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扶貧寫華章——古丈縣退休幹部黃啟富扶貧故事

本報特約記者 石立新 通訊員 向衛華 田金晶

古丈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系統原工會主席、退休幹部黃啟富回到生他養他的高峰鎮葫蘆坪村,著眼於投資建設“生態休閒鄉村旅遊示範村”,帶領村民走上鄉村旅遊的致富路。

不忘初心回家鄉

葫蘆坪村是原葫蘆坪與公洋坪兩個村合併而成的,位於酉水南岸,轄10個村民小組,820多人,面積18.40平方千米,是古丈縣重點移民村。這裡民風淳樸,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傳統村落,然而因交通不便,一度成為省定深度貧困村,是古丈縣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

20世紀80年代初,黃啟富在村裡曾擔任過村委會主任。初生牛犢不怕虎,二十來歲的黃啟富組織村民開發柑橘300多畝,使該村成為全縣率先開發柑橘的村之一。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目前該村共有柑橘1391畝,為古丈縣柑橘產業大村。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讓父老鄉親富起來是黃啟富的“初心”。

2018年11月,黃啟富退休後,不顧家人和好友的勸告,他說,“工作崗位雖退了,但我的黨員身份沒有退”,於是再續扶貧夢,毅然回到村裡當“農民”。

黃啟富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創辦湘西金葫蘆鄉村旅遊公司,下設古丈縣金葫蘆種養農業專業合作社,走“村委會+公司+產業園+農戶”的管理模式,將葫蘆坪村打造成古丈縣乃至全州鄉村旅遊示範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從保護生態環境出發,走綠色環保健康可持續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公司投資230萬元,流轉土地380畝,興建生態旅遊產業園,使村民在家門口就業。2019年,公司為村民支付勞務費20多萬元。

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該公司吸納建檔立卡戶74戶239人。3組石萬明,4口人,流轉土地5畝,2019年在產業園務工收入計1.5萬元;2組龔金華,4口人,流轉土地8畝,2019年在產業園務工收入計1.2萬元。1組龔金鋼,3口人,流轉土地3畝,2019年在產業園務工收入0.8萬元。公司的創辦,讓貧困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協調各方興產業

有的人創業,是為了個人發財;有的人創業,是為了眾人謀福。

為了動員村民發展旅遊觀光農業致富,黃啟富把更多的精力投身於鄉村建設,走寨串戶宣傳振興鄉村經濟的惠農惠民政策,並承諾提供花木栽種技術指導,號召村民共同把葫蘆坪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把葫蘆坪鄉村休閒度假區的知名度打響。他清楚地知道,農業靠天吃飯,村民怕擔風險,組織村民加入公司和合作社。

黃啟富深知葫蘆坪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為宣傳葫蘆坪,讓外界瞭解葫蘆,認識葫蘆,也為了更好地凝聚人心,黃啟富帶領公司一班人,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2019年8月,邀請縣電視臺拍攝製作電視專題片《中國傳統村落——葫蘆坪寫真》;11月初,組織州作協名譽主席向啟軍等30多名州內著名作家寫葫蘆坪採風活動,看葫蘆、寫葫蘆,編印文史集《中國傳統村落——葫蘆坪散記》。

2020年1月18日,舉辦“老年人春節團拜會”,為全村150多名60歲以上老人發放100元慰問金、1個保溫杯,為3名90歲以上老人發放慰問金200元、1套冬衣、1個保溫杯;同時舉辦文藝晚會,鄉村“藝術家”們紛紛登臺,抒發自己的“致富夢”。

妙筆描繪新農村

黃啟富組織村民在路邊和房前屋後種植黃桃2萬多株計380畝,田裡種植油菜和水稻。對全村150多棟特色民居進行保護和改造。為集農業、觀光旅遊、基礎設施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打下了基礎。

隨著事業的發展,黃啟富非常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彙報,加強與財政、交通、水利、衛生、文化、移民等部門的聯繫溝通,多方爭取資金支持貧困村組的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黃啟富組織村民硬化通村公路7.8公里,修建機耕道3公里,硬化戶間道4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完成安全飲水項目計80萬元。

黃啟富以“科技高地、精品基地、生態農業”為目標,通過調查走訪,對葫蘆坪村的發展做出詳細規劃,2020年將實施石板路改造、修建停車場、辦加工養殖場、改造農戶廁所等工程,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在葫蘆坪人的眼前徐徐展開。

優美的環境與葫蘆坪獨特的地形地貌巧妙地融為一體,葫蘆坪最終會成為著名的網紅景點。黃啟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扶貧情懷。

(湘西網-團結報)

(石立新 向衛華 田金晶)

(孫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