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如果环评层层失守,拿什么守护深圳湾10万水鸟

把所有链条涉及者都严惩,重做环评报告,必要的话整改项目,这样对利益相关者才是真正的警钟。环评,也才能真正发挥刚性把关作用。

“深圳湾”环评造假案近日有了新进展。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事件暴露出抄袭、造假问题,性质十分恶劣,生态环境部已责成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严肃查处。目前省市联合调查组已完成对编制单位的调查取证,案件进入立案处罚阶段。

这起造假案,手法低劣到令人难以置信。明明是“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内文出现“湛江”字眼35次,还有“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实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体现”等内容。可见就是赤裸裸的抄袭、造假。

评论丨如果环评层层失守,拿什么守护深圳湾10万水鸟

这样明目张胆的环评报告能走完程序,坦然放在网上公示,恐怕环评有关的层层环节都失守了,揭示的问题堪称触目惊心。生态环境部要求彻查,也在意料之中。只是不知道案件最终会挖到什么地步,哪些人要为之付出代价。显然,仅仅是起草报告的人,是背不动这么大一口锅的。谁负责审核,谁负责审查,环评链条上的每一环,都该追问到底。没有多个环节、多个部门的“默契”,很难想象这份低劣的假报告能一路通关。

众所周知,环评报告并非写论文,而是关涉建设项目能否运行,本质是公共利益的把关。因而抄袭之所以恶劣,并不只是反映起草者品性恶劣,而可能是系统性造假,会伤害公共利益。这则环评报告所涉及的建设项目是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对该工程环保人士颇有争议,认为可能“威胁10万水鸟生存”。环保团队发现,这份假环评报告极力淡化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现在环评造假被曝光,项目也被停止,后续项目会不会取消或者优化,还是未知。

但这个波折本身证明,缺乏有效制约的环评,可能变成走过场,生态环境保护可能让位于短视的经济利益考量。

事实上,这类事已并不罕见。2018年,当时的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里面就提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轻事中事后”现象;一些地方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的环评文件时常出现;一些地方环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落地,环评“刚性”约束不强等。在该实施意见中,也特别提到了创新监管方式,比如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管、开展双随机抽查,同时还提出要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形成社会共治等。

对照这次的“深圳湾”环评造假案,一个重要启发是,信息公开、社会共治是有效的。将环评报告公开,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就能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造假问题,对相关部门是有效倒逼。

但另一层更关键的惩戒威慑,到底能不能发挥效用,还有待观察。对这样一个低劣的造假,如果不能深挖到底、惩戒到位,那就容易形成恶劣示范,让其他地方以为造假被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相反,如果把所有链条涉及者都严惩,重做环评报告,必要的话整改项目,这样对于利益相关者就是真正的警钟。环评,也才能真正发挥刚性把关作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评论丨如果环评层层失守,拿什么守护深圳湾10万水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