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後期型與殲11D有多大區別?

SWL守望黎明


殲11B的後期型有兩個版本:在2017年左右復產的型號,據稱這個型號的殲11B的航電系統沒有什麼變化,依然使用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只不過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還有就是將雷達罩換成灰白色的型號,這個改進的殲11B戰鬥機,有可能還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的航電系統。只不過這兩個型號再改也始終是殲11B,而不是殲11D,作戰能力與殲11D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殲11D戰鬥機的設計初衷與殲11B一樣,是純粹的空優型戰機。其航電系統和殲16基本一致,只不過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性能更偏向於對空探測。簡單來說,殲11D可以看做是殲16改為単座機,增強對空作戰性能的產品。此外,殲11D還安裝有空中受油管,在座艙前部紅外探測器的前邊還設置有電子戰系統天線。畢竟殲11D的定位是空優型戰機,對電子戰極為重視。


殲11D也就是殲11B的終極魔改型號,除了機動性之外,可以當成是國產的蘇35。眾所周知,蘇系戰機的老毛病跨音速陷井,估計在殲11D上得到了改變。畢竟國產化殲11已經走過了近20年的時間,吃透蘇27的氣動佈局應該可以做到的。殲11D作為一款空優型戰機,如果還沒有解決蘇27的跨音速陷阱,那也太說不過去了。

雖說,殲11B也是空優型戰機,但是,其設計的時間較早,航電系統定型的時間也比較早 ,空戰能力已經趕不上現役的三代半戰鬥機。早些時候的殲11B還只能使用霹靂-12和霹靂-8B,不過有殲11B掛載霹靂-15和霹靂-10導彈的圖片流出。由此可知,殲11B也在為適配霹靂-15和霹靂-10做著工作。



而殲11B和殲11D的區別就是三代機和三代半戰機的區別,現役的殲11B只是一型三代戰鬥機,即便是僅露面一次的殲11BG,也整體性能也難以達到三代半戰機的水準,因為三代半戰鬥機的整體態勢感知能力要比三代機高半代,並不是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就可以跨越過去的。


相對於殲11B來說,殲11D在機身材料,機身壽命,態勢感知能力都有不小的提升。在殲11D的機身材料中,複合材料的用量肯定是不低的。據報道稱殲11B機身複合材料的用量為10%,而殲11D的用量應該可以達到15%,主要集中在垂尾,主翼,平尾。另外就是航電系統,殲16航電系統的性能僅次於殲20,而殲11D的航電性能估計也不差,最起碼和殲16的一樣。只不過,殲11B已經復產近4年了,而殲11D一點消息都沒有,其前路比較坎坷。事實上,在隱身戰機普遍化的今天,在量產處於三代半水準的殲11D戰鬥機,是否還有這個必要呢?


科技之重


殲11B後期型仍然是中規中矩的三代機,與殲11D這樣的三代半戰機差距明顯。但是殲11B的中期改進借鑑了殲11D的技術,在技術水平上與殲11D相當接近。

殲11B是我國對蘇27國產化的產物,基本佈局沿襲蘇27SK,但是通過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和航電系統以及武器系統,使得綜合作戰能力較蘇27SK/殲11A有了巨大的提升。

除了使用AL-31F應急的第一批次殲11B,其餘各批次的殲11B雖然也有細小的改進,但是整體上還是相同的技術水平,沒有明顯的前、後期技術差別。只有殲11BS雙座型使用了電傳飛控系統,算是有了明顯的改進,但是仍然是中規中矩的三代機。

即便是停產數年後因師改旅等原因又重新生產的07批次殲11B,較前幾批次的殲11B也沒有明顯的改進。近300架各型殲11B系列沒有明顯的技術改進,這種略顯保守的裝備策略其實是源於空、海軍在那個年代對快速獲得國產三代機的急切需求。

殲11D是航空工業沈飛在殲11B和殲16研製經驗的基礎上,打造的一款以制空作戰為主的三代半戰機,某種程度上是殲11B的深度改進型,類似於蘇35之於蘇27,因此也被很多軍迷成為“中國蘇35”。殲11D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使用了與殲16相似的國產航電系統,大大提升了空戰性能、尤其是超視距空戰性能。

雖然殲11D在軍迷中人氣很高,但是它尷尬的定位卻使得其生不逢時。以制空作戰為主的三代半戰機在面對隱身戰鬥機時基本等於裸奔,而其多用途能力又不如同門師兄殲16。在人民空軍未來的戰機序列中,在殲20、殲16兩種重型戰機的夾擊下,殲11D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筆者猜測,殲11D作為一個型號已經涼了。

殲11D雖然出身未捷,但是不代表它沒有價值。去年官方曝光的殲11B改進型(姑且稱之為殲11BG吧,上圖右邊那架白色雷達罩的殲11B)很有可能從殲11D那裡受益頗多。對於近300架殲11B系列來說,這種機齡尚新的雙發重型戰機顯然有中期改進以提升戰力的需要,而殲11D驗證的相關技術,比如先進的航電系統,用在殲11B的改進上就非常方便。按照殲11D的路數升級之後,殲11BG將具備更強的空戰性能和多用途能力,達到三代半戰機的門檻。

除了用於改進殲11B,殲15彈射型也將使用殲11D驗證過的相關技術,在未來與國產四代艦載機搭檔使用。從這個角度看,殲11D雖然前途不明甚至暗淡,但也算深藏功與名。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11B戰鬥機是我國在引進的蘇-27SK戰機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一型重型戰鬥機。目前,殲-11B最新的型號為殲-11BS多用途戰鬥機。

該型戰鬥機是以之前的中國殲-11B為基礎,並參考了俄製雙座型蘇-27UBK 的部分技術,研製而成的一款雙座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採用對地攻擊機常用的雙座結構,前艙為戰機駕駛員,後座為武器操縱員;使用國產 渦扇-10A“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做標準動力,最大加力推力13200公斤;作戰半徑超過1500公里;座艙為現代化的“玻璃化座艙”,配備有大型整體式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矩陣、戰術輸入控制面板和雙杆操縱系統,大大提高了飛機的人機界面;操縱系統為國產全數字化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具備較好的飛行性能和機動性能。

機載雷達為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具備強大的對空—對地/海目標探測能力和極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同時探測20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的6個目標;

機頭風擋前安裝有量子阱紅外搜索跟蹤和光電瞄準系統,可根據目標的紅外輻射源搜索、探測和跟蹤空中目標;

武器方面,殲-11BS不僅可以使用所有現役和在研的國產精確制導武器,如霹靂-9近程空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遠程空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2D遠程空地導彈、飛騰-2型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制導炸彈等。此外,殲-11BS還可以使用和俄製蘇-30MKK戰鬥轟炸機配套引進的各種俄製精確打擊武器,如Kh-59ME遠程防區外空地導彈以及Kh-31空射反輻射導彈等。

殲-11D戰鬥機,則是在殲-11B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度改進型,於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飛;保存了殲-11B雙發單座的基本佈局,其主要大改之處在於戰機內部機載航電雷達系統的升級以及機體結構的優化升級。

與殲-11BS相比,殲-11D首先是在機頭雷達罩、座艙蓋、發動機進氣口、機翼機體連接處、雙垂尾和起落架艙蓋及武器艙蓋等地方做了隱身化改進。使殲-11D的雷達散射截面積(RCS)值較之殲-11B的十幾平方米減少到 1 平方米以下。

其次,殲-11D是單座戰鬥機,而殲-11BS是雙座戰鬥機(殲-11B是單座)。比起單座型戰機,雙座型戰機在遠海作戰、防區外空地打擊,超遠程制空作戰時,後艙武器控制員可以更好的完成複雜的操縱,讓前座飛行員專注于飛行,這是殲-11D的一個短板。

其三,殲-11D翼尖掛架從殲11B的梯形掛架改為了常規的一字型掛架,適配新一代霹靂-10型格鬥彈。

其四,殲-11D採用更先進的 AESA 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及一套能夠與之協調運行的新一代數字式電子戰系統,使作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不過由於保密原因,具體提升了多少未知。

總的來說,殲-11BS和殲-11D雖然都是源自蘇-27SK在外形上很相似,但在機載電子設備和諸多細節都有很大的差別。

不過相較於已成為海空軍主力的殲-11BS,殲-11D的處境有點尷尬。隨著沈飛的同門師弟殲-16戰機的列裝服役,殲-11D受到了極大擠壓,前路可謂是撲朔迷離。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