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聚美4年上市神話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前幾天拼多多發佈了2019全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拼多多2019年實現成交額10066億元,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

打破聚美4年上市神話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短短5年,拼多多從“新手玩家”光速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也成為阿里最頭疼的對手。

但要說起拼多多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到騰訊——微信生態的社交流量紅利,是拼多多三年上市、打破聚美四年上市神話的重要推手。

打破聚美4年上市神話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想必微信用戶都曾有過被拼多多支配的感覺——從微信群、公眾號、朋友圈、小程序,只要你用微信,你就一定能看到拼多多。

微信,讓拼多多完成了從0到1的發展。

雖然拼多多的打法不適合所有企業,但對小體量的品牌、商家而言,拼多多這種“把微信這一渠道用到極致以獲得流量和曝光”的邏輯值得借鑑。

為什麼是微信?

  • 用戶基數大

身處中國移動互聯網APP億級俱樂部頂端的微信,是唯一一個MAU(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0億的APP。

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個觸網的人都使用微信,微信是當代的社交基礎設施。加上微信是熟人社交,就代表著基於微信的產物更容易被傳播——微信具備分享裂變的天然優勢。

打破聚美4年上市神話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 商業閉環成型

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官方稱“2020年的目標,是幫助商家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閉環”。

不過在疫情的催化下,微信生態圈內的商業閉環已提前成型,並幫助一眾傳統線下實體完成了疫情關店期的線上營銷過渡期——通過公眾號&視頻號&朋友圈廣告等形式營銷獲客、通過個人微信號沉澱客戶&客戶導入社群進行關係維護、通過微信小程序實現交易轉化,到最終通過微信支付達成交易。

打破聚美4年上市神話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這應該是目前基於數據的玩法中,流量利用率和轉化率最高的一種。

如何“利用”微信形成自己的閉環?

核心就在於把微信當做服務平臺、服務入口——將微信的公域流量轉變為私域流量,以服務和用戶思維實現用戶價值的長期挖掘。

“不能把顧客看作是可以割的草或者是流水,顧客是有生命力的,顧客需要的是有溫度的服務”,這也是微信一貫以來在商業變現上的邏輯。

打破聚美4年上市神話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上面其實已經大致列出了轉化流程,再概括一下就如下圖

  • 為什麼要做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意味著真正的用戶資產沉澱。

在中心化的平臺上,用戶屬於平臺,不屬於平臺上的商家。

就像美團的“佣金事件”一樣……為什麼個體商家雖然對平臺滿腹怨言,卻不敢與平臺正面起衝突,而是通過當地的餐飲協會發函喊話?


打破聚美4年上市神話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因為一旦失去平臺的流量,商家就失去了線上用戶。通過佣金事件,實際上我們也能看到公域流量背後的不確定性。

只有將用戶導入自己的“地盤”才能實現流量的可控性,這也是近兩年“私域流量”這一概念原地起飛的原因。

另一方面,不管是美團還是淘寶、抖音,還是其他流量入口型平臺,公域流量都是需要付費的,且成本還在不斷攀升。相比之下,雖然私域流量也需要投入運營維護成本,但其獲客成本較低,且能夠反覆觸達,帶來銷售轉化的概率也更高。

從以公域流量為主的淘寶、微博、抖音,也暗搓搓開啟了私域流量嘗試的大趨勢來看,私域流量在往後一定是新的戰略重點。

  • 私域流量的運營邏輯是什麼?

微信雖然是私域流量霸主,但其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運營邏輯並不複雜,可劃分為付費和免費兩條通路:

  1. 免費。通過公眾號內容平臺,以優質圖文等形式觸達用戶,吸引用戶成為粉絲後,將用戶沉澱進微信群或個人微信號,成為私域流量;
  2. 付費。通過騰訊廣告平臺(廣點通)或公眾號後臺廣告主投放廣告,將公域流量轉化至自己的公眾號或小程序進行轉化;

但這裡的免費和付費並不絕對,隨時可以切換。

深入接觸私域流量的朋友都知道,原有的微信生態被劃分為上面提到的 4 大流量觸點:公眾號、小程序、社群、個人號。而在今年,企業微信、視頻號、微信小程序直播也加入了流量觸點大家族並衍生出更多更新的玩法,展現出非常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END

流量增長逐漸天花板的當下,中心化平臺上的流量聚焦於頭部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商家與私域流量的結合更為緊迫。而微信平臺內已經形成商業閉環,不管是小廣告主還是大廣告主,都能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到合適的私域流量沉澱方式,最終實現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