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辱華風波”,引火上身的H&M 要涼涼?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周嘉寶

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辱華風波”,引火上身的H&M 要涼涼?

圖片來源:Pexels

H&M 集團正在引火上身。3月24日,瑞典快時尚H&M 集團發佈聲明稱,鑑於民間社會組織關於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強迫勞動和宗教歧視的指控,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簡稱BCI)暫停在新疆發放BCI許可,鑑於公司長期與BCI合作,公司終止採購新疆棉花,並停止與新疆的服飾製造工廠進行合作。

該聲明迅速引起眾怒,並遭共青團中央在微博點名評論:“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一邊又想在中國賺錢?痴心妄想!”

24日下午,H&M相關店鋪和商品在淘寶、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多家電商平臺疑遭屏蔽或下架處理,截至發稿,相關搜索內容仍無法正常顯示。H&M商城APP也在華為、小米等多家應用商店下架。

面對眾多網友的指責,H&M 集團緊急聲明:“H&M集團並不直接從任何供應商處採購棉花。H&M 集團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國消費者,我們致力於在中國的長期投入與發展,目前在中國與超過350家生產廠商合作,為中國及全球消費者提供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服飾產品。”

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辱華風波”,引火上身的H&M 要涼涼?

H&M中國微博聲明

然而,對於H&M集團這種沒有正面回應,而是將這口“大鍋”甩給供應商的行為,網友們也絲毫不買賬。@H&M中國的評論區已經淪陷:“再也不會買H&M”“退出中國市場”“你們的衣服和你們的聲明一樣爛”等言論均獲得了不少點贊。

24日晚間,央視新聞點評H&M抵制新疆棉花:只會換來消費者“自衛”,用腳投票,用抵禦教訓不守規矩的企業。

其實,這,次不僅僅是一場關乎H&M的劫難,耐克、優衣庫、GAP、ZARA、安踏、無印良品等眾多耳熟能詳的國際大牌也牽連其中。有媒體報道,早在去年,耐克集團、蓋璞集團、Zara母公司印地坊集團和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都發布過類似的聲明,宣佈停止採購中國新疆棉或者僱傭相關新疆員工。這些企業均是BCI的重要合作伙伴。

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辱華風波”,引火上身的H&M 要涼涼?

截圖自Gap集團官網

與H&M集團的聲明不一樣,安踏體育在24日18事45分火速發佈聲明稱,將正式啟動相關程序退出BCI組織。無印良品中國官方商城對棉質商品的描述全部加上了“新疆棉”三字,暫且不論是否只是臨時對策,但網友直呼:“求生欲極強”。

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辱華風波”,引火上身的H&M 要涼涼?

安踏微博聲明

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風波”

在H&M集團之前,有多個國外品牌因涉及辱華而被中國消費者抵制,這其中就包括3年前的杜嘉班納。

2018年,杜嘉班納為了宣傳在上海世博會中心舉辦的第一屆大型時裝秀髮布了一則預熱視頻廣告,廣告中有女性模特使用了極其詭異的用筷姿勢,這一內容被稱為“時尚行業紀檢委”的監管組織Diet prada指出涉嫌種族歧視。

此事在國內外迅速發酵,然而杜嘉班納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創始人在國外社交媒體上還被指發佈辱華相關言論。雖然杜嘉班納聲稱帳戶被黑客攻擊,也發佈了道歉視頻。但這一事件導致杜嘉班納當年時裝秀取消,被眾多明星抵制和解約,多個零售平臺也將該品牌下架。

在2019財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杜嘉班納亞太地區銷售額佔總銷售額比例從2018財年的25%下滑至 22%。集團預計大中華地區銷售額將在2020財年持續呈現下滑趨勢。

而今年3月,Diet Prada再次爆出2019年遭杜嘉班納起訴,要求賠償因“辱華風波”而使杜嘉班納減少利潤收入和商業機會的損失合計400萬英鎊。而從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杜嘉班納在中國市場的口碑似乎再難挽救。

截至目前,時代財經在淘寶、京東等平臺搜索“D&G”或者“杜嘉班納”,頁面依舊顯示“沒有搜到相關寶貝。”

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辱華風波”,引火上身的H&M 要涼涼?

H&M是否會迎來與杜嘉班納一樣的命運還不得而知。但實際上,H&M集團近幾年的業績本就不樂觀。根據集團今年2月發佈的財報數據,2020財年(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其淨銷售同比下滑18%至1870.31億瑞典克朗,約合217.7億美元,利潤暴跌88%至20.52億瑞典克朗,約合2.39億美元。

中國市場是H&M集團全球前四大市場之一,H&M集團去年在中國內地的銷售總額為97.5億瑞典克朗(含增值稅),僅增設5家新門店。而2017財年,中國區銷售總額為110.3億瑞典法郎。截至2020年11月底,H&M在中國內地146個城市共擁有445家門店。

在24日晚間,有媒體實地探訪了位於北京市西單大悅城的H&M門店,在掃描健康寶測溫後進入門店,發現店內仍有不少顧客選購,試衣間門口也有很多顧客排隊,店內顧客對此事均表示不太清楚或不願回應。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雖然H&M集團在中國市場發展疲軟,但2011年在中國抵制日貨的潮流中,優衣庫面臨的處境或比現在H&M集團所面臨的處境要嚴峻許多,但優衣庫的中國市場如今依舊風生水起,因抵制能“搞垮”一個國際品牌的案例目前還不多見。

BCI是什麼?

BCI究竟是什麼組織?

據資料顯示,註冊於2009年的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簡稱BCI ,總部位於瑞士的日內瓦,是一家全球性的非盈利國際性會員組織機構,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可持續棉花種植項目。

BCI致力於與廣泛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從棉田到供應商、製造商和品牌商,通過將良好棉花發展成為主流的可持續發展的大宗商品,來轉變全球範圍內的棉花生產方式。

別忘了3年前的“杜嘉班納辱華風波”,引火上身的H&M 要涼涼?

該組織在去年10月發佈了一篇新聞稿,宣稱新疆地區存在“強制勞動”和其他“侵犯人權”的現象,要通過吊銷或拒絕BCI許可證以抵制和解決。稿件顯示,從2020年3月起,BCI就暫停在新疆地區發放許可證,因而新疆的優質棉花也不再獲得BCI許可證。值得注意的是,這篇稿件於今年3月重新編輯過。

今年3月1日,BCI上海代表處也針對這一問題作出了申明,但立場卻完全相反。其稱,BCI中國項目團隊嚴格遵照BCI的審核原則,從2012年開始對新疆項目點所執行的歷年第二方可信度審核和第三方驗證,從未發現一例有關強迫勞動的事件。BCI上海代表處將與新疆執行合作伙伴繼續保持溝通,共同維護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時代財經試圖聯繫BCI上海辦事處,但無人接聽電話。

資料顯示,BCI會員不僅有零售品牌、供應商、製造商,還有生產者組織以及公民社會。會員投資BCI,至少購買其10%的棉花,並在計劃五年內至少購買其50%的棉花,就有在營銷中使用BCI徽標的權利。

根據從BCI官網下載的會員名單顯示,截至2020年12月9日,BCI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064個會員,中國會員共467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