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福州,一座历经了2200多个春秋的古老城市,这里还有同样历史悠久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变迁。


顾名思义,“三坊七巷”是三个坊、七条巷的合称,分别是文儒坊、光禄坊、衣锦坊;杨桥巷、安民巷、吉庇巷、郎官巷、塔巷、宫巷、黄巷,以及南后街;而一条中轴街贯穿其间。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三坊七巷的格局初始于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最为鼎盛,延存至今。历史上有多达四百余位名人在此居住过,这里也被称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彰显地”。


比起来,这里的“永和鱼丸”自然只算是个“小年轻”,但创于1934年的“永和鱼丸”仍是福州市现存最老的鱼丸品牌,还在2001年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永和鱼丸以手工制作,外皮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剔骨剁成茸,再加淀粉、甘薯粉搅拌,再用调好的猪肉馅或虾肉馅作为馅心,制成丸子形状。这里一般有鲨鱼丸和鳗鱼丸两种,鳗鱼丸较贵一些。


吃法也简单,把丸子加入沸汤中,煮熟后盛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点佐料,入口后能感受到鱼肉的鲜美,Q滑弹嫩,清脆爽口。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鱼丸的诞生,据说源于秦始皇。始皇帝想吃鱼,但要求菜里不能有鱼刺,做菜的厨子一筹莫展,急得用刀不停地拍案板上的鱼,却发现鱼被拍成浆后就自动骨肉分离了,于是他索性将鱼肉泥捏团下汤作菜,皇帝吃后却非常。


既有鱼味又无鱼刺,这种特殊的鱼丸就流传下来了。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永和鱼丸”如今已经成为了“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果到了福州,不来看看这见证历史的“三坊七巷”,不尝尝这悠久的地道“永和鱼丸”,那真真是一大憾事。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在福州「三坊七巷」吃「永和鱼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