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花生為啥出苗差?如何預防?應注意什麼?

春夏花生播種後,出苗差,會直接導致花生的產量不穩定,影響種植花生的收益,造成花生出苗差,可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春夏花生為啥出苗差?如何預防?應注意什麼?

1,客觀因素包括土壤的乾溼度,氣溫的高低,以及陽光是否充足等,早春氣溫低,有的農民朋友,為了獲得較早的花生上市時間,趕個好價錢,將花生種植的時間使勁往前提,豈不知,這超出了花生適宜出苗的溫度,據種植經驗,花生是以發芽的溫度,一般在25~30度之間,而且,在這個溫度之間,溫度越高,出苗越快,花生的品種不同,早熟品種與晚熟品種也稍有差異,比如,花生的中晚品種需要的溫度稍高,一般達到26度以上,而早熟的花生品種,溫度能超過23度,就能有很好的出苗率。
土壤的乾溼度,同樣會影響花生正常出苗。一般情況下,土壤的相對溼度在65%左右為最佳,當土壤溼度低於40%,花生種子則很難正常的發芽,即使勉強發芽,也會因水分不足,而出現“吊死”,因為花生種子在發芽的時候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水分不足,自然就出苗不好。與水分不足對應的是水分過大,土壤中的含水量超過80%以上,就會因為土壤透氣性變差,花生種子呼吸不良,引發花生腐爛病,嚴重影響花生的一播全苗。

春夏花生為啥出苗差?如何預防?應注意什麼?

花生喜歡光照充足,花生出苗就有良好的光照,花生的葉片會迅速合成光和物質,有利於花生壯苗。
2,主觀的因素,主要有花生種子在儲存過程當中,出現了誤差,導致花生種子發黴,變質,在機械進行拌種的時候,花生種子出現損傷,再有就是,花生種子的質量太差,花生播種的深度過深,影響到了花生出苗,連年重茬種植,土壤中的病害多發,也會影響到花生出苗率差。
儲存花生種子如若不注意,也會出問題,準備留的花生種子,含水量大於10%,就入庫儲存,就容易在儲存當中出現黴變,進而影響出苗率,花生種子在儲存之前需曬乾,花生種子的含水量最好低於8%,可在儲存過程當中,保證種子完好,不黴變。
對花生進行拌種,是預防花生地下害蟲的危害以及病菌侵染的好辦法,在機械攪拌過程當中,有的機械由於調整等問題的原因,造成花生種子出現傷害,這樣就影響了花生的出苗率。有的花生種子在生的過程當中,成熟度不好,收穫過早,不飽果太多,這樣的花生種子大多發芽勢弱。

春夏花生為啥出苗差?如何預防?應注意什麼?

花生不喜歡重茬種植,重茬種植的花生根腐病發生較為嚴重,根腐病病菌屬於真菌病害,在土壤中長期積累,根腐病病原菌等越來越多,會侵入未出土的花生,造成花生未出土,就出現爛種,影響了花生的出芽率。因此花生應進行倒茬種植。
土壤墒情好,花生播種深度一般在4公分左右,特定的情況除外,有時候播種過深,花生出苗這個阻力變大,再加上播種過深,影響花生的呼吸,也是花生出苗差的一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