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不到2年,德邦快遞69%運力靠外請?轉型還能成功嗎?

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曾表示,大件快遞是“千億級”市場。那麼,德邦在這個市場中掌握住了先機嗎?

熱點聚焦

2018年7月2日,德邦物流在北京正式宣佈更名為“德邦快遞”,並宣告轉型大快遞市場。

近日,改名不到2年的德邦快遞發佈了上市以來的第二份年報,其中增收不增利的困局、69%的運力仍依賴外請的情況,讓不少業內人士唏噓不已。

改名不到2年,德邦快遞69%運力靠外請?轉型還能成功嗎?

深度爆料

盈利大傷,悲從中來

首先從業績上來看,德邦股份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59.22億元,同比增長12.58%;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24億元,同比下滑-53.82%。

營收增長的速度,跟不上利潤下滑的速度,德邦的日子顯然是不好過的。不知當順豐成為A股首個營業收入破千億的快遞服務企業時,同為直營模式的德邦,是什麼樣的感受?

成本激增,心有餘而力不足

關於利潤的下滑,德邦表示是由於公司在運輸、分揀、末端派送等環節加大了資源投入,造成營運成本增加,導致支出大於營收。

有業內資深人士向衛士藍高端獵頭透露,德邦為了提高服務品質,增加了大量人員,同時還通過升級改造中轉場設備以提升轉運效率和分揀品質。而德邦“上至60kg,免費上樓”的政策從也著實吸引了不少客戶。

改名不到2年,德邦快遞69%運力靠外請?轉型還能成功嗎?

但是,受直營模式的限制,德邦在運力上稍顯心有餘而力不足。截至2019年上半年,德邦自有車輛共計11046輛,而外請運力仍佔比69%。雖然通過對運力合理的資源配置,德邦形成了百萬級社會化運輸車輛的資源儲備與調度,但是服務卻很容易掉隊。在德邦,運輸合同糾紛是很常見的問題。

行業洗牌,生死大關

德邦董事長崔維星曾就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表示,“集中效應會越來越突出,我們現在行業內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大概有十幾家,未來可能只留下四、五家。我也不敢說我以後會在那五家裡邊,但我會下功夫去做”。

更現實的問題是,大件快遞業務並非德邦一家壟斷。四通一達也在搶奪市場,就連菜鳥網絡也早已佈局傢俱等大件快遞市場。

可以說,德邦面臨的競爭對手,沒有一個省油的燈。倘若口碑還不上順豐、京東,那麼德邦就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自己靠什麼在殘酷競爭中活下去了。

改名不到2年,德邦快遞69%運力靠外請?轉型還能成功嗎?

行業點評

現在談德邦轉型是否成功,似乎還有點兒早,未必就會失敗。

轉型之路,道阻且長,重在方法。衛士藍高端獵頭副總經理武素菊認為,盈利下滑、成本激增等問題是企業轉型中很常見的問題,如果企業處理的好,很可能在轉型成功後迎來爆發式增長。這就要求企業管理層能夠從實際出發,制定合乎客戶痛點的策略,同時建立好完善的人才機制以適應轉型,必要時可以從外部引進高級管理人才。

有不少網友吐槽德邦快遞存在價格高,物品破損嚴重,物流慢等問題,這些你遇到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