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孟南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我不後悔十年前的“高考零分事件”

徐孟南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我不後悔十年前的“高考零分事件”

2018年3月12日,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一中南校區和北校區學生同時開展高考衝刺誓師大會。(視覺中國

(本文首發於2018年5月10日《南方週末》作者:徐孟南 責編:戴志勇)

徐孟南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我不後悔十年前的“高考零分事件”

南方週末 徐孟南文章

這次上大學,不是為了一紙學歷。我重拾青春,從頭來過並不晚。過往的一切,都是人生精彩的一部分。當初“零分”事件那點悔意,也蕩然無存了。

對某件事是否後悔,是分階段的。十年前,我在珍貴的高考機會中,通過故意考零分來宣傳我的“三人行教育理念”。隨著時間與因果的變化,我的心態也在更替。

2008年高考前的一兩年裡,我一直默默承受著老師和同學的誤解,懷著對父母的愧疚之情在心裡默唸:“‘三人行教育理念’如果實現了,會拯救天下學子!現在自己經受精神折磨不算啥”。也常用諸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名落孫山,但名留青史”等名句來寬慰自己。可高考後我傻眼了,本以為大家會關注我的教育理念,可此理念卻被師長看做笑柄,我成了大眾談資。不久,事件漸漸平息,我很快找到原因:在他們眼中,我只是個平庸之人。

我此時意識到“零分”並不值得,略有悔意。但我沒有後悔當時提出“三人行教育理念”。我一直認為未來教育的方向是這樣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學習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由老師來引導他們挖掘各自的愛好、特長及未來的職業方向;高中伊始,學校按照學生的愛好、特長及職業方向分科分班,讓他們進行較深入的學習。當然,基礎的文化知識不能丟下。這樣,學生既能學習自己未來職業方向所需的較專門知識,也能瞭解生活中淺顯的文化基礎知識。

我也沒有後悔瞭解到韓寒和蔣多多。如果當年只是埋頭苦學,沒看韓寒的《穿著棉襖洗澡》,我很可能還是被矇在鼓裡瞎學,很可能沒有後來的思想轉變。一條流水線出來的學生沒有靈魂,對此,現在的我,還是拒絕。如果不是2006年的高考零分事件“蔣多多事件”讓我看到了希望,我也不知道一向極其內向的我會不會走上絕路。高考後,我雖然略感後悔,但對韓寒和蔣多多有謝意的。

有了對“零分”悔意的第二年,我就想復讀,再次高考上大學,可父母不同意。之前的愧疚,讓我不想再違揹他們。我選擇了順從。

高中時期曾忍受精神折磨的我,又默默承受了婚後家庭生活的幾年苦悶。直到離開,我才漸漸放平心態。可能因為經歷了太多痛苦,我慢慢放下了一些東西。就連一直在意的“高考零分”,也覺得不過爾爾。我也不再像個悶葫蘆一樣,啥事情啥話都憋在心裡。我漸漸敞開心扉,把遇到的一些事跟同事暢談,也學會了徵求他人的建議。這時,已是2016年。

孑然一人,漸漸有了重新高考上大學的想法。2017年報名時,偶然發現自己當年提出的“三人行教育理念”與上海、浙江2014年開始實施的高考改革方案很接近。可能我想到的別人也想到了,從高中選科的分班到走讀的學習模式,從綜合素質的考查,到高考的專業組平行志願錄取模式,都與我2008年提出的方案相當類似。我當時欣喜若狂,心想,自己提出的教育理念並不是一文不值。甚至有時會臆想,可能他們看過我的理念呢。我對當年的“零分”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僥倖地想,如果不是“零分”事件讓“三人行教育理念”讓更多人知道,沒準就不會出現與之類似的教育改革方案呢!我甚至感覺自己像“過零丁洋”的文天祥一般,名留了“青史”,走對了前進的方向。

作為社會考生,我順利報名2017年高考,然後又順順當當地參加高考,如願以償地被錄取。整個過程,家人也支持。如今很多事情,我都可以自己做主。回望過去,從小時候的苦悶,到高中時的被誤解,再到婚姻時期的隱忍,我發現,最近這一年來才是我人生中最舒暢的時期。我現在的思想受自己主宰,身體受自己驅使。我的心態也慢慢好起來,對過去很多事情都能釋然。

徐孟南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我不後悔十年前的“高考零分事件”

雖然只是短短十年,但就像爛柯人王質一般,我卻頗有恍如隔世之感。這次上大學,不是為了一紙學歷。我重拾青春,從頭來過並不晚。過往的一切,都是人生精彩的一部分。當初“零分”事件那點悔意,也蕩然無存了。

過去已經過去,我們要抓住的是現在,不是嗎?

(作者為2008年“高考零分事件”當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