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的《祕密》,不在這本書裡

作為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從年輕的時候起我就無法接受神神鬼鬼的說法。

對一些與“身心靈”有關的論述、一些在現場會講到“能量”、“磁場”這類名詞的培訓課程、書籍,我也十分牴觸。

比如,十多年前看過的一本流行書——《秘密》。

我發現的《秘密》,不在這本書裡

書中有一個知名的“吸引力法則”,被很多人奉為圭臬。

所謂吸引力法則,簡單說來,就是在我們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不論積極還是消極,都是受到來自我們自身的吸引。當我們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能量磁場,最終會把它吸引過來。

我對此非常不屑一顧,在我心目中它就是徹底的唯心主義。為什麼想什麼它就會來什麼呢?靠意念就可以實現目標了?那我們還需要行動嗎?所有的”心想事成“,難道不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嗎?事情並不是靠想就會發生的,一定要做才能看到結果。

當年,在抗拒“身心靈“學派(我自己發明的,並非專有名詞)這件事上,我頗有些同好。但隨著年齡增長,一部分同好變了,他們慢慢開始接受那套理論,其中有些甚至還變得非常熱衷與推崇。

我發現的《秘密》,不在這本書裡

十多年後,我也變了——其實我還是不認同那些理論,但是,我能夠接受別人的”接受”了。

以前我覺得,相信那種理解論,簡直是愚昧無知;而現在,我認為那是看待世界的方法之一。別人接受的“那種”和我認同的“這種”,都是一種觀念。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套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我們日常的言行舉止,都靠這三觀在支撐著,即使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

別人對吸引力法則的“接受”,就是一種世界觀,它表明了一個人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律的。

我這個唯物主義者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和規律來解釋這個世界的運作,而他們用的是另外一套語言。這兩種語言也許相互之間不能理解,但是站在更高的一個層次來看,他們都是一種理論,從本質上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只要不互相傷害,那就沒有問題。

我發現的《秘密》,不在這本書裡

甚至,我有了新的感悟:有些看來對立的觀念最終還能夠匯聚到同一個終點。

比如我覺得:被我視為唯心主義的吸引力法則,和一個科學概念視網膜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

視網膜效應是心理學中描述的一個現象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徵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加註意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徵。比如說,懷孕的媽媽會發現周圍突然多了很多大肚子。而實際上,在這個期間懷孕人數的比例,大概率上跟平時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因為知道自己懷孕後,這些準媽媽開始關注、留意和她們一樣的人,因而感覺看到的孕婦比以前多了。

為什麼我認為它和吸引力法則異曲同工呢?因為,視網膜效應

  • 讓我們聚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某些事情上
  • 讓我們關注更多做同樣事情的人

於是,我們就

  • 有機會學習、研究、交流到更多和這件事相關的內容
  • 有機會鏈接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

而隨著我們掌握越來越多的相關知識、信息、能力,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與同道者合作,做成這件事的可能性便增加了

忽略以上過程,如果我們只看開頭和結尾,是否有點象:我想要某個東西,我總想著它,最後,它來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把它當作吸引力法則也沒問題。叫法不同,殊途同歸。

秘密只有一個,抵達它的通道很多。——這就是我發現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