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上的两种方式,我看国民党军的游击战

1938年2月,一战区司令部游击干部学习,从新乡向辉县的太行山里转移。


在薄壁镇吃完午饭,向宝泉村转移时,有个叫张庭桷的区队长,从村民家牵了头毛驴,驮着自己的行李等物。大家见了十分惊讶,这不是明抢吗?

管理学上的两种方式,我看国民党军的游击战


教育长陈伯庭发现后,立即上前拦住,大发雷霆地说:“谁叫你牵老百姓的牲口?”
张马上立刻认错,陈说:“军队有铁的纪律,错就不行。”说着,从腰中掏出手枪,对准张的头部,扣动扳机,只听乒的一声,机头落下,但没有响,是个瞎火。
张庭桷笔直地站着,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流。
司令部很多军官趁势一起上前讲情,陈伯庭才忿忿地::“立即把牲口给人家送去,饶你这一次,下次可不行!”
学员们都吓得目瞪口呆。


管理学上的两种方式,我看国民党军的游击战


这是一支军统武装,隶属于一战区游击司令部,司令就是军统河南站站长刘艺舟。
而且,所有人都要加入复兴社,宣誓“拥护领袖,效忠党国,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如违誓言,愿受最严厉的制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别以后分发军统河南各游击队,除担任军事职务,如副官、排长外,还有人担任营训导员或连指导员。
听起来不错吧?
但问题是这支武装的纪律和政工工作,没有制度保证,陈伯庭这样的领导太少见。


管理学上的两种方式,我看国民党军的游击战


刘艺舟去重庆汇报工作,被蒋介石以军纪太坏抓起来后,这所学校也就散帘子了,陈伯庭去重庆后也没再回来。
军令部长徐永昌曾经在日记中,谈及国民党游击队的问题,很关键的一个词就是“危害人民”,认为游击队没有纪律,跟伤兵一样坏,“未游击敌人先害及人民。”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曾有100万游击队,太行山里也曾有军统的游击队,但他们的问题都一样:
既缺乏游击战法的研究和使用,更缺乏群众基础,不能把纪律一以贯之,同时还有很致命的一条,就是军统不能跟我党搞好关系,往往忙于内斗。


管理学上的两种方式,我看国民党军的游击战


今天我想特别说下第一条,游击战法的运用上,二十八画生老师是灵活运用,我只要求大家“分散做群众工作”,搞好群众关系,有了群众基础,怎么打都行。
微操大师蒋介石不这样,他最怕不可控,顶好一个电话就能控制到基层。
所以蒋介石一再强调:“所谓游击战,实在是正规战之一种,一定要正式的部队,尤其要是纪律好、精神好、战斗力强的正规部队才能够担任。决不是临时集合民、枪编成队伍,就可称为游击队,就能够胜任游击战。”


管理学上的两种方式,我看国民党军的游击战


说到底,这也是管理学上的一个绝佳案例,领导是否放手基层,是否相信基层,相信群众,相信下面的同志有智慧,比自己聪明,起码不比自己蠢,只有如此,下面才有积极性,才能做好工作,才能干出“花”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懂得授权给下属,真正的管理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