖北地區農副產品。二是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團等多方力量,以及全系統幹部職工共同參與助農行動。三是依託“供銷e家”和“扶貧832”平臺設立湖北農副產品主題活動專區,有效銜接產銷。

作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管的國家一級茶葉經濟社團,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也於同日發佈關於落實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於組織開展幫助銷售湖北滯銷農產品的通知》的意見,確定開展湖北主要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幫助銷售湖北茶。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以下簡稱“中茶協”)秘書處4月19日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中茶協主要通過直播帶貨、官網信息採集、多渠道鼓勵會員企業購買、公益扶貧茶項目和扶貧聯合體項目五種方式,為湖北茶銷售出份力。

“為了有憑有據有實效,中茶協每週統計一次湖北茶需求總量與銷售總額。其中,4月5日至4月19日,中茶協會員單位響應國家及協會的號召,實際購買湖北茶和提報湖北茶需求共計3.08萬噸、價值5.65億元。”中茶協秘書處預測,本週進入春茶季(綠茶)尾聲(4月19日迎來穀雨節氣),邊銷茶與出口茶的原料需求將大增,對湖北茶的銷售將有很大促進;根據4月初以來的統計數據來看,預計通過協會組織可在4月份至5月份解決3.8萬噸以上的湖北茶銷售。

受惠茶企之一的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湖北採花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衛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採花茶業是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及茶產品研發、茶樹種苗繁育為一體的民營企業,主導產品為採花毛尖和天麻劍毫,年生產能力達6000噸(含名優茶2500噸),產值近2億元。

殷衛平進一步解釋,“採花茶業此次藉助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中茶協的幫扶渠道,主要銷售200元每斤至500元每斤的採花芽茶(滯銷產量0.5萬斤)和採花毛尖(滯銷產量4萬斤),目前已售出近19萬元的採花毛尖,還有近60萬元的訂單在落實過程中。今年以來,採花茶業截至目前共售出500多噸茶葉(各品類茶產品),與2019年同期銷售量相比還差很多。不過,各方正合力支援湖北茶企,讓我們對持續經營充滿信心。”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管的中國食用菌協會也發出倡議,號召會員企業繼續關注湖北地區主要農產品,加大幫扶力度。據中國供銷合作網顯示,中國食用菌協會先後安排15家龍頭企業,採購湖北滯銷幹香菇140噸,鮮香菇25噸。同時,中國食用菌協會利用協會建設的行業大數據平臺,加強對湖北地區食用菌生產監測並做好預案,協調安排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素珍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做好上市食用菌採購準備。

位於荊州市江陵經濟開發區的湖北民華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旭東在電話中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從今年初到目前為止,民華農業共收購120多萬斤、價值近700萬元的香菇,但3月底之前公司基本處於“無業”狀態。直至4月初,隨著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食用菌協會以及電商平臺等各種渠道的幫助,民華農業才逐漸恢復營業。

“今年前3個月,民華農業隔三岔五才有銷售訂單,且即便有訂單,數量也僅以個位數計算;近10天內,民華農業每日訂單量已翻多番變為數百單,並在衝刺千位數。”袁旭東坦言,庫存滯壓是民華農業當前最大的難題,現倉庫內仍有價值上千萬元的庫存待售。不過,市場需求持續向好且多方救助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接下來,我們將卯足勁、加油幹。

除了中茶協和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中國日用雜品流通協會、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等行業協會商會也在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和作用,積極助力湖北企業加速“歸隊”。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經濟行為與中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鄭磊總結道,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合力支援湖北,對當地企業復工復產的助力非常明顯。一方面,行業協會和商會可直接促使全國各地相關企業對口支援湖北同行企業,這些外地企業能通過自身上下游渠道高效為湖北企業“帶貨”。另一方面,行業協會商會具有公信力、影響力和號召力,是政府與企業的橋樑和紐帶,利用好紮根行業、貼近企業的獨特優勢,可以迅速牽線促成企業間的相互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