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和朋友一起帶孩子出去玩,聽起朋友說他家的小姑娘在幼兒園沒有朋友,整天就是獨自一個人玩耍。作為媽媽的她心裡很交集,擔心自家小孩兒獨來獨往會對性格造成傷害。

可是當她去問小姑娘為什麼不交朋友的時候,小姑娘卻振振有詞的說我和欣然是好朋友。媽媽聽了哭笑不已,孩子前段時間回家才說自己的好朋友是詩詩。

可是當她向孩子詢問的時候,孩子卻說他自己喜歡漂亮的花朵,可是詩詩卻不喜歡,但是欣然喜歡,所以她就想跟欣然一塊兒玩兒。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其實現在好多小孩子交朋友都是這樣的。今天喜歡跟這個玩,明天又喜歡跟那個玩,總是有不同的理由。

做家長的心裡是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和每一個人都有好相處的,不至於孤單。在家的時候很難發現社交問題,但是在幼兒園就很容易展現出來。

當孩子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時候他的社交問題就暴露的多。例如不敢和陌生人說話,不敢找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家霸王出門綿羊等。所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還記得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叫做《北鼻的異想世界》,裡面講到小孩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社交意識.。

而當小孩子和自己身邊的人有互動時,他們大腦內部有關社交的部分會變得非常活躍,因此我們可以從小就培養小孩子的社交能力。想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就要先知道友誼框架。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一,瞭解認識友誼框架

要解決這些問題家長朋友首先要明白孩子在社交時是存在友誼框架的,而這個框架又被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三歲至六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沒有固定的朋友,他們對朋友的認知也不過是能夠和他們一起玩的人。並且由於年齡關係這個階段他們往往更願意主動邀請別人一起玩耍,因此會忽略別人的邀請。家長們要知道這屬於認知問題,並不是社交力底下的原因。

第二個階段:五歲到九歲

該年齡段的孩子很喜歡群體玩耍。他們不能忍受自己獨自玩耍,所以會很廣泛地尋找玩伴,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人也可以一起玩耍。並且小孩子會為了讓別人和自己一起玩而採取各種方法。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第三個階段:七歲到十二歲

這個時候孩子們的年齡已經大了一些,他們在和同伴相處中能夠在意對方的想法,並且對朋友擁有很強的佔有慾,即不希望自己的朋友有自己以外的朋友。

第四個階段:十二歲到十五歲

這個階段孩子們對友誼有了更多更加不同的認識,他們會尋找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並且願意為了朋友犧牲自己的利益,但此時的友誼仍然具有很強的佔有慾。

第五個階段:十五歲以後

隨著年齡增長,對同伴關係的認識也就越深刻,此時的朋友關係是比較成熟的,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決裂,也不會因為佔有慾鬧矛盾。並且由於信任和志同道合,他們的友誼往往能夠延續很長時間。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二,家長應避免出現的教育誤區

家長看到孩子遇見了社交難題,總是避免不了焦慮,但焦慮伴隨著不理想的教育方式,家長在幫助孩子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種常見的誤區。

①避免過於干預孩子交友

家長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總想要事事都要幫助孩子,卻沒有想過他們是否能夠自己解決問題。所以在小孩子遇到社交問題時,家長總是很急切的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然而這樣做不僅不能夠幫助孩子,甚至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格,更難交到朋友。

②不要因注重親子互動忽略孩子交友

也有的家長因為很注重親子互動,所以在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如果有別的孩子參與進來,不由自主的擔心產生矛盾等問題。其實這些完全沒有必要,正確提高孩子社交力的方式就是要讓他主動與別的孩子接觸,發展良好關係。

約翰·馬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將喜歡在一起玩耍的小猴子分部分出來單獨放在另一個籠子,結果他們失去了和同伴玩耍的機會,並且變得非常呆笨。③孩子並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為朋友。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③孩子並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為朋友

還有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所有人都是朋友。其實這種想法是很錯誤的。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也會有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如果強迫他跟所有人做朋友就會遏制他真實的想法和行為,甚至於不能夠交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朋友。

④及時制止交友中的錯誤行為

同時還要注意的是,當家長們發現孩子在社交中的錯誤行為時,要努力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避免因為這些錯誤導致孩子無法交到朋友。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三,如何解決孩子的社交問題

一個好的社交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我們常常說的人脈,就是通過社交的形式積攢起來,想要解決孩子的社交問題還是要學會對症下藥,這裡有幾種常見的解決方案。

第一種:接受別人的示好,積極發展友誼

友誼的發展是雙方面的,並不能單純的說我想要和你做朋友,你就必須想和我做朋友。關係的形成是基於雙方都自願的基礎上的。

所以當孩子遇到別的小朋友的示好的時候,要主動的去接受這種示好,並且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要和對方友好交往。

同時孩子們遇到自己想要去接觸的朋友也會主動示好。示好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最常見的是語言和非語言兩種。

在語言示好的時候,孩子們可以通過主動詢問,積極提供幫助,或者邀請對方一起玩耍的方式來交朋友。而非語言是好則表現在主動靠近其他小朋友或者是在一旁很認真的觀察他們。

我們分別舉一個語言和非語言示好的例子。蔡少芬的兩個女兒參加同一檔節目時,小女兒就展現出很多社交問題,當女兒向他求助時,他給出的方式就是語言,要求孩子表現得愛笑,主動,並且要做回自己。這就是語言示好的魅力。

而非語言則是要求孩子態度友好一點,因為小孩子往往不懂得怎樣去交朋友,他們通常會用推,拉,威脅或者強迫等方式去對待別的孩子,就很容易被疏遠。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第二種:和自己的朋友保持聯繫

在成年人社交裡我們都懂得保持聯繫,關係才能長久,小孩子們的關係也是這樣。良好的關係需要維持。

小孩子們之間保持聯繫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對對方的觀點表示認同,通過握手,擁抱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喜愛或者是在對方遇到麻煩時積極提供幫助等。

這些行為可以有效地幫助小朋友之間保持聯繫,維持一段友誼的發展。並且當其中一方做出這樣的行為時,會使得另一方也不自覺地做出同樣的行為,使得雙方的友誼聯繫更加密切。

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培養孩子社交,要從小搭建友誼框架

第三種:遇到麻煩時一起解決

小孩子們年齡比較小,並沒有多麼大的禮讓意識,而且由於年齡關係,很容易在平常交往中出現矛盾。矛盾也是考驗雙方友誼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當遇到矛盾時,如果雙方能夠一起解決,並且積極地尋求解決方式。那麼矛盾不僅不會帶來麻煩,甚至會讓兩個小朋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正確教育孩子進行社交是父母一定要做的事情。父母正確的教導可以幫助孩子很好地擺脫社交問題。

馬·勞迪斯·卡蘭丹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上大學的孩子缺陷更嚴重,他的這句話就告訴我們社交能力低的孩子存在嚴重能力和生理的缺陷。

因此,父母更要注意孩子的社交問題,並且要通過合理的引導去幫助孩子走出缺陷,去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