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相信这张图片

能唤起许多朋友们

并不遥远的互联网记忆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侧屈腿

右臂前伸

食指和中指指向前方

这个舰载机起降现场

指示战机起飞的动作

曾被网友们纷纷模仿

这个“走你”的姿势

被冠以“航母style”的名字

在网络上风行一时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2012年11月25日

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

成功起降的消息正式对外公布

引发世界瞩目

从此,中国航母上,

终于有了自己的舰载机!

但,也是在这一天

歼-15的研制现场总指挥、

中航工业沈飞集团

董事长、总经理罗阳

在辽宁舰顺利返航后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因公殉职

年仅51岁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那一晚

沈飞集团为他准备的庆功酒

可他却没来

因为他“睡着了”

那杯庆功酒

海军官兵还为他端在手心

沈飞人也在等他回来喝了那杯酒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罗阳离开的那个晚上

千百个沈飞人

开着自己的车

来到试机跑道

一起打开汽车大灯

照亮他回家的路

......


01

时光倒流到2012年

51岁的科学家

看到舰载机呼啸而起一飞冲天

他的内心何其激动

他的身体却无比疲惫

如果把一艘航空母舰比作手枪的话

舰载战斗机就是它的子弹

研制舰载机

对中国来说,还是一张白纸

因此,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

罗阳和他的团队

就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

在实现了两大重点型号

相继成功首飞后

罗阳就立即赶赴珠海航展

紧接着又飞去沈阳

转战“辽宁舰”,为舰载机助力

无论再忙,只要在沈阳

罗阳每天都会抽半小时来看看老母亲

而这一次

他没有来得及去看望妈妈

在沈阳机场,他给妈妈打来电话

“妈,我现在不能回去。”

这是母子二人最后的一次告别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有人统计过

罗阳在去世前的2个月里

总共工作了1220小时

平均每天大约工作20小时

罗阳把自己的时间

最大限度地献给了他的飞机

却连抢救的几分钟都没留给自己

在离医院不到100米距离时

他短暂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02

2012年11月25日,“辽宁舰”顺利返航

所有人开始热烈地拥抱、庆祝

而罗阳面色淡然

只是与同事一一握手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这是我们看到的

罗阳生命中最后的画面

......

当时沈飞的党委书记谢根华

去罗阳的房间探望他

当时罗阳身体已经十分不适

但“他是一个不愿麻烦别人的人”

谢根华坚持

让他一定要去医院

可就在离医院不到一百米的路口

罗阳病情突然加重

三个小时的抢救

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在告别仪式上

罗阳的妻子王希利用这样一句话

和已经离世的丈夫告别

“太累了,你睡吧,你睡吧。”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罗阳,是被活活累死的啊!

去世前的五天里,

罗阳每天都是在巨大轰鸣声中,

注视着“歼-15”一次次起降,

搜集、整理起降数据!

甚至,当他感觉身体不适后,

为了不耽误工作,也没有中途下舰!

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因为,在他心里,

中国的舰载机事业、航母事业,

远比他自己的身体要重要的多!

他的战友回忆说:

“罗阳牺牲前,

始终在舰上忙着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

他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试飞员李国恩最能体会罗阳当时的感受:

在那么近的距离,

飞机起降的巨大轰鸣声,

会震得人耳朵生疼,心脏发颤!

他用生命,托举中国战机完美升空!

人民,不会忘记他。

有一个细节,非常感人。

送别罗阳的时候,

一位农民专程赶到公祭堂。

他说:

“我就是来给罗总行个礼,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033

罗阳的故事

或许要追溯到30多年前

罗阳出生于军人家庭

1978年,17岁的他

从武汉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就读飞机制造系高空设备专业

毕业之际

罗阳的同学为毕业纪念册

撰写了这样的前言:

“我们是幸福的,

这不仅因为与我们的同龄人相比,

我们接受了高等教育,

更主要的是,

因此我们要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

这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对理想和使命的注解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沈阳,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

1951年新中国成立伊始

沈阳飞机制造厂创建

此后几十年里研制生产了

多种型号的歼击机

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

一个又一个第一

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1961年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创建

开辟了我国航空武器

自主研制的时代

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

航空英才的摇篮

1982年

刚刚大学毕业的

罗阳进入沈阳所

“埋头苦干,献身航空”

罗阳和其他坚守下来的年轻人一样

接受着困难和寂寞的磨练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设计室主任、支部书记、组织部部长

……

在原中航工业沈阳所

所长刘春义的眼中

罗阳是小步快跑

一步一个台阶走上了领导岗位

1997年

36岁的罗阳成为沈阳所的党委书记

两年后沈阳所经历了一次集体换届

新的七人班子都是不到40岁的年轻人

闯市场、找项目……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2002年

罗阳调任沈飞公司党委书记

后来他成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是好几个项目的总指挥

在此后的5年中

沈飞研制了

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机型

从陆基到舰载

从三代机到四代机

托举了中国歼击机研制生产的半壁江山

30年兢兢业业

罗阳用一生践行着自己

航空报国是使命

而不是荣誉

的铮铮誓言

五十载韶华匆匆

三十年献身航空

我们永远记得他年轻时的样子


04

斯人已去,但精神永存!

7年时光转瞬即逝,

但罗阳恪尽职守的精神

必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工人

继续向前

就在近日,

有关我国第三艘航母的消息,

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

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

金一南将军公开表示

我国已展开了第三艘航母的研发,

而且建设队伍年轻化,

这表明最重要的人才体系也已经茁壮成长。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

现在的中国军工已经充分传承成了

优良的“传帮带”精神,

一代又一代的“罗阳”必将

共同托起中国军工的发展重任!

05

几天前,中国第二艘航母,

也是第一艘国产航母,

穿过台湾海峡,来到南海。

中国的双航母战斗群,呼之欲出。

中国的南海,在航母、舰载机的拱卫下,固若金汤!

这些,罗阳都没能亲眼看到。

但是,我相信,

英雄在天之灵,一定很欣慰!

因为,中国第二艘航母上,

也稳稳挺着罗阳英雄研制的舰载机!

英雄不在了,但是他的成果永存!

永远守卫中国的和平!

2019年11月25日

整整过去7年了

7年前,航母上传来伤心一幕,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多么想对罗总说一句

舰载机的机翼

轻松收放,轻松折叠

我们欠您的那杯庆功酒

您该喝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