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科技达人给解释一下马斯克的星联网是什么?

谭连营律师


专业的回答楼上都说过了,网上也能查到各种各样的资料。

我就给个直接的解释吧:

你知道十多年前很多人家都用个大锅盖收卫星电视信号不?星链跟那玩意差不多,但是传的不是电视信号,是因特网。


爱丸科技


马斯克星链接,又称星链计划(“Starlink”)。美国人马斯克在2015年9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出的卫星宽带网络,需要发射4000多颗近地轨道卫星组建,后来逐步扩展到需要42000颗卫星(1.2万颗已获批准,3万颗已提交申请),组成卫星通信群,为全球网民提供高速宽带服务的疯狂想法。

从技术角度说,星链计划计划和当年的铱星计划没多大差别,预计最终的结果都一样,成为笑谈。在1987年第一代移动通信时代,同样是美国人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巴里·伯蒂格和摩托罗拉在亚利桑那州工作的卫星通信小组另外两名工程师想到的一种卫星覆盖全球的计划,既铱星计划——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使用户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打电话。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 66 个。最终的结局就是败给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2G,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群。摩托罗拉亏损巨大将铱星公司申请破产,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宣布终止铱星服务。


星链计划已发射420颗,只完成总数的1%。目前一箭多星和火箭回收,其他都还停留在PPT阶段,这个计划并没有披露4万颗卫星如何组网,达到什么预期,就是画了个饼说了一句12000颗卫星发射完成后,能提供超过1000G接入能力。从专业角度看1000G的接入能力,差不多就是1000座5G基站用户接入能力,如果全球覆盖,估计100万用户的并发需求都无法满足。


最最重要的是成本,300公里轨道高度卫星,维护成本能高到天上去,还有卫星制造成本,发射火箭成本如何算?就算是一箭100星计算,一颗星也要30万,而卫星本身造价得100万美元吧。

按照4000万用户年入100亿美元,数据哪来的?算终端了吗?北斗目前的短信报文系统是大机器,一个支持卫星短信的终端都很大,做到手机支持卫星宽带上网都到什么时候?没有手机用户,只是特定用户,渔业、海洋、深山、偏远地方的用户怎么算出来的4000万?还是人均月60美元的用户。  

一个没有组网技术方案,又没有终端支持的烧钱的星链计划,怎么看都和当年的铱星计划如出一辙,虽然目前人类的活动和上世纪不可同日而语,但感觉星链计划没有未来。

铱星计划是摩托用自己的钱去砸的,马斯克星链背靠美国军方能成功吗?

有媒体称“颠覆5G的将不是6G”,而是马斯克的星链。马斯克星链计划的目标不在于互联网通信,其目标更为宏大,短期是为了在地球上完善无人驾驶系统,远期则是马斯克殖民火星的通讯需要——这家伙是火星派来的逗比吗?

这个疯子,颠覆的不是我们的5G、6G,而是我们的认知和想象力。疯子的世界我们不懂,还是吃瓜看热闹吧。

  


趣视数据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通信业和it业的热门话题。

2015 年 1 月,IT界著名的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正式宣布 SpaceX 的卫星互联网服务计划(星链计划)启动。计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向低轨道发射42000颗卫星(1.2万颗已获批准,3万颗已提交申请),组建全球最大的 WiFi 网络,向全球任何地区的任何用户提供至少 1Gbps 带宽的互联网服务。

为解决发射成本问题,SpaceX把一箭多星技术发挥到极致。美国时间4月22日,猎鹰9号火箭在弗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基地发射,把60颗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星链”计划的第7批60颗卫星。

雄心勃勃的星链计划之所以能吸引人,让人相信能有成功希望,是因为创始人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被人称为钢铁侠,1971年出生于南非首都茨瓦内,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双重国籍,本科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

1995年至2000年,马斯克与合伙人先后创办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com”、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

2002年6月,埃隆·马斯克投资1亿美元创办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出任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2004年,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汽车公司投资630万美元,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2006年,埃隆·马斯克投资1000万美元与合伙人联合创办了光伏发电企业太阳城公司。

2012年5月31日,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

2015年提出星链计划,准备发射42000个卫星覆盖地球,为全球提供高速上网服务。

2018年2月7日4点45分,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

因为马斯克过往历史太过耀眼,让人对星链计划特别向往,支持者众多。

也有不少通信行业业内专家表示怀疑,主要从商业成本和服务能力交付,认为无法服务海量用户,是亏欠的买卖。

最近的观点认为,星链未来会缩小卫星规模,成为6G的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