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2019年泰國王室頻頻上熱搜。先是7月28日,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在67歲的生日當天正式舉行納妃儀式,將當時的皇家衛隊少將詩尼娜冊封為貴妃。據說詩尼娜是泰國近一個世紀以來首位獲得皇家貴妃頭銜的人。一個月後,隨著詩尼娜王妃的軍裝照片發佈,暴漲的瀏覽量導致泰國王室官方網站一度崩潰。又過了兩個月,還在津津有味“吃狗糧”的人們被泰國王室的一則聲明徹底震驚了——泰國王室宣佈,剝奪王妃詩尼娜的所有王室頭銜和軍事頭銜。聲明表示,詩尼娜違反了朝臣行為守則,對國王不忠。另外,聲明也指出,詩尼娜不但不尊重皇室傳統,還試圖使自己與王后平起平坐。


“秀恩愛死得快”的定律再次生效,精通中國曆代宮鬥劇的中國網友立刻讀懂了泰國王室官方聲明的弦外之音,不禁為曇花一現的漂亮貴妃扼腕嘆息,紛紛說道:貴妃即位之後應該抓緊時間好好學習《甄嬛傳》。


泰國王室一波三折的故事再次激起了人們對於一個古老話題的興趣:權力與愛情是不是像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


乏味而暗淡的青春

兩百多年前,一個33歲的德國女人出人意料地登上了俄羅斯帝國的皇位。她的統治長達34年,開啟了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當這位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的女人去世時,俄羅斯人尊稱她為葉卡捷琳娜大帝(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比肩奠定帝國基石的彼得大帝,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的被冠以“大帝”的女性。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亦稱葉卡捷琳娜大帝,俄羅斯帝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1762年至1796年在位)的女皇,通過政變廢黜其夫彼得三世,即位為俄羅斯女皇。


與此同時,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生活也廣為流傳,不僅擁有眾多男寵,更重要的是,她還在信件和回憶錄中詳細講述了她的每一段感情生活。如果我們希望深入思考權力與愛情的微妙關係,這位葉卡捷琳娜大帝的羅曼史或許可以令我們獲益匪淺。


對於自己稱帝之前的婚姻生活,葉卡捷琳娜曾這樣評價說:“那樣的生活,我過了十八年。若是其他人有同樣的經歷,有十個人會發瘋,還有二十個人會憂鬱而死。”而這場悲劇源於兩個女人的野心。


當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髮動政變從一個嬰兒伊凡六世手中奪得皇位後,單身多年婚姻無望的她亟需一名繼承人穩定政權。她精心選擇了自己的親外甥彼得三世。小彼得的母親安娜是伊麗莎白女皇最愛的親姐姐,父親是荷爾斯泰因公爵。雖然小彼得既是彼得大帝唯一的男性後代,也是軍事天才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侄孫,然而龍生龍鳳生鳳的遺傳規律顯然在他的身上完全失效了。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1728年2月21日-1762年7月17日),1762年任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三世本來是德意志人,幾乎不會說俄語。


父母的早逝和糟糕的教育讓這個資質平平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心靈扭曲的小壞蛋,他用誇誇其談滿嘴謊言來掩藏自己的膽小怯懦和冷酷無情;他身材瘦小,卻熱衷於軍事,渴望戰爭。最糟糕的事情是,這位自幼在德國長大的俄羅斯皇位繼承人鄙視俄羅斯的一切,他的偶像是戰爭狂人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大失所望的女皇很快改變念頭,將希望寄託在彼得三世的後代上。她迅速出手張羅彼得大公的婚禮,一個來自德意志小公國的公主索菲婭被女皇一眼相中,而積極牽線的人正是索菲婭公主不甘寂寞愛慕虛榮的母親。


在克里姆林宮的聖母昇天大教堂裡,15歲的索菲婭與16歲的彼得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訂婚儀式。索菲婭從此搖身一變成為葉卡捷琳娜女大公,然而顯赫的頭銜並不能掩蓋她的真實處境。說到底,她只是伊麗莎白女皇眼中的生育機器,皇位繼承人彼得大公的女玩伴。整整七年過去了,女大公依然未能生育子女,問題出在心智未開不解風情的彼得身上,為此伊麗莎白女皇決定不惜一切完成“造人計劃”。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1745年,婚禮前後的葉卡捷琳娜女大公,喬治·克里斯托弗·高斯繪


然而此時,飽受婚姻痛苦的葉卡捷琳娜恰巧陷入第一次熱戀,她的情人是丈夫彼得大公的一位英俊侍臣。他們千方百計地隱藏戀情,卻不料女皇派來的女管家早已洞悉一切。但是令葉卡捷琳娜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女管家信誓旦旦地告訴她,絕不會自找麻煩。更荒唐的是,葉卡捷琳娜的風流韻事在她的丈夫眼裡也不過是一個憋得難受的笑話。在所有人的默契配合下,葉卡捷琳娜在婚後第十個年頭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在此之前,她已經兩次流產。伊麗莎白女皇欣喜若狂,賞賜了女大公一大筆獎金,同時也抱走了未來的保羅沙皇。至於保羅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女皇毫不在意。


人生轉折處的必然選擇

在葉卡捷琳娜擔任女大公期間,她先後有過三個情人。她的第三個情人是年輕有為的戰爭英雄格里高利·奧爾洛夫,比葉卡捷琳娜年少5歲。他出身於軍功世家,驍勇善戰是奧爾洛夫家族的優良傳統。奧爾洛夫五兄弟都是皇家近衛軍,個個勇敢忠誠,視死如歸。格里高利排行老二,是五兄弟中公認的美男子。老三阿列克謝人高馬大,臉有刀疤,看似窮兇極惡,其實最有頭腦。因為格里高利的關係,奧爾洛夫家族成為了葉卡捷琳娜的強大後盾。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格里高利·奧爾洛夫伯爵,費奧多·羅科托夫繪


當伊麗莎白女皇駕崩後,昏庸無能的彼得三世即位。他不僅宣佈俄國立即停止作戰,從普魯士的首都柏林撤退,導致勝券在握的俄國軍隊功敗垂成,引發軍方強烈不滿;而且他還公開揚言遲早廢黜皇后葉卡捷琳娜,扶正情婦沃倫佐娃。於是,擺在葉卡捷琳娜面前的路看似只有兩條:或者被沙皇罷黜流放,或者取而代之。


在奧爾洛夫家族的鼎力支持下,不甘心坐以待斃的葉卡捷琳娜利用彼得三世的疏忽大意,溜出了芬蘭灣畔的彼得霍夫宮(位於今天的夏宮景區),在奧爾洛夫兩兄弟的幫助下迅速展開反攻。像此前俄羅斯歷史上的多次政變一樣,葉卡捷琳娜成功取得了近衛軍團的宣誓效忠,保證了政變勝利。在近衛軍的護送下,她在坐落於涅瓦大街的喀山聖母大教堂舉行了登基儀式。諾夫哥羅德大主教莊嚴宣佈她成為了葉卡捷琳娜二世,她的兒子保羅一世成為皇太子。


教堂的鐘聲響徹全城。在聖彼得堡民眾的歡呼簇擁下,女皇順利進入冬宮。然後,她穿上軍裝,不顧勞累,乘勝追擊,親自率軍前往奧拉寧鮑姆宮(同樣位於今天的夏宮景區),逮捕正在為出兵丹麥作準備的彼得三世。色厲內荏的彼得三世無心戀戰,束手就擒,結束了為期半年的短暫統治。多年後,他的偶像腓特烈大帝評價說:“他就像一個被打發去睡覺的孩子一樣接受了被罷黜的命運。”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身著軍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維吉留斯·埃裡克森所繪


政變一週後,被嚴密監押的彼得三世離奇死亡。官方聲明是,前任沙皇死於一場嚴重的疝氣。但更可能的原因是,負責監管的奧爾洛夫兄弟幫助女皇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麻煩。後來,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數學家達朗貝爾拒絕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盛情邀請,理由是“自己身患痔瘡,這種病在俄羅斯可能會致命”。他的尖銳諷刺令女皇終身耿耿於懷。無論彼得三世之死是否出於女皇授意,至少有一件事顯而易見,那就是女王又可以光明正大地享受單身樂趣了。


“開明專制”的締造者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天生的政治家。她智力超群,精力充沛,意志堅定,作風務實,天生善於管理和統治;她是自彼得大帝以來第一個天天堅持親自處理公務的俄羅斯統治者;她自制力強,熱衷於辯論和宣傳,善於駕馭和操控他人的意志;她擴建冬宮,展示她的藝術品,即今天大名鼎鼎的埃爾米塔什博物館;她書寫法令、信件、諷刺劇和指示,還不斷修改自己的秘密回憶錄;她不知疲倦地宣揚自己,並堅持不懈地給大名鼎鼎的伏爾泰和其他啟蒙思想家寫信,目的就是希望她的信件被廣泛複製傳播。葉卡捷琳娜二世毫不掩飾自己的滿腔抱負,她渴望在一切事情上表現得出類拔萃,渴望可以始終如一地控制一切。


然而她的優點往往也是缺點。她的堅強很容易變成無情,她的抱負也很容易變成虛榮。喜歡她的人注意到她的動人魅力,討厭她的人卻會批評她是戲精,滿嘴謊言。儘管人們對她褒貶不一,但是至少所有人都承認,她絕不是一個多愁善感慈悲心腸的女人。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斯坦尼斯拉夫·安東尼·波尼亞托夫斯基,波蘭最後的國王。1755年,和彼得三世結婚已經十年的葉卡捷琳娜26歲,她見到了22歲的斯坦尼斯拉夫。1757年12月,葉卡捷琳娜為他誕下一女,取名安娜·彼得羅芙娜。


身為一名外國女人,葉卡捷琳娜二世很清楚自己的統治基礎並不牢固。她曾告訴老情人波蘭國王說,自己必須萬分謹慎,因為每一個近衛軍軍官可能都覺得女皇的上臺是靠他出力。所以她給自己制訂的執政原則是,必須讓人民以為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方式。她總是耐心地聽取別人的建議,諮詢別人,等到她確信得到普遍贊同的時候,才發佈命令,從而保證了臣民“盲目服從”。但是,當君主權力受到挑戰的時候,她會變得冷酷無情,不過絕不殘忍。用她的話說,“我必須有狼的牙齒和狐狸的尾巴。”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因此成為同時代“開明專制”的傑出代表。


葉卡捷琳娜在位34年,前後擁有過9位男寵。每一位男寵都過著正大光明的生活,皇宮裡永遠都能見得到他們的身影。在作為恪盡職守的女皇的同時,她還是一名驕傲並充滿激情的女子,她沒有工夫,也無意向外人作出解釋或者狡辯。孤身一人的她需要伴侶,需要有人陪她聊天、歡笑,給予她溫存,但同時又不會危及她的權力。所以,她的男寵幾乎都出自近衛軍團,其中絕大多數出身於小貴族家庭。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HBO電視劇《葉卡捷琳娜大帝》劇照,海倫·米倫飾演葉卡捷琳娜二世


人選一旦被確定,新任男寵便會被人帶進宮中葉卡捷琳娜寢室旁的房間裡。進入房間後,他會看到在梳妝檯的抽屜裡放著一大筆錢,這是女皇的見面禮。女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確認了自己的權威和地位。從此這位男寵便過起了飽食終日,平淡無奇的日子。每天上午10點,他被召進女皇的寢室。在公眾場合他會受到朝廷重臣的禮遇,他要隨時陪在女皇的左右。在女皇漫長的工作日裡,他必須留心她的需要,不能有絲毫的怠慢,隨時準備陪同她在群臣面前、晚宴上、皇宮劇院裡亮相。一到晚上10點,他會護送她返回臥室。除了履行這些職責以外,他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女皇慷慨地賜予這些年輕人禮物和頭銜,不過很少有人能在這個金絲鳥籠裡逗留兩年以上。離去時,幾乎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大筆賞賜,從未有人對葉卡捷琳娜心存怨恨。


葉卡捷琳娜的大多數男寵都是由於英俊的外貌而被選中的年輕軍官,但是他們的當選和陪伴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葉卡捷琳娜的慾望。女皇渴望愛,也渴望被愛,也期待著一位聰明而深情的伴侶。然而,在這件事情上存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對權力的渴望和吸引愛情的權力,要想調和這兩者並非易事。葉卡捷琳娜和格里高利·波將金的愛情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愛人與君主之間的角色選擇

在女皇45歲那年,她與35歲的波將金陷入熱戀。女皇對這位天性狂野舉動浮誇的年輕軍官愛得發瘋,以至於會偷偷溜到他的房間外,站在嚴寒中等待他的助手們離去。可是滿腹醋意的波將金卻威脅要殺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並指責女皇以前擁有眾多情夫。為了平息波將金的怒火,葉卡捷琳娜獨自關在房間裡,提筆寫下了一封題為“真誠的懺悔”的信。這可能是帝王寫下的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文件。一位無所不能的女皇竟然低聲下氣地乞求傲嬌的情人寬恕她的過去。她坦白承認,在他之前有過4個情人。她辯解說:“麻煩在於,我的心要一直擁有愛,少一個小時也不行。”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格里高利·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將金(1739年10月11日-1791年10月16日),這副肖像大約繪于波將金35歲時,此時正是他與葉卡捷琳娜感情最親密的時期。


終於,葉卡捷琳娜既擁有了一位愛人,也擁有了一位夥伴,這個人幾乎滿足了她的一切願望。他倆的關係如膠似漆。女皇甚至聲稱,波將金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在之後的17年裡,這個伴侶成為了全俄國最有權有勢的人物。他不僅是女皇的秘密丈夫,還是她的參謀和大元帥,管理著帝國一半的屬地。他領導了俄羅斯與土耳其的戰爭,創建了黑海艦隊,奠基了新城敖德薩,這些功績足以讓他躋身俄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名臣之列。


但是,相親相愛的兩個人依然不得不面對巨大的壓力。擁有嚴明的德意志頭腦的葉卡捷琳娜女皇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波將金的愛既讓她感到一種解放,也讓她有些心煩意亂。她必須在愛人和君主的兩個角色中作出選擇。她試圖兼顧兩者,但常常顧此失彼。她留下了許多字跡潦草的便條,那是她在日理萬機的間歇偷偷寫下的情話。然而,儘管她宣稱“我願意當你的謙卑女僕或者低賤傭人,或者兩個都當”,但是充滿激情的波將金依然無法享受到愛的平等。他知道,無論他得到了多少,他的地位始終完全仰仗著葉卡捷琳娜。只要女皇願意,他擁有的一切都可能在旦夕之間化為烏有。他渴望擁有絕對的權力,而現實卻是他極度缺乏安全感,這讓他經常變得鬱鬱寡歡,甚至憤憤不平。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諾夫哥羅德俄羅斯千年紀念碑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和波將金


在共度過又一個冬天和春天之後,葉卡捷琳娜和波將金這對情侶陷入到了巨大的失望和沮喪之中。女皇開始厭倦波將金的醋意大發,因為她很難理解男寵承受的壓力,何況對波將金這樣雄心勃勃的人來說,壓力更是大了不知多少倍。她和波將金都是相似的一類人,在私下裡需要不斷得到讚揚、愛和關心,而在公共場合則持續需要獲取榮耀與權力。這種相似性使得他們的關係既衝突不斷,又成果豐碩。最後,葉卡捷琳娜終於意識到,兩人之所以總是為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吵個不停,其實是因為他們真正爭奪的對象是權力。他們需要一種微妙的安排,緩解各自的壓力。


愛情與權力狹路相逢?

主動妥協的人是非常情緒化但絕頂聰明的波將金。他明白,如果繼續爭吵下去,或許有朝一日葉卡捷琳娜的女皇身份會壓倒她的女人身份。等到那時,她輕輕一抬手,就會將他徹底打發走,所以他必須立刻在愛情與權力之間做出選擇。答案一目瞭然,瞎了一隻眼的波將金選擇了權力。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波將金壓抑住自己的滿腹妒忌,精心為葉卡捷琳娜推薦新的男寵。此舉果然見效。從此以後,兩人的關係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他們各自選擇性伴侶,但同時依然相愛,而且始終保持緊密的政治合作關係。事實上,正是這一奇特的戀愛關係為葉卡捷琳娜大帝開創的黃金時代奠定了基礎。波將金可以毫無愧色地唱道:“軍功章裡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在一生中的大多數時候,葉卡捷琳娜始終能做到“公私”分明,將自己的個人生活同政治、朝廷和外交等事務區分開。由於擔心情人會利用她的感情,並對皇權產生非分之想,因此她絕不允許任何一位男寵(除了波將金)插手政府工作。但是,隨著年事漸高,她對親密關係和情感支持的渴望終於使得男寵們有機可乘。當日益年邁的女皇和“小鮮肉”們之間的年齡差距越來越醒目,外界對於女皇的質疑也越來越多。葉卡捷琳娜解釋說,這些年輕人天賦過人,她有責任指導他們,為他們創造機會,以便讓他們的才華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此牽強的理由只可能招來人們的無情嘲笑。一位歷史學家頗為委婉地諷刺說,看來俄羅斯的公務員培養方式別具一格。


女沙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晚年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到底在這些花樣男子身上尋求什麼?如果說,在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時期,她尋找的是愛情和尊敬,那麼在她的晚年,她尋找的也許只是正常的交流。正如一位傳記作家所說,“她想看到他們流露出因為她的存在而感到喜悅的跡象、渴望理解她的觀點、欣然接受她豐富的智慧和經驗的督導、欣賞她的幽默,並能帶給她歡笑。”

葉卡捷琳娜大帝用盡一生追求愛情,結果卻只有權力才是最可靠的。這個結果令人啼笑皆非。眼光犀利的韓非子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聖人之治國也,固有使人不得不愛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愛為我也。”晚年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似乎領悟到了韓非子的政治智慧:英俊的年輕人,你們到底愛不愛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不得不愛我。面對權力與愛情的糾葛,這或許是最後的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